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0163e+09
1700620163 尽管这场暗战以刘易斯率先取得成功而告一段落,但比奇洛并没有因落败而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反而为他的理论在临床应用中被证明有效而感到十分高兴。不过,当刘易斯宣称自己是“破冰之举”(broke the ice)时,比奇洛忍不住要甩他一句“厚脸皮”(cheekily)。
1700620164
1700620165 在采用低温手段进行心脏手术的后继者中,又以亨利·施万(Henry Swan)的成就最为出众。他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地开展了多项手术,并完善和发展了心肌保护和空气栓塞预防等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心脏外科中的核心宗旨。总之,应用低温,直视下修复简单的心脏畸形,为发现并实施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经验。尽管亨利·施万乐观且拥有远见,他还是清楚低温心脏直视手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局限。当他试图修复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B-T分流只能缓解症状,而亨利·施万试图根治)时意识到,共存如此多畸形的情况下,是无法在中度低温流入道阻断八分钟的时限内完成修复的,甚至像室间隔缺损(其复杂程度在房缺之上,法洛四联症之下)之类的畸形,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修复,更复杂的修复需要一种新颖的方法。
1700620166
1700620167 由于处理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病变接连遭遇失败,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外科医生开始对以现有的技术纠正更复杂的心内病灶变得谨慎。而作为低温时代最伟大的理论奠基者和实践者的比奇洛则相信,使用低温的时间可安全地突破几分钟的限制,延长到几个小时。为此他瞄上了土拨鼠,开始研究这种动物冬眠的秘密,试图获得某些启示,找到突破口。
1700620168
1700620169
1700620170
1700620171
1700620172 心外传奇 [:1700619760]
1700620173 心外传奇 3 廿载一梦,伟业初成
1700620174
1700620175
1700620176
1700620177
1700620178
1700620179
1700620180
1700620181 心外传奇 比奇洛等人的贡献为心脏外科发展史上带来了一个小高潮,但当他们试图挑战更有难度的复杂心内畸形手术时,却难以突破低温手段固有的时间限制,不少先行者纷纷在手术台上折戟沉沙。刘易斯就接连两次在低温下试图行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结果手术均告失败,两名患儿都死在了手术台上。连续的失败挫灭了刘易斯原有的激情,他放弃了进一步挑战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的追求,从此心灰意冷。因此,同时代的很多人对心外科的发展前景再次悲观起来。
1700620182
1700620183 那么,最初为解决无血术野而进行的传统的体外循环研究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1700620184
1700620185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想到一个思路时,很可能不少人也已经想到了。约翰·希舍姆·吉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体外循环之父,但早在他之前许久,已经有好多人提出过体外循环的设想,并进行过相关的初步探索。19世纪初,甚至有疯狂的学者跑到断头台前,用刚被执行过斩刑的人做试验,用自己的血去灌注死者的组织器官,以观察其活性。
1700620186
1700620187 进入20世纪,又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涉足于此,他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 1902—1974)。他1927年独自一人飞渡大西洋的壮举及对世界空邮事业的巨大贡献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提及他1931年曾在《科学》(Science)这本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创纪录的论文——题为《一个在封闭的恒压下使液体流动的装置》——仅有122字,堪称史上最短。
1700620188
1700620189 该论文的缘起,是其妻妹在1929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这在当时是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林德伯格曾多次询问心脏专科医师们,是否可用一种类似人造心脏的装置暂时替代自然心脏,然后切开心脏进行纠治。医师们对此毫无反应亦不作正面回答。有谁会在乎一个飞行员、工程师对如此重大医学事件的建议呢?更何况这一想法在当时看来就是异想天开。
1700620190
1700620191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德伯格结识了当时已颇负盛名的亚历克西斯·卡雷尔教授(Alexis Carrel, 1873—1944)。卡雷尔觉得林德伯格的想法很有价值,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如何解决凝血、溶血以及感染等问题尚缺乏了解,所以建议暂时搁置人工心肺的研究,而先进行为器官移植而进行的器官灌注实验。因为器官自供体取出后,有时候不能立即植入受体,这段时间里如何保证离体器官的活性呢?该实验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1700620192
