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570143e+09
1700570143
1700570144 9﹒饲养员 一位患者在病前为农村养猪场的养猪工,医院设置了这一岗位,面向患者招工时,他自愿报名到医院猪场工作,结果,他在配制猪食,按时到病区挑“泔水”(患者的剩饭菜)等都做得很内行。
1700570145
1700570146 10﹒烧茶炉 一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刘某某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他性格主观任性,与其他病友搞不好关系,他病前为工厂车工。医院为职工烧开水的茶炉,可设置一个岗位,和患者商量后他愿意独自一人担当这一工作,结果他工作认真负责,晚上10点才停止打开水、封好火,清晨5点就上班为8点上班的工作人员烧开水。
1700570147
1700570148 上述岗位,多为根据医院现有条件和患者可能保留的劳动技能设置的。文献有报告:北京某医院康复专家翁永振教授,曾组织护士、护士长,为几个原为家庭主妇,得病后社会功能缺损、完成家庭主妇角色的功能下降的患者设置了模拟家庭炊事岗位劳动,在病区配膳室设置煤气灶具、炊事用具以及米面蔬菜,由她们在这里演练洗菜、做饭等。这样的定岗职业康复,更大程度上是考虑了患者出院后社会、家庭对他(她)们的需要而设置的岗位,这需在经济条件具备的医院才能开展。
1700570149
1700570150
1700570151
1700570152
1700570153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五、患者的筛选
1700570154
1700570155 住院定岗职业康复,是生物、心理、社会康复的内容之一,因此,对患者的筛选,也不能单纯只从生物医学角度考虑患者病情,而是要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手段来选择患者。
1700570156
1700570157 (一)从生物医学角度的筛选
1700570158
1700570159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表现各异。精神残疾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也各有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能完成职业岗位劳动,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筛选。生物医学上的筛选方法是:
1700570160
1700570161 1﹒病情允许 通过认真调整维持治疗的药物、药量后,病情能保持相对稳定,患者的接触与合作程度必须良好。在筛选患者时的入组标准为: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能听从指挥去做指定的工作。
1700570162
1700570163 2﹒符合精神残疾定义 残疾评定中有不同程度精神残疾。
1700570164
1700570165 3﹒躯体健康。
1700570166
1700570167 (二)从心理社会学角度筛选
1700570168
1700570169 所有入组患者,都要接受与经治医师谈话,向患者讲明这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工资数额,然后,采用社会学方法面向患者招工,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工资待遇张榜公布,强调患者自愿报名,经治医师、护士长和病区主任三人小组审查批准,获得上岗资格后,经试工两周合格正式上岗。
1700570170
1700570171
1700570172
1700570173
1700570174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六、组织实施及管理程序
1700570175
1700570176 (一)岗位康复师(员)的培训
1700570177
1700570178 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由医生护士完成;慢性期患者的康复训练在少数医护人员指导下,由各岗位上不同工种的非专业人员来做,因此,组织管理程序中第一件工作便是进行“岗位康复师(员)”的培训。
1700570179
1700570180 (二)为患者建立康复病历、康复志和各岗位的观察记录
1700570181
1700570182 由经治医师完成康复病历的书写及康复志的记录内容。各岗位的观察记录采用表格形式。
1700570183
1700570184 (三)制定出一系列的康复管理常规制度
1700570185
1700570186 包括患者的披戴胸牌上岗制度,经治医师的查岗制度,为患者申请上岗和下岗(病情波动或躯体不适请假等)的请示报告制度等。
1700570187
1700570188 (四)使用心理社会干预方法
1700570189
1700570190 如鼓励、奖惩制度,实行工资浮动,择优上岗等。
1700570191
1700570192
[ 上一页 ]  [ :1.7005701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