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20938
1700620939
当哈肯将这一成功的消息告知他的导师艾略特时,已经重病在床的艾略特以极低的声音对哈肯说:“祝贺你,哈肯,你是个了不起的人。”艾略特能够在弥留之际看到自己未竟的事业在后继者身上获得巨大成功,应该可以死而无憾了。[1]
1700620940
1700620941
到1956年,贝利做了一千余例瓣膜联合部切开术,死亡率7.9%。哈肯在同一时期也取得了近似的成绩,一时间瓣膜外科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
1700620942
1700620943
但这一时期的手术,由于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灶,只是凭经验和手指的触觉,手术的适应症范围是相当有限的,手术效果也远非理想。直至吉本等人将心肺机成功地带入心脏外科的临床实践,瓣膜外科才真正迎来了光明的前景,由盲目的闭式手术,走进了开放的直视手术。外科医生终于可以在无血的术野下精确修复有问题的心脏瓣膜了。
1700620944
1700620945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1700620946
1700620947
对于仅有轻度异常的瓣膜,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进行精确修复是没问题的,应该有相当多的患者因此而受惠。但是,当瓣膜被疾病毁损到无法修复时,又该如何?牙齿出现了小问题可以修补,坏到不能再修时可以干脆拔掉,换一颗假牙。那么,能否将破损的瓣膜干脆弃掉不用,换一个新的呢?
1700620948
1700620949
这可是给心脏换零件,当然比换一颗假牙要复杂得多。
1700620950
1700620951
1958年,在美国俄勒冈,时年六十五岁的工程师洛厄尔·爱德华兹(Lowell Edwards, 1898—1982)找到了年轻的心脏外科医生艾伯特·斯塔尔(Albert Starr, 1926—)。
1700620952
1700620953
在我们前面的故事中,已经有了工程技术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并取得成功的例子。飞行员林德伯格因为妻妹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而想到是否可以制造一个模拟心脏的装置,来实现瓣膜的手术,最后他与外科医生卡雷尔联手制成了当时最好的器官灌注装置;电学工程师巴肯因恰好负责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医疗器械,而得以同外科医生李拉海合作制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心脏起搏器。那么爱德华兹又是怎么搅和到心脏外科来的呢?
1700620954
1700620955
原来爱德华兹小时候也被风湿性心脏病折磨过,心脏瓣膜受到了影响,不过好在其病情不重,不至于需要瓣膜手术。爱德华兹在液压工程技术方面成就非常,还取得过不少专利,他就想:能否将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与医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制造一个人工心脏呢?当遇到斯塔尔时,他表达了这一想法。斯塔尔回答说:“别扯了,您这想法三十年后没准能实现,现在别说人工心脏,就是连一个合适的人工瓣膜也没有啊,要干,就先弄人工瓣膜吧。”
1700620956
1700620957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十年,随着体外循环机的逐渐成熟,心脏外科手术的平均死亡率由30%降到了5%。这一方面是由于外科医生在不断增多的手术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手术经验,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效果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内科医生愿意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病人,这样一来,就使很多病人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的外科治疗,避免了那种因疾病已经发展得较为严重才手术导致的死亡。
1700620958
1700620959
60年代初,心脏外科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事件出现了,斯塔尔-爱德华兹瓣膜正式登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供置换的人工瓣膜。
1700620960
1700620961
1961年,美国外科协会在佛罗里达召开的一次学会上,斯塔尔宣读了他的论文,描述了六例瓣膜置换的病例,该论文成了那次会议上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斯塔尔-爱德华兹瓣膜的出现,为心脏瓣膜外科的最终成熟彻底铺平了道路。但有多少人知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人类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2007年,9月15日,八十一岁高龄的斯塔尔因为这一救人无数的伟大发明获得美国拉斯克大奖。实至名归。
1700620962
1700620963
1700620964
1700620965
1700620966
人工瓣膜
1700620967
1700620968
[1]哈肯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在二战中连续为134名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取出心脏弹片,尝试进行心脏闭式手术,并在心脏瓣膜外科领域作了极为可贵的探索之外,还是世界上提出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这一理念的第一人,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而今ICU早已遍地开花,成为衡量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ICU的创建,极大提高了重症救护的质量,每年全世界因之而获得新生的病人难以数计。
1700620969
1700620970
1700620971
1700620972
1700620974
心外传奇 11 直面死神,祭出王牌
1700620975
1700620976
1700620977
1700620978
1700620979
1700620980
1700620981
1700620982
心外传奇 读过了前面的故事,我相信聪明读者们也不会认为斯塔尔-爱德华兹瓣膜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是我已不愿继续呈现那似曾相识的一波三折。不过,最后面的故事,我却不想这样一笔带过。
1700620983
1700620984
瓣膜是心脏的一个零件,当其发生病变时,轻的可以修复,重的无法修复可以更换;心脏又是人体的一个零件,自心脏外科开创以来,好多与心脏有关的疾病已经可以经手术修复,那么,当心脏被疾病损害到不可修复时,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
1700620985
1700620986
这种“幻想”在很多民族的传说中都曾经有过,我国清代的《聊斋志异》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陆判趁好友朱尔旦酒醉时,为其换了心脏。朱尔旦觉得疼,并发现桌上有块肉,不知何故,问陆判这是什么。陆判答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间,于千万心中,拣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缺数。”等第二天朱尔旦再看自己,发现“创缝已合,有线而赤者存焉”。此后,他的文思大进,过眼不忘,后来高中魁元。
1700620987
[
上一页 ]
[ :1.7006209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