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05142e+09
1700405142
1700405143 危地马拉咖啡品种以波旁、铁比卡、卡杜阿伊、卡杜拉为主,亦有少量的黄色波旁、艺伎和帕卡玛拉,品种颇为多元,但能保有古老的铁比卡与波旁,亦属难能可贵。有趣的是2007年危地马拉“超凡杯”竞赛,首奖却是由萨尔瓦多国宝品种帕卡玛拉夺得,一新世人耳目。
1700405144
1700405145 危地马拉极硬豆以优雅活泼酸、洁净无杂味、层次分明,以及青苹果酸香、莓香、茉莉花香、橘皮香、青椒香、水果酸甜感、巧克力甜香等,甚至尾韵有烟熏味著称。如此丰富的地域之味,应与危地马拉八大产区的水土有关。其中的安提瓜、阿卡特南戈山谷、艾提兰、圣马可、怀哈内斯五产区属于火山岩地质。另外,韦韦特南戈、柯班与新东方三产区,属于非火山岩的高地或热带雨林气候。危地马拉全境坐拥300多种微型气候,堪称世界之最。
1700405146
1700405147 ●非典型火山地质三大产区
1700405148
1700405149 韦韦特南戈:位于危地马拉最僻远的西北部高地,栽植海拔高达1800~2100米,是危地马拉气候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咖啡专区,墨西哥提旺提佩平原(Tehuantepec)吹来的热空气(即微型气候的实例),使得此区高而不寒。如果少了墨西哥吹来的温暖空气,本区恐怕会降霜,而无法成就高地咖啡的荣景。韦韦特南戈虽然干燥,但溪流交织,提供大量净水灌溉或供应水洗处理厂,水源自给自足,无须舟车劳顿送咖啡果下山做水洗加工。此区的咖啡风味属典型极硬豆,活泼明亮的果酸味、葡萄柚酸香、莓香和醇厚度,堪称危地马拉咖啡之冠,是嗜酸族的最爱,酸甜感不错,时而有股柠檬香或柑橘香,类似耶加雪菲的调性,但花果香稍弱,整体风味较不均衡。也就是说,其果酸味与柑橘味优于花香和坚果香,相当有个性,难怪常在杯测赛得奖。韦韦特南戈的风味分布有棱有角,应该与境内无火山、土壤矿物质较不均有关系。霸道又富层次变化的果酸香是此区的地域之味。
1700405150
1700405151 柯班:位于危地马拉北部海拔1400米的热带雨林区,一年只有两季——大雨季和小雨季——雾气弥漫,相对湿度80%以上,居各产区之冠。柯班咖啡的最大特色是水果香味很重,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水果味应是与湿度高有关。此区咖啡风味比较均衡,酸味较温和,富花果香,尤其是苹果与莓果的香气最迷人。由于湿度重,咖啡处理过程稍不慎就易腐败,是最大缺点。咖啡水洗后几乎全采用以木材为燃料的烘干机来加速干燥,以免受潮,因此有人质疑危地马拉咖啡特有烟熏味,来自烘干过程的柴烟。但也有人不认同此看法,因为安提瓜、怀哈内斯、韦韦特南戈的气候干燥,多半采用日晒烘干,一样会有烟熏味。危地马拉咖啡特有的烟熏味,成了难解之谜。
1700405152
1700405153 新东方:位于危地马拉东部与洪都拉斯接壤处,咖啡栽植业起步最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精品咖啡需求殷切,山区居民才全心投入,使得昔日危地马拉最穷困地区,恢复勃勃生机。此区与柯班同属雨林区,但湿气和雨量稍缓。古早曾是火山区,如今已不见火山活动,土质也已从火山岩转成变质岩,饶富矿物质,助使咖啡的酸甘香苦极为平衡,但果酸味堪称危地马拉各产区最低者,巧克力香的尾韵是最大特色。
1700405154
1700405155 ●典型火山地质五大产区
1700405156
1700405157 艾提兰:火山地质产区的咖啡树,每天与活火山为伍,吸取土壤丰富的硫化物、钾、镁等矿物质,咖啡酸味明显低于韦韦特南戈高地,整体香味却更多元与均衡,相当有趣。危地马拉火山产区中,最特别的当数艾提兰。它位于首都危地马拉市以西,有一座世界知名的艾提兰火口——由艾提兰、托利曼与圣佩卓三座活火山围成的艾提兰火山湖,湖面达126平方千米,周边山坡地广达1229平方千米,是危地马拉面积最大的火山湖。本区90%咖啡栽种于这三座活火山的坡地上,海拔约1300~2000米。所产咖啡的酸味较温和,带有明亮橘皮香,醇厚度佳。
