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96102e+09
1700396102
1700396103 除了金面具,陈国公主墓还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琥珀配饰——琥珀璎珞(图6-9)。此外,公主还佩戴琥珀耳坠等琥珀首饰若干(6-10)。契丹人崇尚琥珀,这与契丹人的崇佛信仰不无关系。在佛教文化里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璎珞是佛教里重要的饰物,也是契丹人喜欢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饰物,是其崇信佛教并将其世俗化的代表饰物。
1700396104
1700396105
1700396106
1700396107
1700396108 图6-9 琥珀璎珞(陈国公主墓)
1700396109
1700396110
1700396111
1700396112
1700396113 图6-10 琥珀珍珠耳坠(陈国公主墓)
1700396114
1700396115 陈国公主墓发现的五年前,1981年10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右前旗豪欠营六号辽墓中发现一具女尸,亦有金属面具覆面和网衣裹体。正是在这次考古发现的激发下,杜承武、陆思贤先生提出了“佛教说”,因为他们认为,契丹女尸脸覆面具,好像一尊慈眉善目的金面菩萨。大凡已见出土的辽代女性面具,都给人留下一种佛面的印象[39](图6-11、6-12)。
1700396116
1700396117
1700396118
1700396119
1700396120 图6-11 鎏金银覆面(首都博物馆藏)
1700396121
1700396122
1700396123
1700396124
1700396125 图6-12 鎏金银覆面(敖汉旗英凤沟7号辽墓)
1700396126
1700396127 契丹人崇佛尤以女性为甚,那些贵族世家女性在生前涂“面黄如金”的佛妆,身份更为显赫的贵族女性在逝后以金面具覆面。从生到死,从此岸到彼岸,都凸显了契丹人,尤其是契丹贵族女性对金色相的追求,这与目前出土的金属面具多来自女性的情况相一致,也难怪有的学者认为以金属面具覆尸面是嫁到萧氏家族的皇室女子专用的特殊葬俗。
1700396128
1700396129 “闲花野草今犹昔,当时美人安在哉!”[40]作为契丹贵族妇女冬季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美容护肤术,“佛妆”既是契丹所处的严酷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具有护肤美容的实用效果;也与契丹人崇佛、礼佛的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表达了信众皈依福田的宗教信仰,满足了辽人崇佛、礼佛的精神需求。
1700396130
1700396131
1700396132
1700396133
1700396134 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 [:1700393038]
1700396135 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 第二节 宫衣新尚高丽样
1700396136
1700396137 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肩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着过御前来。[41]
1700396138
1700396139
1700396140
1700396141 这是元朝诗人张昱所作的《宫词》,反映的是元末宫廷和大都服饰一度流行“高丽[42]样”的情况。元末明初人权衡在其《庚申外史》中也很明确地指出元末“高丽样”流行,而且还指出,“高丽样”不仅在大都盛行,还影响到元朝统治的广泛地区:“自至正[43]以来,……四方衣服、鞋帽、器物,皆依高丽样子。此关系一时风气,岂偶然哉!”[44]
1700396142
1700396143 “岂偶然哉”说明权衡已经认识到,“高丽风”的盛行不是偶然的对异域、异族服饰的猎奇和模仿,而是有着深广的背景和多元的动因,不仅反映了蒙元和高丽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状况,更是在那一时期大的历史背景下,两国之间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1700396144
1700396145 一、元朝大都服饰“高丽风”盛行的历史背景分析
1700396146
1700396147 1.“定大都”与“臣高丽”
1700396148
1700396149 12世纪末,当金朝和南宋还在不时地进行拉锯式战争的时候,在他们的西北方向——匈奴人和突厥人的发祥地,一个原先默默无闻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却悄然崛起,并迅速以耀眼的姿态闯入了历史的苍穹。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的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他和他的继任者们率领斡耳朵怯薛军,带着朔方的剽悍,奔袭于欧亚大陆的草原和城市,挥鞭所指,所向披靡(图6-13)。
1700396150
1700396151
[ 上一页 ]  [ :1.7003961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