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84842
7.3.12女
1700384843
1700384844
7.3.12女
1700384845
1700384846
《太真上马图》,《中国画》1959年第8期。
1700384847
1700384848
此图作者及时间尚待考核,但从其中所作的幞头巾子来看(见图7.3.13女),与宋代李公麟所作的《唐人打马球图》中有相似处,可能亦为李公麟所作,或为后人所摹本者。由于唐时妇人首饰能较为详细描绘者少,所以此图仍可作为唐代贵妇的发髻首饰来加以参考,且可与唐代吴道子所作的《送子天王图》的女后之有两博鬓,亦有相似处。此像为杨太真像,发髻上金凤,花钿并缀以连珠,亦有二鬓掩耳的鬓饰。
1700384849
1700384850
1700384851
1700384852
1700384853
7.3.13女
1700384854
1700384855
7.3.13女
1700384856
1700384857
出处同7.3.12女。
1700384858
1700384859
戴朝天凤翅幞头,腰围抱肚等,亦都掺杂了宋制。《幕府燕闲录》云:“唐末丧乱,自乾符后(874年),宫娥宦官,皆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脚,用铜线为骨,就其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暇如平时对照系裹也。僖宗爱之,遂制成而进御。”此像虽近似,但其腰围红鞓革带,亦非唐中期制。又凤翅幞头,不见于唐、宋记载,唯唐诗中有“勅赐飞凤金兜鍪”句。飞凤与凤翅形亦有异,但幞头旁作凤翅似应较晚。《大金集礼》杂录中常朝仪卫有金凤花幞头。《揽辔录》中载有:门内庭中列卫士二百许人,贴金双凤幞头。《元史》仪卫服色中有凤翅幞头,并云制如唐巾。其制,巾后交折其角,是凤翅幞头见之于史载中者。金之风翅幞头,当承辽、宋制,唯宋制未有此名,故此画的时代问题早到宋时,甚至为更晚些。但既题为《太真上马图》,故仍并入唐代服饰中。
1700384860
1700384861
因此像中着红锦靿靴,故定为宫娥。
1700384862
1700384863
同时,宋末元初人钱选,传亦绘有《杨妃上马图》,其所作杨贵妃发饰不清,旁侍者及二持扇宫娥的幞头两硬脚亦与此同,也有花额,但未见有凤翅,腰间不加抱肚为异。
1700384864
1700384865
总之,在当时画家来说,除了以其精湛的艺术外,想必也考虑到所作题材内容中的服饰问题,但往往也掺以当时所见的服饰夹杂其中。如李公麟的《唐人打马球图》亦如此,但不能说全无唐代的服饰形制,不过此画含有宋、金服饰的成分较多而已。
1700384866
1700384867
1700384868
1700384869
1700384870
7.3.14女
1700384871
1700384872
7.3.14女
1700384873
1700384874
出处同图7.3.13女。应为宫中的宫娥作男子装束者,也可能是宦者,腰间有抱肚。虽绣抱肚不一定只是宋时开始,但当以宋时为特点,因而也掺杂宋制在内。
1700384875
1700384876
1700384877
1700384878
1700384879
7.3.15女
1700384880
1700384881
7.3.15女
1700384882
1700384883
北宋人摹《唐人双陆图》。左二侍女服男式袍,束革带,垂双髻。中一妇头裹包髻,与宋髻式略似。图中坐杌之杌脚与棋桌的壶门线脚,若与阎立本的陈文帝像中之坐榻线脚简朴相比较,此图接近于宋式,其间可能也掺了些宋制。
1700384884
1700384885
1700384886
1700384887
1700384888
7.3.16女
1700384889
1700384890
7.3.16女
1700384891
[
上一页 ]
[ :1.7003848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