1700405158
1700405159 安提瓜:位于危地马拉市西南侧45千米处的古城安提瓜,恰好介于艾提兰与危地马拉市之间,海拔约1500~1700米,是危地马拉名声最响亮的咖啡产区,得奖频率最高。
1700405160
1700405161 此区是由阿夸、阿卡特南戈与佛耶果三座活火山围成的平坦高地,雨水少(八大产区年雨量最低者),阳光烈,湿度低,并不算绝佳的咖啡栽植区。幸亏火山活动频繁,造成土质含有大量轻石(质轻细孔多),易于保持水分与湿度,使得安提瓜终年相对湿度维持在65%,克服了少雨的问题。安提瓜日夜温差大,有助果香味发展,但冬季偶而降霜,不利咖啡生长。为降低霜害,安提瓜的咖啡庄园种有高密度遮阴树,形成一层保温膜,不致冻伤咖啡树。肥沃的土质、保湿的轻石和密集的遮阴树,构成安提瓜独特的微型气候,进而孕育出酸甘苦香极为均衡的咖啡风味。
1700405162
1700405163 安提瓜的果酸味不输韦韦特南戈,但由于香气较饱满,相对就不觉得果酸的突兀,这是两区有趣的对比。浅焙安提瓜甜感佳,时而有股烟熏味,这与深焙的烟害味不同,增加了咖啡的层次感。此区的知名庄园很多,“圣塞巴斯坎”(San Sebastián)和“拉塔契塔”(La Tacita)拥有不少铁杆咖啡迷。
1700405164
1700405165 阿卡特南戈山谷:位于安提瓜产区西侧的阿卡特南戈山谷(介于安提瓜与艾提兰之间)早在1880年就开始种咖啡,有悠久历史。数百年来农民沿着阿卡特南戈火山麓栽植咖啡,最高海拔达2000米,冬季温度低,所幸面向太平洋的山坡迎来温暖海风,不致降霜并带来丰沛的湿气,滋润咖啡树。另外,附近的佛耶果火山经年喷出肥沃的矿物质,成为最佳天然肥料。本区亦植有高密度遮阴树,有利波旁与卡杜拉发展风味。阿卡特南戈的咖啡滋味近似安提瓜,但果酸味稍低,是两者最大区别。
1700405166
1700405167 圣马可:位于僻远的西南部火山区(韦韦特南戈的南方),却拥有多元的微型气候,包括太平洋潮湿温暖海风,使得圣马可成为危地马拉最温暖的产区。年雨量高达4000~5000厘米,甚至高于雨林区的柯班,相对湿度也达70%~80%,略低于柯班,也就是说圣马可享有火山区与雨林区的微型气候,花果香明显,但果酸味略低于安提瓜,风味相当平衡。
1700405168
1700405169 怀哈内斯:位于危地马拉市东南侧的火山湖安马提兰,周围火山大量落尘,土壤富含矿物质与保持水分的轻石,土质近似安提瓜产区。但干湿季分明,干季时节太阳艳,咖啡水洗后采用百分百日晒干燥,不需借助机器力烘干,风味近似安提瓜,亦带有迷人的烟熏味。
1700405170
1700405171 哥斯达黎加咖啡:黄金豆的经典风味
1700405172
1700405173 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业起步甚早,1820年便有首批咖啡输往哥伦比亚和智利。1854年,一家进出口商在英国商船“君主”号船长威廉·里昂的协助下,顺利将100磅咖啡运往伦敦,一炮而红,被英国贵族誉为来自哥斯达黎加的“黄金豆”,此后咖啡成了哥斯达黎加主要经济作物,也改变了昔日西班牙殖民地的卑微地位。逐渐富有的咖啡农纷纷把子女送到英国深造,学成返国当医师、工程师回馈乡里。
1700405174
1700405175 咖啡农在哥斯达黎加的地位很崇高。1897年,首都圣何塞市民见证咖啡富豪捐赠的国家剧院落成。咖啡财富为哥斯达黎加的政治、经济和民主带来稳定力量,是中美洲国家所罕见的。另外,哥斯达黎加订有法律只允许栽植阿拉比卡,罗巴斯塔在境内属“违禁品”,也是世界仅见。
1700405176
1700405177 ●独创“甜如蜜”处理法
1700405178
