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83286
1700383287
6.4.22男
1700383288
1700383289
6.4.22男
1700383290
1700383291
中国历史博物馆。
1700383292
1700383293
1700383294
同图6.4.21男。上身亦加裆,唯大口裤作舒散式,即成为下裳的式样。大袖而下若裳(裙)的形式,便可权当常服(一般礼服)使用,着之可入殿省。
1700383295
1700383296
1700383297
1700383298
1700383299
6.4.23男
1700383300
1700383301
6.4.23男
1700383302
1700383303
1.北魏之男俑,故宫博物院。2.帝王图中陈宣帝的抬辇者,大口裤褶。3.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出土的执扇盖待从,见《文物》1974年第2期。此像服饰亦为裤褶服,但以左衽为异。按左衽的裤褶服,应是北朝的特点。此像发现在南朝墓室中,也是少见的。可能是以北朝的人物形像来作为南朝统治阶级者的侍从或仪卫中的人物;亦有可能是南朝较低级的人物着北朝服饰,但图之于大墓的壁画,这种可能性不十分大。
1700383304
1700383305
1700383306
1700383307
1700383308
6.4.24男
1700383309
1700383310
6.4.24男
1700383311
1700383312
邓县彩色画像砖,中国历史博物馆。
1700383313
1700383314
1700383315
原图为红色上衣、大袖,袖翻出白衬里,衣外加红褐色裆,束白色腰带,下着白大口裤。首戴湖蓝色小冠(因在画像砖中另有一人(未画出)与此像相对立,及娄叡墓中像,均明显有一白色之笄横贯于冠中,所以此像亦应为小冠)。
1700383316
1700383317
按此服饰,应为朱衣(褶),大口裤的服饰。裤褶之制,盛行于南北朝,本为魏、晋以来车驾亲戎,中外戒严的服饰。大口裤亦适应于朝会时之用。此制无疑是受汉族上衣下裳制服饰的影响。因大口裤加大而不缚裤时,便成下裳的形式,如遇急事,立即可用缚裤的形式而当作戎服之用。
1700383318
1700383319
1700383320
1700383321
1700383322
6.4.25男
1700383323
1700383324
6.4.25男
1700383325
1700383326
中国历史博物馆。
1700383327
1700383328
《隋书·礼仪志》载:“后周之时,咸着突骑帽,如今胡服,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此像戴帽,下有垂裙,顶圆类帽式,故为突骑帽之式。身着裤褶,外披似有袖的外衣。3.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出土骑俑,见《文物》1983年第10期。像中所戴,疑属北族所称的皂帽类。
1700383329
1700383330
1700383331
1700383332
1700383333
6.4.26男
1700383334
1700383335
6.4.26男
[
上一页 ]
[ :1.7003832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