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92284
14.7.31实
1700392285
1700392286
14.7.31实
1700392287
1700392288
扁方及其他饰件之实物,故宫博物院。
1700392289
1700392290
其中一约长五寸的当是簪类的饰物。
1700392291
1700392292
1700392293
1700392294
1700392295
14.7.32实
1700392296
1700392297
14.7.32实
1700392298
1700392299
实物,故宫博物院陈列。
1700392300
1700392301
1700392302
1700392303
1700392305
中国古代服饰史 第八节 服饰的衣料及纹样
1700392306
1700392307
在前期,主要有绫、锦、绸、罗、绢、葛、刻丝、衲纱等。绫是细望文理之一若冰绫者;锦是织彩的,后有以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绸是密而细,山东有茧绸,质稍粗但价便宜;罗是文理较粗疏者;绢是丝织而无纹;葛是以麻织,出于浙江慈溪,广东雷州者为最佳,次为江西,清初及后来用葛为服料最多;刻丝是贵重织物;纱是丝织轻而薄者,有官纱、宫纱、素绢纱、绒纱、葛纱、漏地纱等,是夏季常用者,但在清代往往把它作为棉衣的表面。
1700392308
1700392309
1700392310
缎有花缎,织成团龙、团蟒纹,后禁止,改用大小团花、孔雀、山水景色。缎有闪缎、倭缎,后有羽缎、羽纱、哔叽缎等。绒有漳绒、姑绒、剪绒。细而精致者谓之姑绒,兰州所产绒褐极隹。毛细软者织为绒,粗的以线织之为。
1700392311
1700392312
布是总称,有乐亭细布,为士大夫作袍用,江南松江所织者最佳。后有西洋印花布,质薄制为衫最宜。广州有敲皮纱,紫、缁二色,名曰薯茛绸,利于水及咸潮且不易腐,夏天服用最宜,妇女亦有服此者。
1700392313
1700392314
服色除了明黄、金黄、香色不能用外,他如天青、玫瑰紫、深绛色、泥金、膏梁红、樱桃红、浅灰、棕诸色,都是人们喜用的色泽。妇女衣服的颜色,大抵以年龄为标准,金绣浅色则为闺女们所服,中年妇女都以青、蓝、紫、酱诸色为主,其他如浅色青、蓝、绿、月白、大红、轻红等都没有什么规定。不过红色仍作为喜庆之色,新娘等仍服之。
1700392315
1700392316
纹样早期多用暗蟒、拱壁、汉瓦当纹、富贵不断、江山万代、福、禄、寿字、大洋莲、团花、团鹤、万字联、八结、八宝、八吉祥如宝盖、法轮、瓶戟、宝剑、钹、书卷、蝙蝠、卍字、如意、牛角、云板、花蓝、竹筒、葫芦等以及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执之物件)。也有将卍字与蝙蝠、卍字与八吉等凑合成一纹饰者。光绪时改团花为六合同春,亦以鹤、鹿、松枝等为团花,都取其含有吉祥、平安、福寿富贵的用意。到后期多用接近于写实的纹样,如寿桃、云鹤、喜鹊、牡丹、佛手、蝴蝶、梅兰竹菊、缠枝花、折枝花、石榴、宋代的宝相华、明代的灯笼锦等等,甚至山水、亭榭楼阁、风景、仕女人物等,越至后期越趋向于写实。以上也不过略举而述之。
1700392317
1700392318
1700392319
1700392320
1700392322
中国古代服饰史 第九节 军戎服饰
1700392323
1700392324
甲即铠,有明甲、暗甲、绵甲、铁甲,形式为上衣下裳制,上衣左右为护肩,护肩下为护腋,末谓之袖;裳间有前裆,左有左裆,下面就属于裳。
1700392325
1700392326
盔或叫胄,有革有铁,分遮眉、舞擎、护领。盔上面有覆椀、盔盘,其上又有管、枪,周围垂貂尾、獭尾、朱牦、雕翎等。又有垂于后面的叫护项,垂于左右者叫护耳,颔下有护颈。如总督、巡抚、提督则顶竖二片雕翎,总兵、副将顶垂獭尾,参将顶垂朱牦等。
1700392327
1700392328
穿盔甲时,腰旁挂有撒袋,贮弓矢用。一、二品官用皮革为之,六品以下官加红黄线二道,兵丁用黑革为之。这种盔甲,自火器作为主要作战工具后,就不常用。
1700392329
1700392330
藤牌营、绿营兵等戴虎帽,后垂护领,穿黄布虎纹衣。
1700392331
1700392332
绿营兵及防营兵勇都用束额巾。
1700392333
[
上一页 ]
[ :1.7003922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