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6010
1966年4月1日,毕特在旧金山大学伯克利分校附近的胡桃街与藤蔓街(Walnut and Vine Streets)交会处开立“毕兹咖啡、茶与香料”创始店,零售新鲜烘焙的全豆咖啡(whole beans),卖场不大,只容得下六张小凳,提供物超所值的香浓咖啡。“毕兹咖啡”的烘焙方式、配豆和营销手法,与当时流行的浅焙、添加粗壮豆和诉诸电视广告的做法,背道而驰。“毕兹咖啡”不屑当时最流行的半生不熟浅焙豆,改走深度烘焙(deep roast)路线,不管单品或综合豆,皆烘到二爆中后段才出炉,并改用较耐火候的阿拉比卡硬豆做配方,也就是说,在“毕兹咖啡”你绝对喝不到二爆前的浅焙豆或罗巴斯塔豆。
1700406011
1700406012
毕特不诉诸媒体广告,亲自坐镇店内,一心两用——边烘豆,边向购买咖啡的客人讲解各产地咖啡的异同处,并教导大家正确冲泡法。他以当时盛行的淡味咖啡的两倍浓度来冲泡,也就是以30克现磨咖啡粉用法式滤压壶来冲泡360毫升的咖啡,一改过去以10~15克泡360毫升淡咖啡的恶习。第一次喝“毕兹咖啡”的人,多半会喊出:“哇,你要毒死我吗?这么浓!”随后当咖啡在口腔内“开花释香”、经历一场味蕾震撼教育后,便纷纷改口说:“哇,浓得过瘾,呛得好爽,甘得润喉!”识货者初期多半是欧洲移民,总算在美国找到琼浆玉液的咖啡。有趣的是,数日不洗澡的臭嬉皮喜欢聚集在“毕兹咖啡”,或坐或卧,仿佛来此接受重焙豆的熏香浴。嬉皮成群赖在店里是“毕兹咖啡”一大特色,虽然馆内臭香兼而有之,但走进“毕兹咖啡”的人,都忍不住要大吸一口气,体验臭中有香、香中有臭的异味世界,包括重焙豆特有的焦香、酒香、咖啡精油香、香蕉油香以及嬉皮独有的臭袜味与体臭味,可谓香臭交融,百味杂陈!
1700406013
1700406014
当时买咖啡豆的多半是妇女,深为毕特亲自讲解咖啡的热情所感动,再上门时都会带着老公或朋友随行,一同感受毕特独有的热情。人潮越来越多,早上一开店就大排长龙,也带动了附近商店的生意。毕特忙不过来,初期聘雇了两名年轻女子。他教导新进职员如何用鼻子、眼睛和嘴巴评鉴咖啡的好坏,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咖啡豆会说话,要了解它们的语言,就要长期学习,至少要花一年才听得懂深奥的豆言豆语。”在他调教下窥得咖啡堂奥的职员,很兴奋地将心得传授给客人,这股热情因此也传染给消费者,名气不胫而走。
1700406015
1700406016
毕特卖咖啡豆的方式堪称一绝,他从不打广告,依旧门庭若市。他常说:“产品为我营销,豆子为我说话。喝到窝心处,客人自会来!”他不屑在客人面前吹嘘“毕兹”的重焙豆与众不同,坚信一切靠品质来说话。卖豆前,他会先亲自泡上一壶请客人喝,让他们品尝一下想买的咖啡味道如何,够不够浓郁、甘甜、新鲜。几乎无人抗拒得了毕特现泡现卖的攻势,纷纷掏出腰包,不但买回新鲜豆,也买回毕特的热情。毕特的经营方式在那个只卖走味罐头咖啡的时代,堪称异类;他卖熟豆、茶和香料等原料,不卖一杯杯的咖啡饮料,却乐意请上门客人免费试喝咖啡,顺便听他的重焙咖啡经,以及新鲜烘焙、现磨现泡的重要性。这与目前的咖啡馆以卖饮料为主、卖熟豆为辅,正好相反。
1700406017
1700406018
伯克利店很快就应付不了四面八方的需求。1971年,毕特又在奥克兰的梅洛公园(Menlo Park)开立第二家店;1978年,在奥克兰的皮德蒙街(Piedmont Avenue)再开第三店。但客人还要求毕特再开店,于是1980年他又在伯克利开立第四店。到此为止,毕特深知重焙豆务必在当地烘焙,他的小型烘焙厂顶多能应付四家店的用量,再追开店面只会影响咖啡质量。维持小而美是他经营“毕兹”的基本信条。
