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5242
1700405243
同样内战频繁的尼加拉瓜,近年也偃旗息鼓,发展经济,咖啡业开始复苏。尼国北部靠近洪都拉斯的三个产区努耶瓦塞哥维亚(Nueva Segovia)、金诺提加(Jinotega)和马塔加帕(Matagalpa)海拔约700~1700米,质量较稳定,豆粒大颗有独特的尼加拉瓜味,逐渐受到精品界重视。
1700405244
1700405245
所谓的“尼加拉瓜味”是指风味较低沉,巧克力、焦糖甜香、杏仁味明显,酸味较低,与中美洲惯有的明亮果酸上扬调不同。也就是说,尼国咖啡喝来较闷香,可能是与海拔较低或水土有关,主要品种为卡杜拉。尼加拉瓜豆体形肥硕,有闷香倾向,深浅焙皆宜。若采浅焙,出炉前30秒,不妨熄火滑行,风门关小,较易发展杏仁香气。
1700405246
1700405247
[1]巴西罗巴斯塔约占总产量的两到三成,不时进口粗壮豆生产速溶咖啡。
1700405248
1700405249
[2]Minas Gerais,葡萄牙文,英译为General Mines,意为“大矿区”。1692年,葡萄牙人在此发现金矿、宝石等矿产,故以此命名。
1700405250
1700405251
[3]特征是豆芯多半呈红褐色S形状。这些商用豆集中由桑托斯港输出,因此得名。
1700405252
1700405253
[4]纯波旁占巴西咖啡总产量只约1%,更坐实了我的怀疑。
1700405254
1700405255
[5]黄色波旁这类波旁变种几乎囊括近年巴西杯测大赛前三名。伊卡图是阿拉比卡与罗巴斯塔杂交的阿拉巴斯塔,再与新世界、卡杜拉回交。欧巴塔(Obatã)赢得2006年巴西杯测赛第二名,是莎奇摩(Sarchimor,即“薇拉莎奇”与“提摩”杂交)之近亲。阿凯亚(Acaia)是波旁与苏门答腊杂交,近似新世界,不时得奖。露比(Rubi)则为卡杜阿伊与新世界杂交。
1700405256
1700405257
[6]“达泰拉甜蜜总汇”的灵感,可能来自历史更悠久的蒙特艾格庄园。
1700405258
1700405259
[7]笔者并不认同这一点,因为哥伦比亚杂交咖啡喝来单调无奇。
1700405260
1700405261
1700405262
1700405263
1700405265
世界咖啡学:变革、精品豆、烘焙技法与中国咖啡探秘 Chapter 7 精品咖啡——亚洲与海岛篇
1700405266
1700405267
感谢巴塔克族、盖奥族和托拉贾族,
1700405268
1700405269
为世人种出香浓迷人的曼特宁与托拉贾咖啡。
1700405270
1700405271
——作者的致意
1700405272
1700405273
亚洲咖啡产量小档案
1700405274
1700405275
亚洲咖啡产量仅次于中南美洲。印度尼西亚向来是亚洲第一大咖啡产国,但此情况近年有大转变,越南在世界银行奥援下,产量急速扩增,于1999年正式挤下印度尼西亚,成为亚洲最大咖啡产国。但越南以粗壮豆为主,不属精品咖啡范畴。越南2015年产出2750万袋生豆(165万吨),是亚洲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咖啡产国,但九成以上是低海拔的罗巴斯塔豆,是世界最大的粗壮豆产国。据世界咖啡组织资料,2015年全球产出6041.6万袋罗巴斯塔,其中40%以上出自越南。印度尼西亚同年生产1231.7万袋生豆,是亚洲第二大产国,其中七成至八成是罗巴斯塔。印度同年生产583.3万袋生豆,是亚洲第三大产国。亚洲咖啡的厚实度比中南美洲与非洲豆高,但酸质较不优雅,带有木质、木香、药草、精油、香料与泥土味,低沉的闷香调性高于上扬的水果酸香味。
1700405276
1700405277
海岛咖啡产量小档案
1700405278
1700405279
牙买加2015年产出1260吨生豆,夏威夷柯娜同产季生产3682吨生豆。海岛咖啡产量小、价格贵,由于海拔不高,均属软豆,风味较清淡温和。有人偏好海岛豆的淡雅调,也有人嫌太单调。
1700405280
1700405281
印度尼西亚咖啡:闷香低酸,醇厚度佳
1700405282
1700405283
17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印度的阿拉比卡树(铁比卡)移植到爪哇岛的雅加达。由于气候水土适宜,阿拉比卡很快扩散到爪哇岛西北的苏门答腊和东北另一大岛苏拉威西。然而,19世纪80年代,爪哇爆发严重的叶锈病,阿拉比卡枯死殆尽,荷兰人改种抗病力强的罗巴斯塔,稳助印度尼西亚的咖啡业。直到今天,罗巴斯塔仍是印度尼西亚咖啡主力,高占咖啡产量的90%,分布在爪哇、巴厘岛低海拔区。风味优雅的阿拉比卡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北部、苏拉威西、爪哇岛海拔较高处,虽然只占印度尼西亚咖啡产量的10%左右,但曼特宁、黄金曼特宁、塔瓦湖、盖奥山、亚齐、苏拉威西、陈年曼特宁、爪哇老布朗的口碑,却让印度尼西亚咖啡扬名精品界数十载,未受劣质罗巴斯塔拖累。
1700405284
1700405285
●曼特宁应正名为巴塔克
1700405286
1700405287
曼特宁(Mandheling)在口口相传下,似乎成了印度尼西亚精品咖啡代名词,其实曼特宁既非印度尼西亚地名、产区名、港口名,亦非咖啡品种名,而是原先居住在苏门答腊的民族曼代宁(Mandailing)的音误。为何这个民族会扯上咖啡?当中有一段歪打正着的传奇。
1700405288
1700405289
根据苏门答腊的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苏门答腊期间,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馆喝到香醇无比的咖啡,好奇地询问老板:“这是什么咖啡?”老板误以为日本兵是在问:“你是哪里人?”于是老板回答:“曼代宁族。”战后这名日本兵记得曾在印度尼西亚喝过的美味咖啡好像叫作曼“特”宁,于是请印度尼西亚咖啡掮客替他运送15吨曼“特”宁咖啡到日本,居然大受欢迎,曼“特”宁就这样以讹传讹被创造出来。更有趣的是,这位掮客成就了今日印度尼西亚咖啡界赫赫有名的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简称PWN,也是黄金曼特宁的商标所有者)。换句话说,这名日本兵念错字发错音,阴错阳差造就曼特宁与普旺尼的威名。
1700405290
1700405291
苏门答腊确实有个民族叫作曼代宁。据考证,曼代宁是擅长种咖啡的巴塔克族[1]的嫡系。几世纪前,曼代宁族逐渐往东南移居,远离苏门答腊并脱离与巴塔克的密切关系。有意思的是,“曼代宁”是个方言复合字,代表“失去母亲”,似乎在缅怀与巴塔克族的血源。真实情况是,目前仍在苏门答腊中北部山区种咖啡的是巴塔克族而非曼代宁族,更非曼特宁族。若要正本清源,曼特宁咖啡应改为巴塔克咖啡或许更为贴切,但既已约定俗成,倒也无可厚非。
[
上一页 ]
[ :1.7004052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