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94543
从整体上看,尽管南北两种金步摇都受到了中亚异域文化的影响,但因其各自成长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传统,所以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样式与风貌。二者虽然历史上都被称作“步摇”,但他们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传承,还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思。
1700394544
1700394545
1700394546
六朝女子服饰上承两汉之遗绪,下开隋唐之风气,在中华民族服饰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魏晋以来,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世人带来心灵的伤痛,同时也打碎了人们内心的僵化与保守,胡风南下的同时,北方民族亦开始真诚接受汉文化的洗礼。无论裆衫、袴褶,还是步摇花、步摇冠,都是这种民族文化大融合背景下的产物。开放的思想,带来了民族服饰文化的创新与多样性。隋唐以降,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受胡风浸染,我华夏女子的装饰也更趋大胆与开放,乃至女着男装、胸颈敞露,完全一派大国的自信与张扬,造就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个衣冠盛世。
1700394547
1700394548
[1]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334页。
1700394549
1700394550
[2](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823页。
1700394551
1700394552
[3](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55页。
1700394553
1700394554
[4]周祖谟:《〈方言〉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26页。
1700394555
1700394556
[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94页。
1700394557
1700394558
[6](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55页。
1700394559
1700394560
[7](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51页。
1700394561
1700394562
[8]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354页。
1700394563
1700394564
[9](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94页。
1700394565
1700394566
[10]《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50册,127页。
1700394567
1700394568
[11](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631—632页。
1700394569
1700394570
[1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98年,978页。
1700394571
1700394572
[1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98年,260页。
1700394573
1700394574
[14](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185页。
1700394575
1700394576
[15](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383页。
1700394577
1700394578
[16](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54页。
1700394579
1700394580
[17]《汉魏古注十三经·仪礼》,中华书局,1998年,67页。
1700394581
1700394582
[18](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年,1636页。
1700394583
1700394584
[19](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年,1636页。
1700394585
1700394586
[20](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年,1636页。
1700394587
1700394588
[2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98年,363页。
1700394589
1700394590
[22](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年,3095页。
1700394591
1700394592
[23](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2004年,232页。
[
上一页 ]
[ :1.7003945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