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0755
1700600756
2.对生后无明显表现但血清风疹病毒IgM阳性的婴儿,应向家长交代以后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异常。对先天性风疹应单独隔离,并由有风疹抗体的人担任护理任务。其母亲如准备生下一胎应相隔3年以上。
1700600757
1700600758
(四)病历记录
1700600759
1700600760
在病史中注意记录患儿的风疹接触史。对先天性风疹患儿应注意记录其母亲妊娠期的风疹病史或接触史。在病程记录中记载确诊依据、治疗措施与近期疗效观察。在出院小结中注意记录患儿应随访的时间及复查血清风疹病毒抗体等内容。
1700600761
1700600762
1700600763
1700600764
1700600766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第二版) 第四节 幼儿急疹
1700600767
1700600768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导致的婴幼儿出疹性疾病。无症状的成年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本病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春秋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1700600769
1700600770
[诊断步骤]
1700600771
1700600772
(一)病史采集
1700600773
1700600774
1.现病史 询问发热开始与持续的时间,皮疹出现与发热的关系,食欲与精神状况,是否有高热惊厥、咳嗽、腹泻等。
1700600775
1700600776
2.过去史 询问过去是否有高热惊厥史、出疹性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
1700600777
1700600778
3.个人史 询问预防接种史。
1700600779
1700600780
4.家族史 询问是否有出疹性疾病史。
1700600781
1700600782
(二)体格检查
1700600783
1700600784
1.注意有无咽部充血、皮疹出现与发热的关系、皮疹形态、分布、疹间皮肤正常与否、皮疹消退后的皮肤表现、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Nagayama’sspots)。
1700600785
1700600786
2.注意有无前囟隆起,有无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1700600787
1700600788
(三)辅助检查
1700600789
1700600790
实验室检查显示起病第1日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以后白细胞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或脑脊液中可分离出HHV-6或HHV-7,血清或脑脊液中HHV-6或HHV-7的IgM抗体阳性,恢复期HHV-6或HHV-7的IgG抗体比急性期升高≥4倍。
1700600791
1700600792
(四)诊断要点
1700600793
1700600794
1.婴幼儿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日而骤降,热退后疹出。发热期间食欲精神尚好,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可有前囟膨隆,可出现高热惊厥。皮疹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在2~3日内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1700600795
1700600796
2.起病第1日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2~3日后白细胞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1700600797
1700600798
3.外周血白细胞或脑脊液中可分离出HHV-6或HHV-7,或血清或脑脊液中HHV-6或HHV-7的IgM抗体阳性、DNA阳性,或恢复期血清或脑脊液中HHV-6或HHV-7的IgG抗体比急性期升高≥4倍。
1700600799
1700600800
具有上述第1~2项者可临床诊断为本病,同时具有第3项可做病原学确诊。
1700600801
1700600802
(五)鉴别诊断
1700600803
1700600804
1.麻疹 有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及麻疹黏膜斑,发热3~4日后全身出现斑丘疹,出疹期热度更高,可与幼儿急疹区别。
[
上一页 ]
[ :1.7006007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