1700406019
1700406020
毕特为人固执,事必躬亲,不肯下放权力,对员工要求甚严,却不善沟通,职员不堪负荷,离职潮不曾间断。1979年,他年届六十,也玩累了,便将“毕兹咖啡”高价卖给合伙人波纳维塔(Sal Bonavita)。毕特的徒弟——星巴克老板鲍德温错失买下师父店面的机会,后悔不已。1984年,鲍德温得知“毕兹咖啡”又要转手,这回不惜举债,以400万美元将“毕兹咖啡”从波纳维塔手中买回来,并与星巴克合并经营。未料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两方人马水火不容,发生冲突,而当时担任星巴克营销主管的霍华德·舒尔茨也因展店理念与鲍德温不合,挂冠求去,自立门户。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找来创投资金,以38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这笔交易包括商标、烘焙厂和六家店,但不含“毕兹咖啡”)。鲍德温弃守星巴克,远走旧金山,专心经营名气更响亮、地位更崇高的“毕兹咖啡”,继续宣扬毕特的欧式重烘热情。自此星巴克又与“毕兹咖啡”分家,而且彼此成了最大劲敌。毕特与鲍德温、舒尔茨的三角关系,以及星巴克与“毕兹咖啡”的恩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一直是美国精品咖啡界的话题。
1700406021
1700406022
●重焙顽童扮演“咖啡警察”
1700406023
1700406024
1979年,毕特闪电淡出一手创办的“毕兹咖啡”,耳语四起。为何他在威望如日中天之际激流勇退?外界很难洞悉内情,但20多年来他默默奉献咖啡事业。2001年毕特已从旧金山搬到北邻的俄勒冈州西南部梅德福市(Medford)养老,就住在恶棍谷(Rogue Valley)一栋豪宅的八楼,但他并没闲着。老顽童经常扮起咖啡警察随兴出巡,数年如一日,暗访附近的咖啡烘焙厂,四处吓人兼指点烘豆迷津,传为美谈。
1700406025
1700406026
灰熊顶烘焙坊(Grizzly Peak Roasting Co.)的烘焙师罗格斯(Rogers),在俄勒冈州艾许兰(Ashland)小有名气,就被毕特吓过一次。罗格斯说:“有一天我在烘豆,一位气色红润的老先生,门也不敲就大摇大摆走进来,不待我请教来意,老人家就说:‘我大半辈子玩烘豆,在伯克利曾经有一座小烘焙厂。’”罗格斯问:“那你一定认识大名鼎鼎的咖啡教父艾佛瑞·毕特。”老先生回答:“嘿嘿,我就是毕特啦!”大师似乎乐见别人惊讶的表情。2001年以来,梅德福市附近的烘焙厂,不论山间小径或名山小溪旁,都有老顽童出巡、分享烘焙经验的身影。毕特不定期出现在各烘焙厂扮演“咖啡警察”,确实让不少烘焙师又惊又喜。
1700406027
1700406028
毕特虽有点重听,但味蕾依旧敏感,仍有许多咖啡业者邮寄生豆请他鉴定好坏,最远甚至有来自欧洲精品咖啡业。这20多年来,毕特退而不休,仍是炙手可热的烘焙顾问兼生豆鉴赏家,但他最喜欢的头衔不是顾问、教父或鉴赏家,而是监督美国烘豆质量的咖啡警察,即使拖着老骨头也乐此不疲。
1700406029
1700406030
●咖啡俏皮话:“毕尼克”、“焦巴克”
1700406031
1700406032
