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03696e+09
1700403696
1700403697 煮土耳其咖啡切忌偷懒用温水或热水去煮,虽可省时间却不易煮出细泡沫,因此务必使用冷水文火慢煮。水煮到半开前再加入咖啡粉搅拌,这是要诀。记得要煮沸三次,每煮沸一回就暂时移开壶具,以汤匙刮出咖啡细泡沫,平均分配到每一杯中,每次约1/3的量,然后再继续煮沸。重复上述动作,总共做三次,即可完成古早味的土耳其咖啡。建议最好选购调配好的土耳其咖啡粉,因为许多配方在中国台湾不易买到。调配好的土耳其咖啡粉,以冷水来煮很容易煮出细沫,且带有巧克力甜香、姜味和豆蔻辛香,咖啡味反而较淡。异国风味值得一试。
1700403698
1700403699 关于咖啡史观,我们至此已推演到第6阶段,约莫16至18世纪,正逢欧洲列强染指中东地区最烈时期。西方探险家、旅游作家和外交家络绎于途,试图揭开阿拉伯的神秘面纱。中东独特的咖啡文化和华丽咖啡宫殿开始令欧洲人心醉神迷。
1700403700
1700403701 在此时代背景下,欧洲文人争夺咖啡史的诠释权的现象,如本章破题时所言,罗马的奈龙教授几杯咖啡下肚,福至心灵编织出脍炙人口的“牧羊童说”,加上法国作家拉侯克《航向也门》的催化,让欧洲人毫无招架之力,笑纳异教徒的咖啡,也就是咖啡史观的第7阶段。在欧洲强势文化的包装下,也门咖啡教父夏狄利与达巴尼对咖啡饮料的贡献,反而被抹杀了。我也提出论证,盼能平反两老功迹于万一。
1700403702
1700403703 17至19世纪,欧洲咖啡馆蹿起,缔造了迥异于阿拉伯的咖啡文化,致使全球咖啡重心从中东转进欧洲。咖啡史观第8至第9阶段,将在本书第2至3章论述。
1700403704
1700403705 [1]咖瓦(Qahwa)乃咖啡的前身。咖瓦的阿拉伯文为“美酒”之意,后来被借用来称呼咖啡,是个同音异义字。
1700403706
1700403707 [2]奈龙(Antoine Faustus Nairon)是黎巴嫩天主教马龙教派信徒。他以拉丁文写的咖啡益处论述,笔者只查到葡萄牙文的译本De salvberrima potione cahve sev cafe nuncupata discvrsvs,尚无法找到英译版。“牧童说”最早出现在此文章。
1700403708
1700403709 [3]Galla,此字具有贬意,虽然族人已正名为奥罗摩族(Oromo),但欧美至今仍沿用盖拉族名。
1700403710
1700403711 [4]Al-Hawi,1279年的拉丁文译本称为Continens,在欧美的别名不少,包括Te Virtuous Life、Te Continent、Te Comprehensive Book on Medicine。可能和阿拉伯文翻译为拉丁文再转译为英文有关。这部《医学全集》至今仍是欧美医院教科书之一。
1700403712
1700403713 [5]《咖啡演进始末》系法国知名的阿拉伯语翻译家伽兰,1699年将中东咖啡史学家贾吉里的手稿《赞成咖啡合法使用之意见》(Umdat al safwa fhillal-qahwa)有关咖啡演进的部分,摘录翻译为法文的珍贵史料。阿拉伯文的《赞成咖啡合法使用之意见》是目前所知最早且最权威的咖啡史论述,本书后面还会不断出现。
1700403714
1700403715 [6]据考证,他泡的咖瓦混合了咖啡果肉和咖啡豆。此时也门已有咖啡树,尚无煮泡咖啡豆来喝的记录,达巴尼是文献记载的第一人。
1700403716
1700403717 [7]另有一说,夏狄利为总督女儿医病时,与她发生了肉体关系。
1700403718
1700403719 [8]据文献和传说,14至15世纪的达巴尼与夏狄利是促成咖啡饮料大流行的功臣。但这不表示14世纪以前就没有其他地区或其他人懂得泡咖瓦来提神。咖啡史学家相信,最接近野生咖啡树的也门或埃塞俄比亚偏远山区部族,可能是最早懂得利用咖啡果子泡咖啡助兴的人,无奈穷乡僻壤的餐饮文化向来上不了台面,非得闹到大城市也“疯狂”,才有资格列入文献。也就是说,在撰史者开始关注阿拉伯半岛的咖啡盛行现象之前,恐怕已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落差。
