1700383186
1700383187
6.4.13男
1700383188
1700383189
《朝元仙仗图卷》中之扶桑大帝。
1700383190
1700383191
图为北宋初武宗元作,首戴有卷荷的白纱帽,与阎立本所作陈文帝像戴的白纱帽同样形式。手执的是麈尾扇,这种形制至宋代已废,而是南朝时所尚者。因画中为神仙人物,可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时代服饰制度,这像可提供作为南朝时服饰的资料,因在隋及唐初尚保留白纱帽之名,足见原作者是有所依据的。
1700383192
1700383193
1700383194
1700383195
1700383196
6.4.14男
1700383197
1700383198
6.4.14男
1700383199
1700383200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竹林七贤砖刻,东晋。图中1.为阮藉像,披缥纨之类的半臂。2.阮咸像。3.刘灵像,作两丸髻式。《世说新语补》云:“王昙首……王时作两丸髻,着裤褶,骑马往土山下”,王当时年十五岁左右,两丸髻乃年轻者所梳。刘灵(伶)作此髻式,表示有玩世之态。
1700383201
1700383202
1700383203
1700383204
1700383205
6.4.15男
1700383206
1700383207
6.4.15男
1700383208
1700383209
《北齐校书图卷》中之人物。
1700383210
1700383211
图中1.着高靿靴,裹帛巾,当属北族服饰。2.似亦高靿靴,衣翻领衫或袍,此制亦属北族装束。唯梳双丫髻,似与南方东晋时的竹林七贤中刘灵所梳者相似。3.此女所着高底履,属南朝服饰。4,着翻领长袍,尖头靴。5.裹幅巾,着长靿靴。6.着翻领长衣,牵马执鞭,腰佩手巾,其所佩者与1同类,疑为佩七事中的契苾真、哕厥。三人均应为北族服饰。7、8,二女额饰作三垂或二垂圈卷式额饰(图中另有作四圈式者),此种额饰与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雕中妇女相似,亦属于北方流行的一种额饰。8、9,二男子披有全幅纱縠一类的似半臂而又不类半臂、似斗蓬而又非斗蓬者。观其露臂形式等,当系暑日披纱縠的适时的装束。胸背有二带相连搭于肩者类古之心衣,抱腹而施钩肩并施一裆以掩心者即是此式。总观此图中的所有服饰,大抵是当时在北方的汉族人物所服。所以宋代有人说,此图的衣冠是华夏与北族人相杂的一种服饰,确是有所据的,作此图时间当亦在北朝时。
1700383212
1700383213
1700383214
1700383215
1700383216
6.4.16男
1700383217
1700383218
6.4.16男
1700383219
1700383220
《高逸图》,唐末孙位作。
1700383221
1700383222
从图中的服饰来看,如披有纱縠一类的外衣,且用带子结扣的部位与结法,与《北齐校书图》有相似者。图中原旁有二童子着高靿靴,高靿靴无疑是北朝所有者,汉族虽也有靴,恐怕极少是高统的,这种高统靴大致在中期方为南朝所穿着,一般来说,在东晋早期还是不常用的。所以后人有怀疑南齐谢赫所画《晋明帝步辇图》中的侍臣着高靿靴不一定确切。《北齐校书图》中也有着此高靿靴者,且靴又作尖头者,这是因该画本身就是南北相杂的服饰,故不足为奇。这种披和靴在二图中亦有相似之处。
1700383223
1700383224
《高逸图》中亦有人戴乌纱卷裙帽,另一人戴冠,这是南朝的首服。又如此像凭靠隐囊憩息,亦为南朝时贵族子弟们常用。即《颜氏家训》所云“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坐棋子方褥,冯斑丝隐囊。”此图中人所依者即是丝织隐囊,坐的是织花方褥,与训中所说的大致相同。所以此画与《北齐校书图》既有相似处,也有相异处。二画之间关系如何姑且不论,就其服饰及生活方式而言,当不是唐末五代孙位时的形制,而是反映了南朝的服饰及其生活习俗。
1700383225
1700383226
1700383227
1700383228
1700383229
6.4.17男
1700383230
1700383231
6.4.17男
1700383232
1700383233
宋人画《王羲之写照图》。
1700383234
1700383235
首戴纱巾,而内又戴冠。这在宋代的服饰中固然也有,唯其上衣外束以裙,则在东晋时为日常服饰,见正文中《羊欣传》。所以此图是多少带有南朝特点之服饰。
[
上一页 ]
[ :1.7003831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