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66435e+09
1700466435
1700466436 public class Client{
1700466437
170046643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1700466439
1700466440 //原有的业务逻辑
1700466441
1700466442 Target target=new ConcreteTarget();
1700466443
1700466444 target.request();
1700466445
1700466446 //现在增加了适配器角色后的业务逻辑
1700466447
1700466448 Target target2=new Adapter();
1700466449
1700466450 target2.request();
1700466451
1700466452 }
1700466453
1700466454 }
1700466455
1700466456 适配器模式的原理就讲这么多吧,但是别得意得太早了,如果你认为适配器模式就这么简单,那我告诉你,你错了!复杂的还在后面。
1700466457
1700466458
1700466459
1700466460
1700466461 设计模式之禅 [:1700454004]
1700466462 设计模式之禅 19.3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1700466463
1700466464 19.3.1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
1700466465
1700466466 ❑适配器模式可以让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类在一起运行,只要适配器这个角色能够搞定他们就成。
1700466467
1700466468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
1700466469
1700466470 想想看,我们访问的Target目标角色,但是具体的实现都委托给了源角色,而这些对高层次模块是透明的,也是它不需要关心的。
1700466471
1700466472 ❑提高了类的复用度
1700466473
1700466474 当然了,源角色在原有的系统中还是可以正常使用,而在目标角色中也可以充当新的演员。
1700466475
1700466476 ❑灵活性非常好
1700466477
1700466478 某一天,突然不想要适配器,没问题,删除掉这个适配器就可以了,其他的代码都不用修改,基本上就类似一个灵活的构件,想用就用,不想就卸载。
1700466479
1700466480
1700466481
1700466482
1700466483 设计模式之禅 19.3.2 适配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1700466484
[ 上一页 ]  [ :1.7004664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