若说“毕兹咖啡是当今最富传奇色彩的咖啡馆”并不为过,因为“毕兹咖啡”催生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精品咖啡运动。“毕兹咖啡”犹如一条提供养分的脐带,滋润早期星巴克的茁壮。“毕兹咖啡”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毕兹”的拥护者不约而同地以“毕尼克”(Peetnik)相称。此语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沿用至今。
1700406033
1700406034
加州伯克利的居民都知道,胡桃街与藤蔓街交会处的“毕兹咖啡”母店打从早上开门就聚集一大群咖啡怪客,人人手持陶杯,喝着招牌的“迪卡森少校综合咖啡”(Major Dickason’s Blend)谈论天下事。伯克利大学的师生以浓咖啡代酒,辩论学术意见,衣装不整的臭嬉皮也进来做“熏香浴”,人声鼎沸,看似帮派分子聚众闹事,引起警方注意。旧金山警方后来发现这批毕兹迷,人怪心不恶,索性借用“beatnik”一词(指奇装异服举止怪异之人),移花接木成另一个谐音词“Peetnik”(毕尼克),挖苦聚集“毕兹”门口的咖啡怪客。这批极客也回敬警方,很有默契地穿上咖啡色T恤,凸显自己就是与众不同的毕兹帮。而今,“毕尼克”已成为广大毕兹咖啡迷的谑称。如果你到旧金山,别忘了说一句“I’m a Peetnik too”,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全世界大概只有毕兹迷才有这股神奇的向心力和属于自己的术语。此一文化现象相当难得。
1700406035
1700406036
至于“毕兹咖啡”的“徒弟”星巴克,在美国也有一个封号,那就是“Charbucks”,中文可译为“焦巴克”,借以揶揄星巴克的咖啡烘得太焦苦。更有趣的是,此字眼的始作俑者是东岸大名鼎鼎的浅焙教父乔治·豪尔。笔者1998年远赴西雅图采访几家烘焙公司,当地知名的“艺术咖啡”(Caffe D’arte)老板契波拉(Mauro Cipolla)曾告诉我“Charbucks”的典故(Char意指烧焦或木炭),着实发噱。豪尔是在1994年他苦心经营的“咖啡关系”被星巴克购并前,创造了这个揶揄星巴克的新语,成为当时波士顿地区流行用语,但乱用这个词可能会为自己惹上麻烦。2002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家规模不大、名气不小的黑熊烘焙公司,以“Charbucks Blend”作为深焙豆的商标,被星巴克告上法庭。2005年法院裁示星巴克败诉,因为星巴克无法证明“Charbucks”字眼损害其商誉。咖啡界的奇闻怪事,真是一辈子说不完道不尽。
1700406037
1700406038
重焙染指美国东部
1700406039
1700406040
我们可以这么说,1992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上市前,尚无余力抢攻美国东部市场,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仍是豆表不出油的浅焙大本营,未受西岸旧金山或西雅图豆表出油重焙风影响。美国咖啡口味从西向东由深至浅,所以有西岸深焙、东岸浅焙之分。对照意大利,咖啡从北往南由浅而深,所以有北意烘焙(约二爆初就出炉,带有微酸)与南意烘焙(二爆中后段才出炉,无酸味)之辨,这是很有趣的现象。美国东岸不出油的浅焙风捍卫者,首推大师级的乔治·豪尔1975年在波士顿创立的“咖啡关系”,以及鲍伯·史提勒1981年在佛蒙特州创立的“绿山咖啡”,两者皆为美国东部地区明亮活泼、带有上扬酸香的浅焙风翘楚。
1700406041
1700406042
然而,师承毕特重烘风格的星巴克,在1987年舒尔茨入主后急速展店,1992年成功上市,筹得大笔资金,开始向美国东岸大事展店,输出重焙时尚。油滋滋的“黑色”大军直捣浅焙净土,引发深浅焙孰优孰劣大论战。当时的东、西两岸媒体也乐得加入笔战,热闹非凡。
