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1231e+09
1700621231
1700621232 不出我们所料的是,这次非同寻常的手术,又使媒体很是热闹了一番,但成功背后,那些常人难以想见的艰辛公众就不怎么热衷了。动力学问题,保护血液有形成分不被破坏的问题,能源问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问题,随人体生理需要的可调节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付出,若没有疯子一般的执著,很难想象科尔夫是怎么带着自己的人马一路走过来的。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这一次开创性的手术,科尔夫,加维克,德弗里被永久地载入了医学史。对了,还有那一颗凝结了众人心血的、被命名为加维克7号的人工心脏。有人说,人工心脏的荣誉属于科尔夫,我想,科尔夫本人根本就不介意这些,否则他也不会不止一次用合作者的名字命名这些医疗产品。若非这样的胸襟,他也无法统领这样一个富于创造力的团队,完成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700621233
1700621234 媒体对同一事件的兴奋时间总是很短,因此加维克7号后来更为辉煌的战绩反而不怎么为大众所知——第六例植入加维克7号人工心脏、而后等到心脏供体的患者,在行心脏移植术后活了五年;第七例这样的病人,活了十四年多……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统计了十年中95名植入加维克7号人工心脏患者的数据,有79%的患者成功地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并获得了较好的移植术后生存期。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又批准了一种名为AbioCor的人工心脏,其可用于永久地植入人体,而非只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手段。现在,仅美国每年即有三千多名患者需要植入人工心脏。随着人工心脏向小型化、耐用性强及低阻力发展,其将来有可能像人工心脏起搏器一样得以广泛应用。
1700621235
1700621236 人工心脏的技术更新仍未完结,只是对于有些连基本医疗保障都没有得到满足的地区,应用人工心脏还是太过遥远且奢侈的梦。不过这几个人物有趣的个人命运却该对读者有个交代。
1700621237
1700621238 一战成名之后,德弗里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件,他意外地在一部分信件里开始了解自己的生父。因为这些来信者中有不少是父亲当年的战友,他们在信中讲述了许多德弗里父亲的事,德弗里甚至还在一次学术会议中巧遇父亲当年的战友。后来他的继父去世,母亲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关于你生父的事情了”,可那时的德弗里发现,他对生父的了解居然已经远超过母亲的记忆和讲述了。2000年12月29日,德弗里成为一名中校军官,并于2002年1月18日完成军官基础课程培训,成为美国历史上完成该培训的人中年龄最大的。德弗里先学医又从军的经历,也许正是在冥冥之中受到了父亲的指引,这个事实上德弗里并未见过面的父亲,原来早已为其规划好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1700621239
1700621240 加维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翘楚,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该公司现在生成的一种人工心脏被其命名为加维克2000。2000这个数字,可能又是由于加维克的某种偏爱,谁知道呢。不过,我们无需怀疑的是,正如他当年所说的那样,他确实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医生收入都高得多。
1700621241
1700621242 作为生物工程、外科和内科领域杰出的学者,世界公认的人工器官之父,科尔夫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获得超过12项荣誉博士学位,荣获超过120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2002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他一生致力于人造器官的研究,直到1997年八十六岁时才退休。2009年2月11日,这位对当代以及后世医学贡献不可估量的巨人在家中去世,距离他九十八岁生日仅差三天。
1700621243
1700621244 “父亲是自然死亡的。”科尔夫的儿子特鲁斯如是说。
1700621245
1700621246 科尔夫的豪言犹在耳畔:“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
1700621247
1700621248 何其壮哉!
