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4884
1700404885
萨那利:萨那利是个统称,泛指首都萨那周边产区的咖啡总汇(咖啡树的种类包括Haimi、Ahjeri等)。我对萨那利有一份深情,18年前首次冲泡深焙的萨那利,一入口浓浓日晒果香与甜感在嘴里奔放,不可思议的风味,从此爱上精品豆。
1700404886
1700404887
萨那利的厚重果香,迥异于中南美上扬的鼻腔香气,很难形容,可归类为沉香的一种,应该是日晒过程中豆子吸取果肉精华,经过熟成发酵产生的特殊风味,水洗豆至今还未喝出这种独特果香味。日晒耶加雪菲和哈拉亦有此味,但没这么厚实。萨那利目前很少见,可能与萨那周遭产区凋零有关,殊为可惜。萨那利的深焙似乎比浅焙精彩,除了果香,还有深沉的巧克力味。
1700404888
1700404889
马塔利(Mattari):海拔2000~2400米,位于首都萨那西侧的马塔高地“Bani Mattar”,是也门海拔最高的产区,也是名气最响亮的也门精品豆。若问也门咖啡农此区咖啡是什么品种,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马塔利”。波旁、铁比卡、卡杜拉对老农来说只是温室里的花朵,很难在干燥缺水的也门高地存活。马塔利豆相看似埃塞俄比亚哈拉,也呈瘦长形,但比哈拉更精小,风味也带有哈拉味,浅焙带有柑橘的酸香或蓝莓酸香,比萨那利强烈,亦有些许香料味,甚至皮革味,甜感明显,酸味锐利狂野,像是略带杂味的红酒。但深焙又是另一种风味,虽把劲酸磨掉了,却衍生出果香味,只是不如萨那利的日晒果香味那么厚实。尾韵的巧克力香味明显。
1700404890
1700404891
伊士迈利(Ismaeili):海拔1800~2200米,位于马塔利西南希拉齐(Hirazi)产区较高的伊士迈利高地“Bani Ismaili”,品种就叫“伊士迈利”。豆形比马塔利圆一点(注意比较的话,彼此确有不同),但伊士迈利一样带有哈拉味,庞杂度似乎高于马塔利,甚至带有豆蔻、烟草和沉木的香气。浅焙的果酸也很霸道。在也门人心目中,伊士迈利与马塔利齐名,但马塔利的国际知名度高于伊士迈利。不过,笔者还是觉得马塔利与伊士迈利都不如十几年前喝到的萨那利迷人。
1700404892
1700404893
希拉齐(Hirazi):海拔1600~2000米,同样位于希拉齐产区,但海拔低于伊士迈利高地,此区咖啡品种为“希拉齐”,豆相比伊士迈利和马塔利明显大一些,只是醇厚度稍低些。浅焙的酸香味也很霸道,却比较单纯干净,不像伊士迈利或马塔利那么庞杂多味与狂野。
1700404894
1700404895
达马利(Dhamari):海拔1000~1800米,位于希拉齐与南部滨海的雅菲耶新兴产区中间的达马利山丘地。这里的咖啡就叫安尼西(Anisi),豆子硬度比前述四产区低,酸味较温和,多半用作配方豆。
1700404896
1700404897
也门全采用日晒处理,豆相与风味神似埃塞俄比亚哈拉、日晒耶加雪菲,但也门的风味似乎更神秘、善变不可捉摸,若有似无的野味,有人嫌杂,有人叫好。其实,这就像好朋友一样,彼此仍需保持些许神秘感,才能历久弥新——也门咖啡就有这个味道。
1700404898
1700404899
玩也门豆,尤其是深焙,不要忘了烘焙后先养味24小时再冲泡,酒香和果香会更浓郁,这就是所谓的“也门症状”,屡试不爽,其他产国便没有这么明显。但也门咖啡的质量已大不如前,与严重缺水、农民弃种咖啡并改植更好赚的咖特草有绝对关系。希望也门农业当局的咖啡振兴计划能挽回颓势。
1700404900
1700404901
肯尼亚咖啡:引起科学家激辩的劲酸
1700404902
1700404903
尽管肯尼亚北部与埃塞俄比亚接壤,但肯尼亚咖啡业起步很晚,19世纪先有阿拉伯人小规模栽种咖啡,却与肯尼亚人发生严重流血冲突。1893年,欧洲传教士从法属波旁岛引进咖啡树;1905年,英国开始在肯尼亚大规模种咖啡,20世纪80年代的年产量高达12吨以上,但近年林地滥垦,政局不靖,产量下降,约在4.5万至9万吨之间,仍是非洲第二大阿拉比卡产国(全球第17大产国)。肯尼亚虽与埃塞俄比亚接壤,但品种、豆相与风味却明显有别。肯尼亚豆全采用水洗处理,豆体肥硕饱满,浓郁的莓香最为咖啡迷激赏,亦有乌梅汁与葡萄柚的酸香味,以及甘蔗清甜香,是肯尼亚豆最典型风味,一直是咖啡饕客竞逐的高档豆。