1700620193 当时,卡雷尔教授自己正进行的多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其实验室工作的林德伯格却不负所托,研制出了当时最好的灌注装置,可以保存离体肾脏,使之能维持到移植为止。由于时代的限制,林德伯格用机械方法替代心肺功能的设想未能走向实践。为了人类的飞行事业不惜冒生命危险的林德伯格似乎不是一个容易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但在体外循环心肺机的问题上也遗憾地止步于设想而已,历史还在等待吉本。
1700620194
1700620195 吉本之前的种种探索和结论却很少可以直接为其所用,毕竟提出设想和付诸实施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吉本是怎样将这一看似无从下手难以完成的伟大设想变成现实的呢?我们不妨从他的出身开始说起。
1700620196
1700620197 1903年吉本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和望族家庭。其母玛乔丽·杨(Marjorie Young)乃是美国一位开国元勋的后代;他父亲这一脉,则连续四代均为当时著名的医生,吉本已是这个家族的第五代医生和第三个外科医生。他的父亲(1891年时毕业于杰斐逊医学院)甚至早在1902年的9月2日,就尝试进行过心脏手术。当时,那个病人的心脏受了严重的外伤,手术的时候已经触摸不到脉搏了。遗憾的是,这次手术没能侥幸成功,还没等修补完心脏的伤口,病人就在手术台上一命呜呼了。手术台上死人可能是一个外科医生最大的噩梦,但在当时这样的失败实在算不得什么,这样的手术要是成功了才叫咄咄怪事呢。这位当时已经很有声望的医生绝对不会想到,他的儿子居然在半个世纪之后开创了那样一份令整个家族再添荣耀甚至足以名垂青史的伟业。
1700620198
1700620199 1919年到1923年,吉本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学习,毕业后,步其父亲的后尘,在费城的杰斐逊医学院继续攻读医科。在医学院的第一年,吉本非常郑重地向父亲提出,他想做一个……诗人!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还是应该首先在医学界大展宏图,但也不反对他的文学追求,吉本被说服了。
1700620200
1700620201 1927年自医学院毕业后,吉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吉本对临床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实习结束之后到了哈佛大学,在著名的外科教授邱吉尔(Edward D. Churchill)手下做临床研究工作。正是这一决定,影响了吉本的一生。
1700620202
1700620203 1930年10月3日,二十七岁的吉本分管一位五十三岁的女病人,该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后十五天,因血栓形成而发生了致命的肺栓塞。病人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极度缺氧。“切开肺动脉,取出血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就是挑衅死神。这一以德国外科医生特伦德伦堡(Trendelenburg)名字命名的手术,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纪录是140例病人中仅有9例存活,而在美国则干脆没有存活的报道,预后十分凶险。因此邱吉尔教授决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能冒险手术。邱吉尔教授叮嘱吉本在手术室里对此患者严加监护,每十五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并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从当天下午三点开始,吉本一直在患者床边严密看护,整整守候了一夜。翌晨八时,患者突发神志昏迷伴呼吸心跳停止。手术立刻开始,邱吉尔教授以令人惊叹的高速度:六分半钟速度,从患者的肺动脉内取出众多血块并缝合血管完成了手术。但遗憾的是,纵有良医的妙手施救,这位患者却始终未能苏醒。
1700620204
1700620205 吉本后来回忆道:“……患者为求生而挣扎的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但我无能为力。当我注意到她的血管逐步膨胀,血液颜色也愈来愈黑时,很自然地想到,这时若能将这些血液用任何方法持续抽出,去除二氧化碳,加入氧气,再注回血管内,同时可以使医生在阻断回心血流的情况下,安全地切开肺静脉取出血栓,就可能挽救她的生命……我们应该绕过血栓,在病人体外做一部分心和肺的工作。”
1700620206
1700620207 每一个医生在其执业生涯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病患的死亡,最初几例病人的离世往往会令该医生终身难忘。这首先是一种恶性刺激,会对他的从业产生重要影响,有的人会因受不了这种刺激而脱下白服离开这个行业,有的人则在反复的刺激中渐渐因习惯耐受而麻木。
1700620208
1700620209 当时,病人死于特伦德伦堡手术,通常可能不会被外科医生认为是意外。显然,吉本还没到麻木的时候,该病人的死对他的刺激是如此强烈,马萨诸塞州的不眠之夜,对吉本的前途甚至整个心脏外科的发展前景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吉本把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体外循环事业。
1700620210
1700620211 1934年,吉本成了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住院医师,获得了研制人工心肺机的准许。但当时邱吉尔教授认为这位前程似锦的弟子已经走火入魔了,批准这一请求的同时也深感惋惜。这个开局即不被人看好的研究,未来发展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了。就整个心脏外科发展史而言,吉本在其中的成就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然而就他个人来说,这段漫长的日子由于太多失败和冷遇,显然又是充满悲壮甚至有些灰暗的。
1700620212
[ 上一页 ]  [ :1.7006201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