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569937e+09
1700569937 2)环境调整:变休养环境为康复环境,将原来封闭的病房管理改变为开放性管理,把病房内布置起来。如若让患者自己掌握时间安排自己做什么,就要允许患者戴上手表,或在病区墙壁上挂起石英钟;让患者知道年月日,就要在病房内挂起挂历;让患者有规律地生活,就要帮助患者制定出作息时间表并张贴在墙壁上;让患者之间展开竞赛,就要设置宣传栏、定出竞赛规则等。
1700569938
1700569939 3)康复治疗的具体组织与领导:首先需指出的是,在精神科病房内开展或不开展康复治疗病房的气氛、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不相同。请看两个用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的病房:A病房墨守陈规,医生护士始终遵循着以往的医患关系,在死死规定的“这也不许,那也不准”的“严防逃跑”“严防自杀”的封闭环境中死死的看守着患者,担心患者走失,把门窗装上铁棍;严防患者自杀,就将患者的裤带、长袜、毛巾统统收走;上班后,护士目不转睛的看守着患者并强调三班护士都要加强巡回护理。结果患者终日呆在病房,不能在户外晒太阳,骨折发生率很高,患者乘工作人员不备,将另一患者的眼珠挖出来,另一患者趁外出音乐治疗之机去厕所时逃跑,导致病房人员紧张,总感到医护人员不够用。B病房实行开放性管理,为患者定出一天的作息时间,清晨跑步、上午读报讨论、下午文体活动、晚上有讨论会、文艺会、看电视等,并有周安排(周末工休座谈会)、月计划等,患者生活紧张有序,有的准备小组发言,有的写“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书,有的书写家信告诉家人他在医院的丰富生活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工作人员负担,患者自己管理自己,患者生活愉快,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1700569940
1700569941 显然,康复治疗的组织与管理应按B病房的方法去做:
1700569942
1700569943 1)经治医师是领导者:在一般情况下,经治医师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向康复师交待病情及康复要求达到的目标,并总结康复疗效及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因此,经治医师应充当患者康复的领导者。当然,低年的实习经治医师应在高年医师或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1700569944
1700569945 2)康复的具体组织者:一般包括工娱治疗护士和康复师(士)两种人,如患者参加绿化、花卉劳动,则由病房工疗护士将患者带到康复场地,由园艺师,花卉专业人员(略知精神病知识)对患者进行具体技能训练,工疗护士与专业康复师共同负责患者的劳动纪律、出勤情况、学习与掌握技能的水平,并根据考勤考绩发放酬劳金等。
1700569946
1700569947 3)积极发挥患者自己管理自己的作用:在精神康复病房,首先由病区主任,护士长帮助患者成立起“休养员委员会”和各类康复小组,各小组选出组长,如绿化花卉小组,即可由组长带领在康复场所进行学习,接受技能训练,对小组成员进行考勤考绩。我们于1990~1998年对上述管理程序进行了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这种由患者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是患者极易接受并能做到的,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责任心不低于工作人员。
1700569948
1700569949 4)精神康复的记录:精神康复的记录,除建立一份康复病历,将康复过程中的事宜,内容详细记载在康复志中之外,分散在各种康复小组以及各个岗位上的患者情况,应由相应的主管康复师做填表记录,如患者的工疗观察记录,应由工疗师(员)完成。这些详实而完整的康复记录,不仅是一份精神康复的系统观察资料,也是一份可贵的精神康复科研原始资料。
1700569950
1700569951
1700569952
1700569953
1700569954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二、城市社区患者精神康复的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955
1700569956 (一)概述
1700569957
1700569958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精神康复缺少统一、规范的管理程序。社区的精神康复管理和住院情况下的精神康复管理有着很大区别。前面所述在城市社区107例的统计资料可见:社区内接受精神康复的患者基本情况有别于住院患者,因此,需要根据社区精神康复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城市社区康复和农村社区康复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959
1700569960 (二)城市社区患者精神康复的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961
1700569962 1﹒医疗管理模式
1700569963
1700569964 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看,他们在长期的慢性病治疗康复过程中,能否得到精神病专科人员(医师或护理师、康复师等)的“疾病永久监护”至关重要。前面107例调查资料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家属能较好地支持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固定一名医生系统规划漫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维持治疗用药,家庭社会心理康复以及坚持服药,观察病情变化以预防复发,做到这些的患者便可保持病情稳定,甚至可达到劳动就业、恋爱结婚,也有不少患者不能定期门诊复查,不能固定医生监护,则常常出现因服药种类不适合及药物剂量不合适而致患者病情的波动。因此,城市社区精神康复的医疗管理程序应该是:出院患者由社区医生监管。社区医生应定期到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满足患者需要,社区医生要为患者建立完整的社区精神康复病历资料,实行定期上门服务,检查、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开展社区精神康复。
1700569965
1700569966 2﹒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967
1700569968 城市社区家庭中的患者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制度,这要由政府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社区精神病专科医生,由市级专科医院参加业务管理,把社区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实施管理,在北京,经过我国“八五”、“九五”精神病防治实施方案,广泛建立了对患者“一表、一卡、一手册”的管理程式,只要将这些工作坚持做到,即可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程序,逐步为患者搭起劳动就业的桥梁。
1700569969
1700569970 (三)培训“家庭康复员”的实践
1700569971
1700569972 城市社区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需有专家、社区医生和家庭康复员共同组成联盟,三者缺一不可。城市社区患者的家庭成员中,具备高文化水平者较多,因此,把精神病的一般知识和精神康复在社区家庭中的应用知识教给患者家属(即家庭监护人),他(她)们便成为最忠诚的(患者的亲人),最认真负责的,“不走的家庭康复师”,这些和患者一起生活的,患者身边的康复师,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施行社会功能缺损的训练和坚持服药、治疗的监护,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以及早日全面回归社会极为重要。
1700569973
1700569974 我们在2000年至2002年的工作期间,曾为城市社区的部分患者家庭监护人举办的两期“家庭康复员”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因此,这种对“家庭康复员”的培训应形成制度,作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防治康复组织管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700569975
1700569976 (四)建立社区工疗站及庇护工场为康复者架起劳动就业桥梁
1700569977
1700569978 城市社区的患者,以前面所述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他们多为有文化、无职业的青壮年,他们无法终日呆在家里和年迈的父母无所事事地虚度时光,社区工疗站及庇护工场是锻炼他们社会劳动技能的好场所,通过工疗站及庇护工场的社会功能培训,最终应使患者全面回归社会,工疗站及庇护工场应成为他们劳动就业的桥梁,这应作为城市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精神康复组织管理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
1700569979
1700569980
1700569981
1700569982
1700569983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三、农村社区患者精神康复的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984
1700569985 (一)概述
1700569986
[ 上一页 ]  [ :1.7005699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