1700403720
1700403721 [9]“苏非”的阿拉伯原意指“穿着粗糙羊毛外衣”,比喻教众有厚衣护体即可隔绝世间诱惑。
1700403722
1700403723 [10]Umdat al safwa fhillal-qahwa,此部阿拉伯文手稿英译为Argument in Favor of the Legitimate Use of Coffee。由于手稿字迹潦草,完稿年代有1558年与1588年两个说法,但前者较可能,因为若完稿于1588年,岂不表示贾吉里死后才完成?不合逻辑。维基百科亦误认贾吉里为库德族的大诗人Malaye Jaziri,其实贾吉里居住在麦地那,是位法律学者,而非诗人。
1700403724
1700403725 [11]De l’origine et du progrès du café,伽兰于1699年完成贾吉里手稿的翻译,并驳斥奈龙的“牧童说”。
1700403726
1700403727 [12]建于公元970年,附设的阿兹哈尔大学是伊斯兰最高学府,也是世界存续最久的古老学府。
1700403728
1700403729
1700403730
1700403731
1700403732 世界咖啡学:变革、精品豆、烘焙技法与中国咖啡探秘 [:1700403170]
1700403733 世界咖啡学:变革、精品豆、烘焙技法与中国咖啡探秘 Chapter 2 咖啡北传欧美——咖啡史演绎(中)
1700403734
1700403735 我每天喝40杯咖啡,让自己时时清醒,
1700403736
1700403737 好好思考如何与暴君和愚蠢抗战到底。
1700403738
1700403739 ——伏尔泰
1700403740
1700403741 16世纪伊斯兰教世界在惊涛骇浪中完成咖啡世俗化。这股咖啡激情于16世纪末叶至17世纪初,通过威尼斯商人、外交官、植物学家和出版物,“传染”给欧洲人,迸出灿烂火花。阿拉伯的波斯猫、郁金香、服饰和文学,也在此时期随着咖啡香一起飘进欧洲,丰富欧洲人的生活美学。咖啡馆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奥地利、荷兰、德国遍地开花,逐渐取代酒吧,一改欧洲人酗酒恶习,挥别昔日烂醉如泥的颓废,欧洲人变得更优雅。
1700403742
1700403743 咖啡香与咖啡因带来神智清醒的欧洲,举凡文艺、哲学、音乐创作、革命思潮、证券保险业、男女房事,都因咖啡加持而更丰富多元。可以这么说,有了咖啡馆,文艺复兴的续航力更持久,后坐力也更可观。巴赫、贝多芬、巴尔扎克、伏尔泰、拿破仑等风云人物都是咖啡的最大受益者,欧美经济活动更是雨露均沾,全球首家证券交易所、海事保险公司,都是由咖啡馆演变而来,咖啡的影响力,无远弗届。
1700403744
1700403745 波斯名医拉齐早在公元9世纪就发现咖啡豆“bunn”的疗效,然而,欧洲与咖啡的邂逅,却晚了700年,一直到1574年,荷兰植物学家克鲁西尤斯(Carolus Clusius,1526~1609,是促成中东郁金香走红欧洲的功臣)才在印刷品中介绍咖啡豆,是欧洲最早的咖啡文献。1582年,德国植物学家罗沃夫(Leonhardt Rauwolf,1540~1596)浪迹中东的游记中,也提到穆斯林每日必饮的咖瓦和“咖许”,是欧洲人介绍咖啡的第一本书。1592年,意大利植物学家艾宾努斯最先在出版物中刊出咖啡树手绘图。罗马东方语言学家奈龙受到前辈的启迪,仍无法在学术作品中找到咖啡起源,1671年才自己动手编织“牧童说”,成为1715年法国作家拉侯克《航向也门》有关咖啡起源的主要依据,进而促成欧洲咖啡馆普及化。
[ 上一页 ]  [ :1.7004036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