1700621249
1700621250 [1]这并非加维克的第七次改进,在这之后的一个人工心脏被其命名为加维克3号,这俩数字到底啥意思只有上帝和加维克自己知道。加维克的思维总是这样神出鬼没。
1700621251
1700621252
1700621253
1700621254
1700621255 心外传奇 [:1700619770]
1700621256 心外传奇 13 落日余晖,为霞满天
1700621257
1700621258
1700621259
1700621260
1700621261
1700621262
1700621263
1700621264 心外传奇 心脏外科的发展进步仍在继续,此后亦不乏精彩的篇章,不过故事至此,似乎已可以告一段落。然而,这些拓荒者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应该就此结束。
1700621265
1700621266 本书中提到的这些故事,以精彩程度而论,似乎各有千秋,若以对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而言,心肺机的发明无疑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是笔者倾注感情最多的部分。除最初的蓝婴手术之外,几乎所有故事均与此直接相关,没有心肺机的出现,就绝无心脏外科的发展。
1700621267
1700621268 在书的终章,我们不妨简单回溯一下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并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作一简单交代。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段时期对心外科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绝不仅仅书中提到的几位,且本书亦非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医学史专著,没有将所有贡献巨大的人物悉数收入。为了方便叙事集中线索,或仅仅是由于笔者的某种偏好,有些人物不得已忍痛割爱;甚至已经提到的这些大师,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未能将其全部贡献完整展现。
1700621269
1700621270 且从我们的第一位女主角开始吧。塔西格一生在小儿心脏病领域建树颇丰,于1954年获得了美国拉斯克医学研究奖(当年的另外两位获奖者是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和罗伯特·爱德华·格罗斯),1959年成为了霍普金斯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全职教授。但其最卓越的功绩还是参与创立了B-T分流手术。1986年5月21日,塔西格在结束了一次会议之后死于一场车祸,那一天距离她的八十八岁生日只差三天。
1700621271
1700621272 作为现代小儿外科创始者拉德教授的第一门生,格罗斯因在1938年创立动脉导管结扎术而赢得了巨大荣誉。虽然他忽略了塔西格理论的价值所在,使塔西格转而和布莱洛克联手于1944年确立了B-T分流术,但仅凭动脉导管结扎这一项成就,便使格罗斯在世界小儿外科及心脏外科领域引领风骚达数十年之久。笔者前面没有提及的一个细节是,他所以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完成这一意义重大的手术,是因为他的这次手术根本没有导师拉德教授的准许。他是趁导师度假未归之机,孤注一掷,结果一战成名。此外,他还是美国第一个实施主动脉缩窄手术的人。1968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其丹尼斯·布朗金奖(Denis Browne Gold Medal)[1]。1975年,格罗斯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甚至在晚年病重期间亦坚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与教学。1988年10月11日,在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的一家养老院,格罗斯安静地走了。
1700621273
1700621274 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因B-T分流术而扬名世界,一度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外科医生,他可以通过其影响力将门下的弟子送入任何一家医院。他一生弟子众多,其中以创立了得克萨斯心脏中心的丹顿·阿瑟·库利最为出色。布莱洛克晚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1700621275
1700621276 费雯·托马斯后来被授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担任外科实验室负责人,晚年著有自传一本。电影《神迹》基本上较为真实又不失艺术地展现了托马斯不同寻常的一生。
1700621277
1700621278 20世纪40年代中期B-T分流术一枝独秀,许多人前来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参观学习,比奇洛创新的激情在此被点燃,他发展了低温的理念。而比奇洛在学术会议上的实验报告又启发了刘易斯,使后者得以在低温的手段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心内直视的手术。从封闭手术到直视下从容细致的心脏外科时代,低温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而且,中度低温的应用,心脏停跳的诱导,深低温下阻断循环,也为体外循环的使用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在低温手段在心脏外科方面已取得优异的初步战果,很多外科医生驻足不前的情况下,吉本却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历尽二十年辛苦,为心外科的发展迈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将人工心肺机带入了临床实践。心肺机的出现,使心脏外科的进一步发展进步成为可能,于是瓣膜外科、冠状动脉外科相继出现成熟,甚至心脏移植也在日后成为常规手术,而人工心脏则更是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的直接延续和发展的结果。
1700621279
1700621280 比奇洛在一生中获得过二十五项国际及国家大奖,但是他最珍视的两项是加拿大勋章(1981)和入选加拿大医学名人堂(1997)。有趣的是,比奇洛对心脏起搏器做出了贡献,经由众多学者的设计改进,起搏器由大到小,由体外到体内,终于进化成一个活人无数的重大发明。而比奇洛自己在晚年时也受惠于这项发明,不然他不太可能活到九十岁那样的高龄。
[ 上一页 ]  [ :1.700621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