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2999
(二)治疗方面
1700603000
1700603001
本病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鼠伤寒沙门菌比其他沙门菌耐药更严重。目前该菌对氟喹诺酮类及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仍较敏感,在临床可选用此类药物。其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疗效最好。
1700603002
1700603003
(三)医患沟通
1700603004
1700603005
1.应嘱家长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尤其是对家中饲养鸡、鸭、猪、牛、羊的农村家庭。此外也应注意消灭家庭中的苍蝇、蟑螂、老鼠等。
1700603006
1700603007
2.本病病人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仍可有粪便排菌,年龄越小排菌时间越长,个别人可排菌数月至1年。因此应向家长交代此种情况,进行门诊随访与复查大便培养,取得家长理解与合作。
1700603008
1700603009
(四)病历记录
1700603010
1700603011
病史中应记录有无不洁饮食或饮水史。在病程记录中记载确诊依据、治疗措施与近期疗效观察。治疗后记录向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慢性带菌情况及家长意见。出院小结中应记录病人随访须复查的内容及随访时间。
1700603012
1700603013
1700603014
1700603015
1700603017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第二版) 第二十节 败血症
1700603018
1700603019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血液中繁殖并产生毒素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某些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发生败血症时,体内出现迁徙性化脓病灶则称为脓毒败血症(septicopyemia)。凡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均可引起败血症,既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球菌、沙门菌等多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代谢药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多,以及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等,致使机会感染增多,使原来不致病和致病力低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卡他莫拉菌、胎儿弯曲菌、不动杆菌、C族链球菌、沙雷菌、厌氧菌以及L型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日趋增多。
1700603020
1700603021
[诊断步骤]
1700603022
1700603023
(一)病史采集
1700603024
1700603025
1.现病史 询问是否有发热、畏寒或寒战、腹胀、呕吐、腹泻、黄疸、关节痛、皮疹、头痛、抽搐、意识改变甚至昏迷等。
1700603026
1700603027
2.过去史 询问近期是否有皮肤感染病灶如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有无有中耳炎、肺炎、肠炎、皮肤烧伤或烫伤病史,有无透析、留置导管、器官移植、手术、放疗等情况,有无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700603028
1700603029
3.个人史 询问有无接种各种传染病疫苗。
1700603030
1700603031
4.家族史 询问家庭成员中近期是否有发热或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1700603032
1700603033
(二)体格检查
1700603034
1700603035
1.注意体温变化及热型,小婴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不发热或表现为体温不升。注意有无精神萎靡、烦躁、意识改变、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心率加快、气促、血压下降、皮肤出血点、淤斑、皮疹、关节肿胀、肝脾大、黄疸、腹部压痛、脑膜刺激征等。
1700603036
1700603037
2.检查有无原发皮肤感染病灶如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等。
1700603038
1700603039
(三)辅助检查
1700603040
1700603041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严重时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时不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可有贫血。并发DIC时有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异常。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鲎珠溶解物试验阳性结果有助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诊断。原发感染病灶脓液、分泌物、脓肿穿刺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涂片与革兰染色可见细菌,或细菌培养阳性。血液或骨髓普通培养、厌氧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可呈阳性。
1700603042
1700603043
2.特殊检查 根据病人出现的局部症状与体征,可进行X线胸片、B超、脓肿穿刺检查等。
1700603044
1700603045
(四)诊断要点
1700603046
1700603047
1.临床表现
1700603048
[
上一页 ]
[ :1.7006029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