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8117
1700608118
(一)病史采集
1700608119
1700608120
1.现病史 询问患儿最近1~3周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询问患儿有无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晕厥、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呼吸困难、多汗、皮肤湿冷等症状,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口唇发绀现象。
1700608121
1700608122
2.过去史 询问既往有无风湿病史,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史。
1700608123
1700608124
3.个人史 询问曾接受哪些预防接种。
1700608125
1700608126
4.家族史 询问家属中有无病毒感染病人,有无类似心脏病患者。
1700608127
1700608128
(二)体格检查
1700608129
1700608130
1.一般表现 一般病人面色欠佳。血压正常,心源性休克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严重心律失常时可晕厥。合并心力衰竭者端坐呼吸、面色苍白或发绀,两肺可出现湿啰音及肝脏增大,病程迁延者可有水肿。
1700608131
1700608132
2.心脏检查 心界可扩大,心尖部第一音低钝,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紊乱,部分有奔马律,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心尖部轻度收缩期杂音。
1700608133
1700608134
(三)辅助检查
1700608135
1700608136
1.实验室检查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K)增高,其中主要是同工酶CK-MB增高为主。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其中主要是同工酶LDH1增高。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早期增高。少数患儿抗心肌抗体阳性。疾病早期可从咽拭子、咽冲洗液、粪便、血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测定才更有意义。采用免疫学方法,如恢复期血清同型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及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证实心肌标本中确有某一病毒的存在;应用PCR或病毒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法,可从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1700608137
1700608138
2.特殊检查 心电图表现S-T段及T波改变,QRS波群低电压,严重者可出现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胸片可见心胸比例增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低。
1700608139
1700608140
(四)诊断要点
1700608141
1700608142
1.临床诊断依据(2000年中华儿科学会心血管学组制订)
1700608143
1700608144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1700608145
1700608146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1700608147
1700608148
(3)心电图改变出现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1700608149
1700608150
(4)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增高。
1700608151
1700608152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700608153
1700608154
(1)确诊指标 从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1700608155
1700608156
(2)参考依据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从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患儿血液中特异性病毒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从患儿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
1700608157
1700608158
3.确诊依据
1700608159
1700608160
(1)具备上述临床诊断依据中的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
1700608161
1700608162
(2)同时具备上述病原学确诊诊断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1700608163
1700608164
(3)凡不具备上述确诊依据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和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排除心肌炎。
1700608165
1700608166
(4)应排除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
上一页 ]
[ :1.7006081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