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2835
1700602836
(一)一般治疗
1700602837
1700602838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消化道隔离。急性期病人饮食为易消化或流质、无渣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可逐步改为软食和普食,并增加热量及营养物质,注意避免摄食生硬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病重不能进食者应补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
1700602839
1700602840
(二)药物治疗
1700602841
1700602842
1.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物理降温,不宜使用大量退热剂以免发生虚脱。便秘者可用开塞露塞肛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剂及高位灌肠。腹胀时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或肛管排气,饮食中少进牛奶及糖类,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腹泻时应注意调整饮食给予低糖低脂饮食,可酌用蒙脱石粉(思密达)、次碳酸铋等收敛药,不宜用止泻剂,以免引起肠胀气。兴奋狂躁者可适当应用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剂。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抗生素治疗配合下小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1.25~2.5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般不超过3日。
1700602843
1700602844
2.病原治疗 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的效果好。对于非耐药菌株引起者,可选用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SMZco)。抗生素疗程为2~3周。并发骨髓炎者疗程4~6周,并发脑膜炎者4周。大剂量阿莫西林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1700602845
1700602846
3.支持疗法 对重症者可适当使用血液制品、氨基酸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1700602847
1700602848
[病情观察]
1700602849
1700602850
(一)观察内容
1700602851
1700602852
1.病程中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面色、腹部及粪便情况。分析化验检查结果,注意有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1700602853
1700602854
2.注意有无并发症表现。如反复咳嗽,提示支气管肺炎可能;有面色苍白、心悸,提示中毒性心肌炎可能,注意心脏听诊与心电图检查;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提示中毒性肝炎可能。如有便血,应注意肠出血。
1700602855
1700602856
(二)动态诊疗
1700602857
1700602858
1.治愈标准 治疗后体温逐渐正常,消化道或呼吸道等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停药1周后大便培养至少2次阴性,恢复期无再燃与复发,无并发症者为治愈。
1700602859
1700602860
2.再燃与复发 部分病人进入恢复期前(在病程2~3周左右),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再升高,症状又再明显,血培养又出现阳性。称之“再燃”。可能与菌血症尚未控制有关。复发是指患者在热退后2周左右临床症状再次出现,血培养又出现阳性。复发症状常较轻(偶有重症者),病程为1~3周。复发多为一次,偶见有多次者。其原因是病灶内的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当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并再度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所致。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充分,疗程过短者。再燃与复发者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2~3周。
1700602861
1700602862
1700602863
3.慢性带菌者 小儿少见,治疗常较困难,因这类患者多合并有胆囊疾患,因此应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才能获较好的治疗效果。对耐药菌株可应用大剂量阿莫西林,或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对非耐药菌株,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应用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复方磺胺甲唑也有一定效果。
1700602864
1700602865
4.并发症治疗
1700602866
1700602867
(1)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 积极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可给予雾化吸入药物如庆大霉素、糜蛋白酶等。对症治疗如应用止咳化痰药物、退热药等。
1700602868
1700602869
(2)肠出血 须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意识变化与便血等。适当补液,病人烦躁不安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视出血量的情况使用止血药物或输入新鲜血。若大出血经积极处理无效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1700602870
1700602871
(3)肠穿孔 应及早诊断,应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注意抗休克。加强抗菌治疗以控制原发病及腹膜炎。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700602872
1700602873
(4)中毒性心肌炎 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轻心脏负担,减少氧耗。应用改善心肌营养药物,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出现心功能不全,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1700602874
1700602875
(5)溶血尿毒综合征 积极控制伤寒杆菌感染,予以输液、输红细胞悬液,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停用肾脏损害药物,也有人主张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出现肾衰时应做血液透析。
1700602876
1700602877
(6)其他并发症 对并发伤寒肾损害、伤寒肝炎、胆囊炎、DIC等应按相应疾病的治疗原则处理。
1700602878
1700602879
[临床经验]
1700602880
1700602881
(一)诊断方面
1700602882
1700602883
1.小儿伤寒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年龄越小越不典型,特点如下:①常有呼吸道症状,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②学龄期或学龄前儿童症状比成人轻,可有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烦躁、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舌苔厚、腹胀等。婴幼儿可起病急,高热,中毒症状重。③肝脾大突出而常见,而相对缓脉、重脉及玫瑰疹少见。④白细胞计数常无明显减少,婴幼儿可升高至25×109/L。⑤肠出血、肠穿孔者少见。多数以发热1周以上而就诊,有的以脓血便而就诊,有的以黄疸而就诊,有的以发热伴咽痛与关节痛而就诊,可误诊为痢疾、病毒性肝炎、风湿热。如儿童有不明原因发热,热程>1周,又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应警惕伤寒的可能。如儿童发热1周后才有腹泻,或发热伴黄疸但转氨酶基本正常,或长期发热伴腹泻,或按风湿热治疗却出现血便,也应警惕伤寒的可能。
1700602884
[
上一页 ]
[ :1.7006028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