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527299e+09
1700527299 见到前男友了,有些尴尬,但很高兴我们还是朋友。他抱我的时候我感觉还不错……
1700527300
1700527301 谢谢你,莫莉。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莫莉没有身体,那上面这些日记节选还剩多少有意义的内容?莫莉的思维活动大多指向身体,并与身体的存活、安全、健康、形态息息相关,更不用说与身体的情感状态、性别、繁衍后代的关联了。但这并非莫莉独有的特征,现在请各位读者翻阅一下自己的日记(如果没有,可以考虑一下如果要写的话你会写什么),想一想如果自己没有身体,你的日记有多少有意义的内容?
1700527302
1700527303 人类身体的地位举足轻重。上一章节开头我提到了一些我们企图利用智力达到的目的,它们都与身体有关,包括保护身体安全、为身体补充能量、保持迷人身形、身体感觉良好、满足其包括性欲在内的各种需求等等。
1700527304
1700527305 一些哲学家——最有名的当属人工智能批评家休伯特·德雷福斯认为,没有身体的支撑,机器要达到人类智力水平根本就是天方夜谭。1所以,如果要将人脑完全向新型电脑传输介质敞开,我们必须先建立一个身体。没有身体支撑的思维将会迅速瓦解崩溃。
1700527306
1700527307 21世纪的身体
1700527308
1700527309 是什么造就了心灵?机器若有心灵,那它的精神药物是什么?心理疾病又有哪些?还有它坐在整洁的办公室里能感受到与人类类似的生理或心理愉悦感么?
1700527310
1700527311 ——埃特·戴森
1700527312
1700527313 人类这种机器太神奇了!喂他面包、酒、鱼、小萝卜,他居然能生出喜怒哀乐和理想抱负。
1700527314
1700527315 ——尼科斯·卡赞察基斯
1700527316
1700527317 我们到底会给21世纪的机器制造何种身体呢?不久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变为:这些机器会给自己制造一个什么样的身体呢?
1700527318
1700527319 让我们从最熟悉的人类身体说起吧,它同大脑一起经历了进化,所以人脑能对身体提供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大脑与人的身体就是天作之合。
1700527320
1700527321 在未来,人体与人脑很有可能继续同步进化,相互关联更加紧密,并一起转变为新的形态和物质。上一章节中,我提到人脑向新型电脑机制的完全敞开不会立刻实现,我们仍需要慢慢建立并加强人脑与机器智能之间的连接,直至最终将人脑最精华的部分完整转移至更强大、更可靠的新型机器中。如果我们觉得这一概念很难接受,那多半是因为“机器”这个字眼横亘在中间。没关系,只要牢记我们对“机器”这个词的认知会随着思维的演化而改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1700527322
1700527323 不同于人脑心智转移取得的微小进展,身体的转移技术已相当成熟——采用钛制结构代替下颚、头骨和臀部;人造皮肤和人造心脏瓣膜的运用;用人造血管代替静脉和动脉,并用可伸缩支架加固原有的脆弱血管;假肢和脊柱植入器的运用;下颚关节、腰臀部位、肩膀、肘关节、膝关节及手指脚趾等部位的人造关节的应用。此外,我们还拥有植入式膀胱控制器;还采用人造材料或将新型材料与培养细胞结合,制造一种机器代替肝脏和胰腺等器官。我们还能制造出装有微型泵刺激勃起的人工阴茎,牙齿和乳房的再造也早已不在话下。
1700527324
1700527325 然而,用人造材料彻底重建我们的身体这一理念并不是那么吸引人,即使重建在某些方面能改善身体机制,我们还是更喜欢原有皮肤的润滑,喜欢原有身体的灵巧和温热。这种温度并非能直接感受到的体表温度,而是深入心底,从心脏活生生的细胞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温度。
1700527326
1700527327 所以,我们还是考虑从细胞层面改善身体吧,在这方面我们也已有所进展。我们已经记录下细胞基因密码的一部分,并开始着力破解其中的奥妙。不久的将来,人类有望设计出基因疗法,以改善细胞,纠正基因中的缺陷,如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Ⅱ型糖尿病和细胞自我复制失控导致的癌症。早期基因疗法是让患者感染上特殊的病毒,这些病毒中携带了具有纠正功能的DNA;后来,明尼苏达大学的克利福德·斯蒂尔(Clifford Steer)博士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RNA分子直接将患者所需的DNA传送至体内。2在未来基因工程的细胞改善项目中,研究人员的首要研究内容便是抑制细胞的自杀基因。线状染色体末端存在一段名叫端粒的物质,细胞每分裂一次,它就会逐次变短一些;当端粒缩短至零时,细胞分裂便会终止,最终会自我毁灭。人类一直想要攻克疑难杂症、延缓衰老、打破人体的极限,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细胞的遗传密码实现。
1700527328
1700527329 但很遗憾,上述方法只能让我们进行到现在这一步。基于DNA存在的细胞依靠蛋白质生存。蛋白质的种类虽不计其数,却受到极大的限制。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权威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是率先意识到21世纪机器巨大潜力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蛋白质不是理想的材料,它只在小范围温度和压强中稳定存在,又对放射线极为敏感,还与许多建构技术和部件相斥……基因创造出的超人类只相当于一个二流的机器人,它有一个致命缺陷,即其建造只能依靠DNA主导的蛋白质完成。只有沙文主义者才会觉得它有优势”。3
1700527330
1700527331 但进化的观点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以细胞为单位建造身体这一点便值得保留。采用此种方法可以保留我们身体的许多优势:提高机体可靠性的冗余;自我复制和修复能力;身体的柔嫩与温暖。但正如我们终将摒弃速度缓慢的神经细胞一样,我们最终也会被迫抛弃基于蛋白质的其他局限特质。要重造细胞,我们还得借助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纳米技术。
1700527332
1700527333 纳米技术:用原子重建世界
1700527334
1700527335 如果能从原子层面着手研究,那许多化学和生物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我认为这种研究是大势所趋。
1700527336
1700527337 ——理查德·费曼,1959年
1700527338
1700527339 假设有人声称自己有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的复制品,大理石材质,在显微镜下观察也与原作一模一样。但当你慕名而去时,却看见屋里一座6米高的大理石块直挺挺地立着。而那个人却在一旁说:“我还没来得及把包装拆了,但它就在里面。”
1700527340
1700527341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
1700527342
1700527343 纳米型迷你烤面包机和普通烤面包机相比有什么优势呢?首先,它占用的空间小了许多。其次,另一层不容忽视的哲学意义在于,一旦创造了世界上最小的烤面包机,这就意味着世界上最小的面包片也出现了。根据量子极限,我们一定会碰到极小的面包微粒,我们姑且称之为“面包丁”(croutons)吧。
1700527344
1700527345 ——吉姆·切尔,《不可思议研究年鉴》 (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马克·亚伯拉罕斯编
1700527346
1700527347 人类早期使用的工具都是现成的物体:用来刨土挖根的木棍,用来打开坚果的石头。我们的祖先经过上万年时间才发明了锋利的刀刃。而今我们制造的机器设计精湛,机理细致考究。但若从原子层面审视这些机器,我们的技术仍十分粗糙。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纳米技术首席研究员拉尔夫·默克勒(Ralph Merkle)说道:“铸、磨、碾、刻的过程都有原子的大规模移动。”他还认为目前的制造方法“就像戴着拳击手套搭积木,只能进行粗糙的宏观建造……在未来,纳米技术会帮助我们摆脱拳击手套,进行更细致的操作”。
1700527348
[ 上一页 ]  [ :1.7005272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