1700404904
1700404905
海拔、地质、纬度、处理方式与品种,造就了肯尼亚咖啡在精品界的重量级地位。
1700404906
1700404907
海拔、纬度与地质:赤道从中贯穿肯尼亚,国境恰好位于南北纬10°以内。属于热带产区,每年有两次雨季,可收成两次,60%集中在10至12月,另外40%在6至8月。咖啡主要栽植于首都内罗毕至肯尼亚山区周边海拔1600~2100米的火山地,这片土质肥沃状似月弯形的咖啡专区是肯尼亚精品豆主力产地。另外,西部与乌干达交界的艾贡山(Elgon)亦出好豆。
1700404908
1700404909
独特品种:最初引进肯尼亚的品种是波旁和印度的肯特(Kent),后来又从牙买加引进蓝山铁比卡品种栽植于艾贡山。但肯尼亚咖啡名闻遐迩的黑莓味,并非蓝山、肯特或传统波旁品种之赐,而是20世纪30年代首度在肯尼亚出现的波旁变种“SL28”与“SL34”才有独特的黑莓酸香味。
1700404910
1700404911
1997年,肯尼亚山麓的卡古莫(Kagumo)咖啡,以浓郁莓酸香味,在内罗毕拍卖会上创下新高价,科学家一时好奇,拿进实验室研究。麦可森实验室的初步结论是,卡古莫咖啡所含的磷酸成分特别高,造就特殊酸香味。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的知名咖啡化学家利瓦伊拉也做了实验,并指出,在淡咖啡加入无机的磷酸后,可提升咖啡滋味,增加酸香与甜感,就像肯尼亚咖啡一样,但添加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却无法得到相同效果。肯尼亚的土壤也含有超高的磷酸成分,有些学者指出,可能是“SL28”与“SL34”已习于肯尼亚水土而吸收磷酸所致,但亦有另一派科学家提出磷酸与肯尼亚独特莓酸香无关的实验结果。两派学者相持不下,这场实验室风暴短期内不会有定论。
1700404912
1700404913
天使与魔鬼:波旁变种“SL28”与“SL34”一直是专家杯测和奈若比拍卖会上的常胜军。肯尼亚的莓香味出自这两款豆——尤其是“SL28”——是专家的共识。但它的风味虽好,产能与抗病力却不佳。肯尼亚农业当局十多年前大力推广带有粗壮豆血统的“鲁伊鲁11”,虽然可增加农民产量,却招致肯尼亚咖啡迷强烈批评,认为鲁伊鲁酸而不香,风味粗俗,尤其稍冷后,尾韵带有粗壮豆的朽木味,犹如魔鬼的尾巴,令人作呕,难与“SL28”酸甜的天使尾韵媲美。
1700404914
1700404915
肯尼亚当局并不服气,因为“鲁伊鲁11”是农业专家费尽心血开发的新品种,坚称鲁伊鲁同样具有肯尼亚风味必备的劲酸,但欧美咖啡专家认为杂交的鲁伊鲁,酸味虽重却没有深度。据悉,肯尼亚当局已从善如流,正进行鲁伊鲁风味大改造,要求农民为鲁伊鲁多施些磷酸肥料,期能改善风味。这只是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1700404916
1700404917
鲁伊鲁目前只占肯尼亚咖啡的10%,虽不算多,但农民常把鲁伊鲁与“SL28”、“SL34”掺杂在一起出售,所以采买时要小心。“SL28”和“SL34”颗粒较肥硕,多半属17/18目的AA等级;鲁伊鲁较小,多半为15/16目的AB等级,或更小的C级。如果你买的肯尼亚豆大小不均,恐怕是掺杂豆,不易喝出肯尼亚独有的黑莓味。
1700404918
1700404919
水洗技术佳:肯尼亚咖啡独特的黑莓酸香味除了来自“SL28”和“SL34”,精湛的水洗技术亦居功不小。中南美洲豆在水洗槽的发酵时间很少超过36小时,但肯尼亚的水洗时间却长达72小时。发酵30~48小时后,咖啡带壳豆从水洗槽取出后,表面的果胶层已去除干净,还需再经过24小时的净水浸泡过程,这道额外发酵手续应该与肯尼亚豆风味明亮干净有关。肯尼亚连最后的晒干过程也很讲究,带壳豆是放在特制的网架上晾干。由于是架离地面,而且带壳豆置于网上,有助通风防潮与均匀干燥,故不易吸附地面的土味、杂味和湿气。此一设计被誉为“肯尼亚网床”,远比中南美洲或亚洲将带壳豆随便置于水泥地、草席或木板上晾干,更有助于品管。
