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94799
1700394800
1700394801
图4-1 《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唐 周昉)
1700394802
1700394803
1700394804
1700394805
1700394806
1700394807
1700394808
图4-2 戴女骑俑(阿斯塔那唐墓)
1700394809
1700394810
除了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审美习惯,唐代女性袒胸装的形成,也与此时女裙“高腰掩乳”的穿着习惯有关,如《步辇图》中的侍女(图4-3)。“高腰掩乳”直接导致唐代长裙的流行,证以“青楼(黛眉)小(少)妇砑裙长”[9]、“长裙锦带还留客”[10]。更有甚者,裙摆拖地尺余,如“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11],衣裙之长可以用裙摆拖扫散落在地面的梅花,奢华且富有意境。中唐晚期此风尤盛,其形象如《挥扇仕女图》中女性束腰长裙(图4-4)。唐文宗时,曾下令禁止。[12]然而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诏下,人多怨者。京兆尹杜悰条易行者为宽限,而事遂不行。”[13]可见,裙长的禁令无法真正实施。
1700394811
1700394812
1700394813
1700394814
1700394815
图4-3 《步辇图》中仕女所穿裙子“高腰掩乳”的形象(唐 阎立本)
1700394816
1700394817
1700394818
1700394819
1700394820
图4-4 《挥扇仕女图》中仕女的束腰长裙(唐 周昉)
1700394821
1700394822
在唐代,与女裙搭配的上衣一般是短襦或大袖衫。此时的短襦,除交襟右衽之外,更多地采用对襟的形式,衣襟敞开,不用纽扣,下束于裙内。袖子以窄袖为主,袖长通常至腕,有的甚至长过手腕,穿时双手藏于袖内。唐代《捣练图》、《挥扇仕女图》和《内人双陆图》(图4-5)中均绘有着窄袖短襦的妇女形象。大袖衫,流行用纱罗等轻薄材料制成,衣长至胯以下。在唐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女衫轻薄的优美诗句,如“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14]。唐代女子穿着大袖衫时,衣摆多披垂于裙身之外。透过薄纱,胸前风景自然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更为奢侈者,还会在薄纱上加饰金银彩绣,如“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15]。实物如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红罗地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佛衣模型(图4-6)。其中的对襟衣用绢做里,用绛色罗做面,其上均匀分布蹙金绣折枝花卉纹样。花朵外面衬花叶,每个花朵都留出一颗花心。
1700394823
1700394824
1700394825
1700394826
1700394827
图4-5 《内人双陆图》中的妇女形象(唐 周昉)
1700394828
1700394829
1700394830
1700394831
1700394832
图4-6 红罗地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佛衣模型(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
1700394833
1700394834
二、桃花马上石榴裙
1700394835
1700394836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16]
1700394837
1700394838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17]
1700394839
1700394840
唐代女裙颜色绚丽,尤以红裙为尚。唐诗中对此述及较多,如“窣破罗裙红似火”[18]、“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19]都是描写唐代女性流行的红裙现象。
1700394841
1700394842
此时,红裙又有“石榴裙”之称。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在中国古代,植物颜色是服饰染色的主要来源。古人染红裙一般是用石榴花。石榴裙颜色鲜艳,甚至与石榴花的红色堪有一比,所谓“红裙妒杀石榴花”[20]、“裙妒石榴花”[21]。在关于唐代石榴裙的传说中,还有一个典故。据传天宝年间,文官众臣因唐明皇之令,凡见到杨贵妃须行跪拜礼,而杨贵妃平日又喜欢穿着石榴裙,于是“跪拜在石榴裙下”成为了崇拜敬慕女性的俗语。
1700394843
1700394844
除了石榴裙外,由于红裙可用茜草浸染,故也称“茜裙”[22]。此外,绿色之裙也深受妇女的青睐,时有“碧纱裙”[23]、“翠裙”[24]或“翡翠裙”[25]之称,实物如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宝相花印花绢褶裙(图4-7)。此外,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三彩女乐俑,上身穿半露胸式窄袖小衫和半臂,下身穿高腰十字瑞花条纹绿色锦裙(图4-8)。
1700394845
1700394846
1700394847
1700394848
[
上一页 ]
[ :1.7003947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