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5331
另外,老牌的荷兰咖啡集团20世纪80年代在塔瓦湖附近设立水洗处理厂,生产“盖奥山水洗咖啡”(Gayo Mountain Wash Arabica),在中国台湾颇常见。有趣的是,塔瓦湖区也有一支擅长种咖啡的盖奥族,成立一个“盖奥族有机咖啡农协会”(PPKGO Co-op)生产“盖奥之地”(Gayo Land)有机咖啡,与荷兰的“盖奥山”互别苗头。不过,魔高一丈的荷兰咖啡集团2008年2月,已拿下盖奥山“Gayo Mountain”的全球商标权,今后只有该集团能使用此一英文名称,连盖奥族的咖啡农协会产品也不得使用盖奥山字样。
1700405332
1700405333
亚齐地区还是以拉米尼塔技术指导与经销的“亚齐之金”与“伊斯坎达”风味较优。但它们毕竟仍是印度尼西亚豆,瑕疵豆比率高低无常,加上雨季、干季是否正常都可能影响咖啡树最重要的开花与结果期,加上虫害是否严重等诸多变量非人力所能控制,即使有拉米尼塔助阵亦难保年年都叫好。
1700405334
1700405335
习惯上,只要产自苏门答腊的咖啡都叫作曼特宁,但这并不专业,因为多巴湖与塔瓦湖这两大湖区的咖啡有别。
1700405336
1700405337
曼特宁主要是指苏门答腊中北部多巴湖一带或林东山区的巴塔克族所产的咖啡,多半采用无遮阴的曝晒式栽种,并以半日晒或日晒处理为主,药草味与土味较明显,风味倾向下沉调的低酸与闷香,这才是曼特宁最大特色。至于最北端的塔瓦湖一带或亚齐地区,则由另一支盖奥族采用传统遮阴栽培,并以水洗或半水洗处理为主,酸香味较明亮,闷香调反而不明显。美国精品界多半不以曼特宁称呼此区,确有其道理,较常称之为亚齐咖啡或塔瓦湖咖啡。换句话说,苏门答腊中北部多巴湖与林东一带可称为曼特宁,最北部塔瓦湖一带不妨改称为亚齐咖啡、盖奥咖啡或塔瓦湖咖啡,才比较专业。
1700405338
1700405339
●量少质优花香浓——苏拉威西
1700405340
1700405341
“苏拉威西”咖啡的麻布袋上经常出现“Celebes”、“Toraja”、“Kalossi”三个英文词。“Celebes”是荷兰统治期的该岛旧称“西里伯斯岛”,早已改为苏拉威西;“Toraja”就有意思了,不是地名、城市名,亦非品种名,而是住在苏拉威西中部山区擅长种咖啡的民族“托拉贾”[7],也是该岛精品豆的名称,和上述的曼特(代)宁族、巴塔克族、盖奥族同属精通咖啡的民族;“Kalossi”则是该岛中部的小镇卡洛西,是托拉贾咖啡的集中交易地。
1700405342
1700405343
托拉贾也是世界稀有的精品豆,年产量约1000吨,分布在苏拉威西中部与西南部约1200米的崎岖坡地,栽植、采收均不易,平均每公顷年产量只有300千克,远低于中南美1000千克以上的平均值。托拉贾的三大庄园为:“PT Kapal Api”拥有2000公顷咖啡园;“CSR”排名第二大,有1100公顷咖啡田;日本“Key Coffee”的“Toarco Jaya”为第三大庄园,拥有700公顷咖啡园[8]。换句话说,托拉贾比曼特宁或黄金曼更珍稀。
1700405344
1700405345
托拉贾为水洗或半水洗,比苏门答腊的曼特宁或黄金曼更富明亮的酸香,层次感也更明显,有浓郁的焦糖甜香,但土骚、沉木味和醇厚度就比曼特宁收敛许多,略带花香味。
1700405346
1700405347
巴布亚新几内亚咖啡:最明亮的亚洲味
1700405348
1700405349
新几内亚岛仅次于格陵兰,是世界第二大岛。但新几内亚岛西半部为印度尼西亚所有,东半部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PNG,岛内种族繁多却不通婚,融合不易,衍生700多种语言,是全球语系最多的国家。PNG位处赤道与南纬10°间,有热带雨林、火山岩和高原地形,海拔介于1200~2500米,是栽植咖啡的天堂,但产量不算大,每年约出口5万~7万吨咖啡豆。这里的品种颇多元,1931年引进蓝山铁比卡,1950年从肯尼亚引进波旁,1962年从巴西移入新世界和卡杜拉,为精品咖啡奠定基石。
1700405350
1700405351
阿拉比卡主要栽植于西部高地的瓦吉山谷(Wahgi Valley),以席格利庄园(Sigri)为代表,东部高地则以基梅尔庄园(Kimel)、阿罗卡拉庄园(Arokara)、柯罗卡庄园(Goroka)以及阿罗讷庄园(Arona)最有名,40%的岛民以咖啡为生。由于咖啡品种与印度尼西亚不同,海拔也高于苏门答腊,加上采用水洗处理,PNG咖啡的“地域之味”迥异于印度尼西亚的闷香与低沉味,反而较类似中南美的明亮调,甚至有点非洲味。PNG精品咖啡喝不到另类的木香或药草味,风味远比印度尼西亚“正派”,上扬酸香明显,有时还喝得到橘香与花果味,焦糖的甜香味很突出持久,略带香料味和巧克力香。谁说亚洲没有明亮的咖啡?