1700404920
1700404921
肯尼亚咖啡有60%是由小农生产,再卖给当地咖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筹寄样品豆给国外买家,再通过拍卖会竞价。好豆卖得高价,看似合理,但小农仍是被剥削的一群,即使卖得再高价也进不了小农口袋,全被合作社赚走,难怪小农越来越不想栽植风味虽佳,抗病力却很差的“SL28”,转而栽植高产能的鲁伊鲁杂交品种。近年来,肯尼亚小农与合作社的争执日益严重,当局也考虑设立第二渠道,让买家直接与小农接洽,对用心栽植的小农是一大鼓舞,唯碍于既得利益,双方仍纠葛拉扯中。如果肯尼亚不为小农谋得合理的咖啡交易制,优质的“SL28”和“SL34”恐将乏人生产了。
1700404922
1700404923
二线产国咖啡:进军精品市场
1700404924
1700404925
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也门生产优质咖啡外,还有二线产国诸如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近年也打进精品咖啡市场。原则上,二线产国的质量不稳定,每年出入很大。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的风味比较接近清淡版的肯尼亚味,亦常被用来替代肯尼亚豆。卢旺达近年雄心万丈进军精品咖啡,豆色灰蓝的“蓝波旁”(Blue Bourbon)在美国掀起不小涟漪,但也遇到质量好坏不定的问题。卢旺达眼看到埃塞俄比亚摆平星巴克,为耶加雪菲、西达莫和哈拉知名产区申请产地商标,也想见贤思齐,为该国小有名气的产区基伏(Kivu)、甘肯克(Gankenke)、胡耶(Huye)、布肯亚(Bukonya)、比卡布(Bicumb),向欧美各国提出商标注册,后续值得观察。
1700404926
1700404927
埃塞俄比亚的橘香味和肯尼亚的莓香味,最值得咖啡迷倾心钻研,因为中南美洲和亚洲咖啡的风味,不出其左右,甚至只是非洲味的清淡版。学咖啡就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豆学起吧!
1700404928
1700404929
[1]哈拉:Harar,埃塞俄比亚东部高地古城,距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约500千米。西达莫:Sidamo,埃塞俄比亚南部重要产区。耶加雪菲:Yirgacheffe,西达莫著名的咖啡小镇,国人惯称为“耶加雪夫”,但与实际发音出入很大,正确发音为YEAR-gah-CHEFF-ay,“耶加雪菲”较接近原音。
1700404930
1700404931
[2]人类脑容量因人种而不同。东亚人约1406毫升,欧洲人约1367毫升,非洲人约1282毫升。
1700404932
1700404933
[3]埃塞俄比亚面积11043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27大国,境内林木苍茂,物种丰沛,但林地滥伐严重,多元物种逐年减少。20世纪初,全境森林覆盖率高达35%,到了2000年只剩11%。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察觉问题严重性,组成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入境考察,并采集珍贵的咖啡种子,妥善保育,以免绝种。
[
上一页 ]
[ :1.7004048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