1700406043
1700406044
星巴克的黑色大军并不孤单。早在星巴克三元老鲍德温、波克与席格于1984年卖掉手中持股给舒尔茨后,就有意染指东岸的重焙处女地。三人是重焙豆基本教义派,认为浅焙咖啡不够浓郁,甘甜度与润喉感亦远不及重焙豆,越早到东部播下重焙种子会越有利基。1993年,鲍德温等三人抢在星巴克之前,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的洛克维尔开设首家主打西岸重焙风的“夸特曼咖啡烘焙公司”,烘焙师由“毕兹咖啡”代训,烘焙度甚至比“毕兹”还要深。夸特曼咖啡由鲍德温的亲人主事,成了“毕兹咖啡”的东岸代言人,以咖啡豆零售或批发业务抢攻东部市场。星巴克见状,加快脚步,同年在华盛顿地区火速展店,引进西岸油亮亮重焙豆和奶香四溢的拿铁,让东岸有了更多元的咖啡文化。当时的东岸仍以黑咖啡为主,不流行加奶或奶油的白咖啡。“咖啡关系”创办人乔治·豪尔为了捍卫十多年深耕的浅焙基业,决定与“黑色大军”一决高下,星巴克却暗中进行一场银弹招降交易,试图降服美国东部的浅焙宗师乔治·豪尔,把深焙浅焙的斗争带进最高潮。
1700406045
1700406046
●浅焙阵营不敌黑色兵团
1700406047
1700406048
乔治·豪尔是何方神圣,让星巴克不惜重金招降?豪尔确有独到的特质。他是耶鲁大学艺术史与欧洲文学的高材生。1975年4月,他在波士顿精华地段霍华德广场开设“咖啡关系”创始店后,就一肩挑起咖啡教育的重任,桃李满天下,被誉为“走动的咖啡百科全书”。是美国东部首屈一指的咖啡大师,与美国西部辈分更高的毕特齐名,在美国咖啡界素有“东豪尔,西毕特”之谓。而旧金山“毕兹咖啡”与波士顿的“咖啡关系”,在20世纪80至90年代被视为重烘焙与浅烘焙的圣地麦加。
1700406049
1700406050
星巴克总舵手舒尔茨表示:“豪尔调教下的‘咖啡关系’,不论专业能力和战斗力,都比我们过去遭遇的对手强上数百倍。因此,与其两败俱伤,不如携手合作。”此话说来委婉动听,骨子里却是想擒贼擒王。星巴克进军东岸的同时,如能先发制人,买下最具声望的“咖啡关系”,对星巴克的品牌是一大宣传,而且也可接收“咖啡关系”十多年来培养的广大客群。
1700406051
1700406052
1992年,“咖啡关系”在波士顿已有11家门市;1993至1994年,乔治·豪尔为了迎战星巴克,获得创投公司的资金挹注,再增开15家店。舒尔茨不愿见咖啡大战开打,于是加快购并进程。就在媒体一阵错愕下,1994年6月,星巴克宣布以2400万美元股票成功购并“咖啡关系”,浅焙大佬乔治·豪尔则担任星巴克顾问。此后几年,大师似乎人间蒸发,浅焙净土一一沦陷,随处可见油滋滋的重焙豆,西岸重焙风主导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咖啡时尚。
1700406053
1700406054
乔治·豪尔为何一夕间向星巴克缴械称臣?这位浅焙大师是否受到深焙大师毕特的启蒙,才踏入咖啡世界?如果是受到毕特启发,为何如此痛恨重焙豆?这些问题直到2005年乔治·豪尔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才一一解密。
1700406055
1700406056
●“咖啡关系”效法“毕兹咖啡”
1700406057
1700406058
乔治·豪尔在访谈中,坦承最初是受“毕兹咖啡”的启蒙才爱上咖啡:
1700406059
[
上一页 ]
[ :1.700406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