1700405352
1700405353
印度咖啡:风靡欧洲的腊味咖啡
1700405354
1700405355
阿萨姆红茶的故乡印度也是咖啡古国。早在1600年左右,一位名叫巴巴布丹的印度伊斯兰教徒到麦加朝圣,顺道从摩卡偷偷挟带7颗咖啡种子返回印度,栽于西南部卡纳塔卡省(Karnataka)他修行的强卓吉里(Chandragiri)山区,开启了印度咖啡栽培业。
1700405356
1700405357
1699年,荷兰人从印度马拉巴(Malabar)移植咖啡树到爪哇岛,造就了印尼咖啡今日荣景。印度是亚洲最早种咖啡的国家,产量居世界第六,虽然在日本、中国台湾,甚至美国并不普遍,但印度马拉巴的“腊味”咖啡或称风渍咖啡(Monsooned Coffee)却迷死欧洲人,意大利是印度咖啡的最大买家。印度咖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7年意大利再度蝉连印度咖啡的最大进口国,共进口53229.5吨印度生豆,高占印度咖啡出口量的23.87%。意大利人偏好印度粗壮豆来做浓缩咖啡配方,其中印度罗巴斯塔就进口43706吨,阿拉比卡只进口9523.5吨,意大利偏好印度豆的趋势未变,2015年印度豆有将近40%进口到意大利。另外,俄罗斯、德国、日本也是印度豆的大客户。
1700405358
1700405359
印度水洗的皇家(Kaapi Royale)罗巴斯塔每千克生豆约51~55元人民币,比曼特宁还贵,堪称劳斯莱斯级的粗壮豆,却是意大利烘焙厂的最爱。印度咖啡并不以传统果酸、花香见称,反以另类“腌渍”味走红精品界。
1700405360
1700405361
●烟熏、咸湿、风渍的怪味豆
1700405362
1700405363
风渍咖啡是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新风味。17到18世纪,印度以帆船运送咖啡豆到欧洲,一趟要花上6个月,生豆置于船舱底层,吸收了海面的湿气与咸味,生豆运抵欧洲已变质,色泽从深绿蜕变为稻谷的黄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几乎不见了,却意外发展出浓浓坚果与谷物味,喝来茶感十足,有点玄米茶风味。北欧洲人很喜欢这种金黄色的另类咖啡。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加上汽船问世,缩短了印度与欧洲的航行时间,客户却开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金黄色与坚果味,订单锐减,印度出口商才开始研究解决之道。原来运往欧洲的咖啡,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来不及熟成“变身”,失去原有风味,于是出口商想到印度西南部马拉巴沿岸每年5月下旬至9月有印度洋吹来的咸湿季风,恰似船舱里的咸湿环境,几经实验果然制造出类似昔日的金黄色无酸味咖啡,因此取名为“季风咖啡”,即俗称的风渍咖啡。
1700405364
1700405365
风渍咖啡需以日晒豆来做,风渍厂房面向西边,以便迎取西南吹来的咸湿季风。咖啡豆平铺在风渍场内,窗户全开,风渍一定程度后再入袋,但咖啡豆不能装太满,且咖啡袋不能堆挤太密,以免不透风而发霉,还要不时倒出咖啡豆更换麻布袋以免滋生霉菌,相当费时耗工。风渍期约12~16星期,熟成后还要再经过烟熏处理,以驱赶象鼻虫,最后还要人工筛豆,挑掉未变成金黄色的失败豆子。经过3~4个月风渍,绿色咖啡豆的体积膨胀1~2倍大,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约13%,质与量均起重大变化。
