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13028
1700613029
(2)血象 常有轻度与中度贫血,早期白细胞正常稍多,晚期全血细胞减少。
1700613030
1700613031
(3)骨髓象 大多为非特异性,如找到司-瑞细胞(Sternberg-Reed cells)可诊断HL。NHL晚期可转化为白血病期,骨髓呈现典型白血病象。
1700613032
1700613033
(4)病理检查 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外其他组织活检或病理检查有淋巴瘤病理改变,找到司-瑞细胞可诊断HL。
1700613034
1700613035
(5)基因检测等 淋巴细胞多聚酶链反应检测IgH基因重排和TCR基因重排及单克隆抗体检查,有助于淋巴瘤确诊与分型。
1700613036
1700613037
凡具有上述第(1)、(4)项,伴或不伴其他项,可诊断为淋巴瘤。
1700613038
1700613039
2.HL分期诊断(1996年中华儿科学会血液学组制订)
1700613040
1700613041
(1)Ⅰ期 单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个淋巴结外脏器受累(ⅠE)。
1700613042
1700613043
(2)Ⅱ期 横膈同侧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受累(Ⅱ)或横膈同侧单个或多个淋巴结区受累+局限性单个淋巴结外脏器或部位受累(ⅡE)。
1700613044
1700613045
(3)Ⅲ期 横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可伴有脾脏受累(ⅢS)或单个淋巴结外脏器受累(ⅢE),或两者兼有(ⅢES)。
1700613046
1700613047
(4)Ⅳ期 单个或多个淋巴结外脏器广泛受累,伴或不伴有淋巴结受累。
1700613048
1700613049
再根据有无发热、盗汗、在半年内体重减轻10%以上,分为A或B,无者为A,有者为B。
1700613050
1700613051
3.NHL分期诊断 基本与HL分期诊断相同,略有不同如下。
1700613052
1700613053
(1)原发于回盲部的肿瘤且能完全切除者,为Ⅱ期。
1700613054
1700613055
(2)原发于胸内(纵隔、胸腺、胸膜)或广泛原发于腹内、椎旁或硬膜外肿瘤为Ⅲ期。
1700613056
1700613057
(3)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或)骨髓受累者为Ⅳ期。
1700613058
1700613059
(五)鉴别诊断
1700613060
1700613061
1.淋巴结结核 患儿有其他结核感染的证据,如PPD试验强阳性、胸部摄片可能有肺部结核并存,主要鉴别应做淋巴结活检,从病理学上区别。
1700613062
1700613063
2.慢性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等,均为良性经过,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诊断。
1700613064
1700613065
3.白血病 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为淋巴瘤骨髓受累)骨髓肿瘤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L3型相似,糖原染色有助于鉴别。ALL糖原染色可呈阳性与弱阳性,而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糖原染色可呈强阳性(≥+++)。有人提出骨髓内原始细胞>25%为ALL,而骨髓内原始细胞<25%,肿块>8cm,无贫血者为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而有巨大原发肿块、骨髓内原始细胞在5%~25%为Ⅳ期NHL。
1700613066
1700613067
4.神经母细胞瘤 原发灶隐蔽而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往往与淋巴瘤不易区别,主要依靠骨髓中特有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及病理学诊断。
1700613068
1700613069
5.家族性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热、消瘦、肝脾大、淋巴结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凝血机制异常,常有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者可有血浆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升高。婴幼儿多见,大多数在生后头3个月内发病。病理特点为在淋巴结内可见吞噬红细胞及白细胞的组织细胞浸润、增生,肝、脾、骨髓示有轻~中度的这种具有吞噬性的组织细胞浸润。
1700613070
1700613071
6.有明显淋巴结肿大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见于10岁以下儿童。90%以上病例可有颈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两性肿大。40%病例可有淋巴结外受累,主要累及眼睑及眼眶部软组织。常有低热、血沉增快,许多患儿有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高。病程可持续3~9个月,预后极好。淋巴结活检可见窦状隙中有形态较正常的吞噬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组织细胞增生及淋巴细胞增生,几乎可使整个淋巴结结构消失,这是本病的特征。
1700613072
1700613073
[治疗方案]
1700613074
1700613075
(一)一般治疗
1700613076
1700613077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化疗期间有骨髓抑制、抵抗力降低,注意保护性隔离、口腔及皮肤护理。
[
上一页 ]
[ :1.7006130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