1700405179 哥斯达黎加的产量不大,年产量约11万吨,在中南美洲排名第七。哥斯达黎加以新进的咖啡品种为主,如卡杜拉、卡杜阿伊、新世界等,古老的波旁和铁比卡并不多见。境内也衍生不少变种,最有名的是波旁变种薇拉莎奇,属于风味优雅的品种,巴西也引进栽种,曾得过奖。另外,哥斯达黎加研究机构不遗余力改良杂交的卡提摩,试图降低粗壮豆血统,并增强卡提摩的阿拉比卡风味,近年已出口到亚洲试种。
1700405180
1700405181 哥斯达黎加多半采用水洗处理,近年也出现另类的半日晒处理法“miel”,或称“honey coffee”,可译为“甜如蜜”处理法,与巴西式半日晒互别苗头。哥斯达黎加标榜“甜如蜜”处理的咖啡,均在麻布袋上打上大大的“Honey Coffee”,颇为抢眼。它改良了巴西半日晒法以增加甜味,重点是尽量完整保留黏在带壳豆上的果胶层(巴西式则刮掉一部分果胶层),去果皮后将黏糊糊的带壳豆移到户外的高架棚,类似肯尼亚的做法,以免吸收土地的杂味和湿气(巴西则是置于水泥地上),然后曝晒、风干约1~2周(巴西半日晒只曝晒1~3天,再辅以机器烘干;哥斯达黎加的“甜如蜜”,则全程采阳光烘干)。这期间每隔一小时就得去翻动带壳豆,使之均匀干燥,让豆子充分汲取厚厚果胶层的果香和糖分精华,脱水后还要置入木制容器熟成,极为费工,但“蜜酿”的成果喝来甜如蜜。缺点是此处理法风险很高,天气太潮湿时很容易发霉腐败。哥斯达黎加并不比巴西干燥,却敢采用长时间曝晒的处理法,令人捏把冷汗,但这也体现哥斯达黎加艺高人胆大的咖啡工艺。
1700405182
1700405183 ●拉米尼塔淘汰70%生豆
1700405184
1700405185 哥斯达黎加的咖啡风味向来四平八稳,少了危地马拉的尖锐,喝来相当温和柔顺,酸香、甜香和巧克力苦香,兼容并蓄,极为平衡,是极品咖啡的经典风味。七大咖啡产区如下:杜里艾巴山谷(Turrialba Valle,首都圣何塞东北部)、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圣何塞的西北部)、西方山谷(O mlidental Valle,首都的西部)、三河区(Tres Ríos,首都东侧)、布兰卡(Brunca,首都东南)、奥罗西(Orosí,首都北边)、塔拉珠(Tarrazú,首都南边)。其中以中央山谷、塔拉珠以及三河产区最著名。原则上,坡地面向太平洋的咖啡比面向大西洋品质为佳。2007年的哥斯达黎加“超凡杯”大赛,冠军农庄“塞罗巴朵”(Cerro Paldo)位于圣何塞市南边的塔拉珠产区,但中央山谷区也表现不俗,二至四名都出自此区的纳兰荷市(Naranjo),三河区似乎被冷落了。
1700405186
1700405187 塔拉珠产区的拉米尼塔农庄(La Minita),其层层把关的严格品管奠定了世界级口碑,吃香欧美市场大半世纪,堪称全球最知名的咖啡庄园。“拉米尼塔”意指“小金矿”,西班牙人殖民以前,印地安人就常在目前农场位置挖金矿,可谓一块福地。拉米尼塔每年约生产100万磅咖啡豆,经过去芜存菁(70%以上被淘汰),只剩29万磅高级品卖到精品市场,绝非浪得虚名。该庄园的咖啡以苹果与柑橘的酸香、牛奶与松露的浓郁,以及丝绸的精致口感见称,海拔约1200~1700米。另外,三河区也是个名产区,位于首都东面不远的伊拉苏火山(Irazu),与河流构成绝佳微型气候区,但近年来市区逐渐向郊区伸延,农地纷纷卖给开发商,致使三河区的咖啡产量锐减,产量几乎被星巴克包下大半,业界不易买到。此区知名农庄“阿奎斯葛拉斯”(Aguas Glaras)从1857年坚持至今,历史悠久,明亮果酸柔而不锐,坚果、花香太妃糖甜香迷人,是此区咖啡特色。
1700405188
1700405189 哥斯达黎加的咖啡技艺甚高,不论育种、栽植或后段加工(水洗、半日晒、“甜如蜜”处理法)足为各产国借镜。但名产品供不应求,不肖业者常以其他二流产区混充精品豆,距离塔拉珠百里之遥的产区也敢以塔拉珠之名混水摸鱼,不得不慎。
1700405190
1700405191 巴拿马咖啡:国色天香的“艺伎
[ 上一页 ]  [ :1.7004051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