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72334e+09
1700472334 //接受访问者访问
1700472335
1700472336 el.accept(new Visitor());
1700472337
1700472338 }
1700472339
1700472340 }
1700472341
1700472342 }
1700472343
1700472344 通过增加访问者,只要是具体元素就非常容易访问,对元素的遍历就更加容易了,甭管它是什么对象,只要它在一个容器中,都可以通过访问者来访问,任务集中化。这就是访问者模式。
1700472345
1700472346
1700472347
1700472348
1700472349 设计模式之禅 [:1700454039]
1700472350 设计模式之禅 25.3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1700472351
1700472352 25.3.1 访问者模式的优点
1700472353
1700472354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1700472355
1700472356 具体元素角色也就是Employee抽象类的两个子类负责数据的加载,而Visitor类则负责报表的展现,两个不同的职责非常明确地分离开来,各自演绎变化。
1700472357
1700472358 ❑优秀的扩展性
1700472359
1700472360 由于职责分开,继续增加对数据的操作是非常快捷的,例如现在要增加一份给大老板的报表,这份报表格式又有所不同,直接在Visitor中增加一个方法,传递数据后进行整理打印。
1700472361
1700472362 ❑灵活性非常高
1700472363
1700472364 例如,数据汇总,就以刚刚我们说的Employee的例子,如果我现在要统计所有员工的工资之和,怎么计算?把所有人的工资for循环加一遍?是个办法,那我再提个问题,员工工资×1.2,部门经理×1.4,总经理×1.8,然后把这些工资加起来,你怎么处理?1.2,1.4,1.8是什么?不是吧?!你没看到领导不论什么时候都比你拿得多,工资奖金就不说了,就是过节发个慰问券也比你多,就是这个系数在作祟。我们继续说你想怎么统计?使用for循环,然后使用instanceof来判断是员工还是经理?这可以解决,但不是个好办法,好办法是通过访问者模式来实现,把数据扔给访问者,由访问者来进行统计计算。
1700472365
1700472366
1700472367
1700472368
1700472369 设计模式之禅 25.3.2 访问者模式的缺点
1700472370
1700472371 ❑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
1700472372
1700472373 访问者要访问一个类就必然要求这个类公布一些方法和数据,也就是说访问者关注了其他类的内部细节,这是迪米特法则所不建议的。
1700472374
1700472375 ❑具体元素变更比较困难
1700472376
1700472377 具体元素角色的增加、删除、修改都是比较困难的,就上面那个例子,你想想,你要是想增加一个成员变量,如年龄age,Visitor就需要修改,如果Visitor是一个还好办,多个呢?业务逻辑再复杂点呢?
1700472378
1700472379 ❑违背了依赖倒置转原则
1700472380
1700472381 访问者依赖的是具体元素,而不是抽象元素,这破坏了依赖倒置原则,特别是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抛弃了对接口的依赖,而直接依赖实现类,扩展比较难。
1700472382
1700472383
[ 上一页 ]  [ :1.7004723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