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94824e+09
1700394824
1700394825
1700394826
1700394827 图4-5 《内人双陆图》中的妇女形象(唐 周昉)
1700394828
1700394829
1700394830
1700394831
1700394832 图4-6 红罗地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佛衣模型(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
1700394833
1700394834 二、桃花马上石榴裙
1700394835
1700394836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16]
1700394837
1700394838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17]
1700394839
1700394840 唐代女裙颜色绚丽,尤以红裙为尚。唐诗中对此述及较多,如“窣破罗裙红似火”[18]、“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19]都是描写唐代女性流行的红裙现象。
1700394841
1700394842 此时,红裙又有“石榴裙”之称。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在中国古代,植物颜色是服饰染色的主要来源。古人染红裙一般是用石榴花。石榴裙颜色鲜艳,甚至与石榴花的红色堪有一比,所谓“红裙妒杀石榴花”[20]、“裙妒石榴花”[21]。在关于唐代石榴裙的传说中,还有一个典故。据传天宝年间,文官众臣因唐明皇之令,凡见到杨贵妃须行跪拜礼,而杨贵妃平日又喜欢穿着石榴裙,于是“跪拜在石榴裙下”成为了崇拜敬慕女性的俗语。
1700394843
1700394844 除了石榴裙外,由于红裙可用茜草浸染,故也称“茜裙”[22]。此外,绿色之裙也深受妇女的青睐,时有“碧纱裙”[23]、“翠裙”[24]或“翡翠裙”[25]之称,实物如阿斯塔那墓出土唐代宝相花印花绢褶裙(图4-7)。此外,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三彩女乐俑,上身穿半露胸式窄袖小衫和半臂,下身穿高腰十字瑞花条纹绿色锦裙(图4-8)。
1700394845
1700394846
1700394847
1700394848
1700394849 图4-7 唐代宝相花印花绢褶裙(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中国美术全集·印染织绣》)
1700394850
1700394851
1700394852
1700394853
1700394854 图4-8 唐三彩女乐俑(西安王家坟)
1700394855
1700394856 除了单色长裙,唐代还流行以两种以上颜色的布帛间隔相拼的多褶长裙,时称“间裙”或“间色裙”。《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着七破间裙,……”[26]所谓“七破”,即指裙上被剖成七道,以间他色,拼缝而成。除了“七破”,奢侈者可达“十二破”之多[27]。可以理解,整条裙子破数愈多,相间的布条就愈窄,反之则阔。其形象如西安昭陵唐墓壁画中身穿间色裙的唐代女性形象(图4-9)。
1700394857
1700394858
1700394859
1700394860
1700394861 图4-9 背向女侍图(西安昭陵唐墓壁画)
1700394862
1700394863 在唐代女裙中,最为奢华的当属百鸟裙。它是采集百鸟的羽毛,由宫中尚衣局组织工匠精制而成。据记载,安乐公主生活奢靡,衣饰花样百出。唐中宗派军队到岭南捕鸟,收集百鸟的羽毛织造了两件裙子。裙子从正面、侧面,亮处、暗处观看,颜色都不一样,为织造百鸟裙,许多鸟因此灭绝,竟然引发了一场生态灾难。
1700394864
1700394865 三、迎风帔子郁金香
1700394866
1700394867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28]
1700394868
1700394869
1700394870 帔,从巾,皮声。古代女性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帔,也称帔子。唐代张《游仙窟》诗云:“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29]帔一般用纱、罗等轻薄织物做成,“罗帔掩丹虹”就是指用罗做成的帔。
1700394871
1700394872 通过分析图像资料可知,帔帛最初并不长,到了唐代才开始变得越来越长,最终成为一条飘带,加之材料轻薄,便形成了造型婉转流畅、富于韵律动感的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内涵。一般而言,帔的颜色多为红色,故古人也称帔为“红帔”。
1700394873
[ 上一页 ]  [ :1.7003948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