1700405366
1700405367
阿拉比卡风渍豆可分为三级:最高等是“风渍马拉巴AA”(Monsooned Malabar AA),豆宽为18.5目的7.25毫米;第二级是“风渍巴桑诺里”(Monsooned Basanally),豆宽为16目的6.5毫米;第三级是“风渍阿拉比卡碎豆”(Monsooned Arabica Triage),豆宽为14目的5.5毫米。印度亦有风渍的粗壮豆,是意大利的最爱,但产量不多,分为两级:“风渍罗巴斯塔AA”(Monsooned Robusta AA)以及“风渍罗巴斯塔碎豆”(Monsooned Robusta Triage)。印度每年约出口3000吨风渍豆,挪威、瑞士、法国和意大利是最大进口国,近年美国、日本亦有少量进口。
1700405368
1700405369
烘焙风渍豆,火候宜小
1700405370
1700405371
风渍豆看来肥硕抢眼,却是外强中干的超级软豆,与数月的风化有关。烘焙宜小火伺候以免烘焦,最好慢炒,不要大火快炒,还要注意风渍豆不易上色的特性。一般豆子烘进二爆会变成深褐色,但风渍豆只停留在较浅的褐色。由于此豆果酸味很低,不需烘进二爆,以免芳香物全毁,艾格壮数值(Agtron Number)约57~61,风味较佳。风渍豆低酸稠度佳,一般用做浓缩咖啡配方豆,可增加意式咖啡的坚果味与甜香,单品亦无妨,只是不像咖啡而更像茶,略带谷物的甜味。购买时最好先试喝,因为质量不佳的风渍豆就像咖啡木乃伊,有一股腐朽味。
1700405372
1700405373
粗壮豆之王——Kaapi Royale
1700405374
1700405375
这是印度的另一只怪豆,虽是粗壮豆却备受礼遇,栽植海拔在1000米以上,但仍采遮阴栽植,也采用精致水洗处理,筛豆程序与阿拉比卡无异,难怪身价比哥伦比亚和曼特宁还要贵。豆色淡绿,豆形短圆,硬度高,一副帝王之尊。这只豆子最大特色是风味远比一般粗壮豆干净,喝不出罗巴斯塔惯有的轮胎味、臭谷物味和杂苦味,却略带令人愉悦的坚果甜香味,但毕竟是粗壮豆血统,不要奢望喝得到优质阿拉比卡的酸香和花香。单品“Kaapi Royale”茶感十足,但不难喝。意大利烘焙厂的高档配方豆常添加这只帝王之豆,一般综合豆添加10%粗壮豆就易喝出怪味,但这只豆添加到15%~20%似乎还喝不出臭谷物味,是它的值钱之处。印度第二级粗壮豆为“水洗罗巴斯塔A/B”(Robusta Parchment A/B)[9],也很有名。第三级为“日晒罗巴斯塔A/B”(Robusta Cherry A/B)。
1700405376
1700405377
●印度绝品:迈索金砖
1700405378
1700405379
“迈索金砖”(Mysore Nuggets Extra Bold)是印度最高级的阿拉比卡,豆粒硕大,色泽灰蓝美观,约19目,以卡纳塔卡省巴巴布丹的家乡奇克马加卢尔(Chikmagalur)的老牌迈勒蒙尼庄园(Mylemoney)最有名。迈索金砖酸香柔和,略带橘香、檀香与巧克力甜香,上扬酸香与低沉闷香穿插其间,风味特殊。印度好咖啡多半分布于西南部或南部卡纳塔卡省、克拉纳省(Kerala)和塔米尔纳杜省(Tamil Nadu),海拔约1000~1500米。酸味柔和略带谷物甜香与香料味是印度阿拉比卡特色。
1700405380
[
上一页 ]
[ :1.7004053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