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52e+09
1700625200
1700625201 [4] Ibid., p.xxi.
1700625202
1700625203 [5] 1英亩约为4 000平方米。——编者注
1700625204
1700625205 [6] Ibid., p.182.
1700625206
1700625207 [7] Ibid., p.196.
1700625208
1700625209 [8] 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http://www.sart.org/globalassets/__sart/infographics/number-of-clinics-treatments-births.png.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10
1700625211 [9] G. S. Dawe, et al., “Cell Migration from Baby to Mother,” Cell Adhesion & Migration,1(1): 2007, pp.19–27.
1700625212
1700625213 [10] M. F. Maitz, “Applications of synthetic polymers in clinical medicine,” 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 vol. 1, 2015, pp.161–76.
1700625214
1700625215 [11] http://education.seattlepi.com/can-minerals-form-deep-within-earth-6008.html.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16
1700625217 [12] https://www.britannica.com/technology/chromium-processing.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18
1700625219 [13] http://www.mining.com/web/global-cobalt/.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20
1700625221 [14]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7/11/placebo-effect-of-the-heart/545012/.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22
1700625223 [15] https://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16/12/15/897773/0/en/Global-Cardiac-Pacemaker-Market-will-exceed-USD-12-00-billion-by-2021-Zion-Market-Research.html. Accessed October 9, 2019.
1700625224
1700625225
1700625226
1700625227
1700625228 外科的诞生:从文艺复兴到移植手术革命 [:1700621874]
1700625229 外科的诞生:从文艺复兴到移植手术革命 第十五章心脏外科
1700625230
1700625231 1896年,著名的英国外科医生斯蒂芬·佩吉特断言:“心脏外科可能已经达到了自然界给所有外科手术设下的极限:人类没有新方法也没有新发现来攻克心脏创伤治疗面临的难题。”[1]
1700625232
1700625233 第一款植入型心脏装置的故事彰显了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从初期令人失望的结果,到一批具有牺牲精神的患者同意在自己身上展开无畏的医学探索,再到遭遇灾难性失败后重新调查研究,最终一小群研究人员凭着近乎病态的决心获得了成功。
1700625234
1700625235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数十年里,电子元件仅在心脏外科使用。如今,植入型电子装置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骨科甚至妇科。这些植入手术的故事倚赖外科技术的改善、麻醉学的进步、抗生素的问世、冶金技术的提升以及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尤其是晶体管的出现。
1700625236
1700625237 20世纪30年代,尽管治疗消化系统与骨骼肌肉的手术取得了进步,但没有人敢动心脏。脑部受损、猝死和手术失败的风险如此之大,根本没有理由选择手术。1938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罗伯特·格罗斯进行了动脉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小动脉,帮助胎儿绕过没有功能的肺,动脉导管应该在出生几天后自然闭合,但如果没有闭合,持续开放的动脉导管会使婴儿患病。
1700625238
1700625239 1944年,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为一名患有“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的儿童进行了姑息性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缺陷,肺动脉瓣过窄,导致右心室肥大,室间隔缺损,以及主动脉骑跨,即主动脉排空左右两心室,而不只是左心室。简单地说,法洛四联症患者的心脏所具有的一系列器质性缺陷,使它无法为血液充分供氧,婴儿的氧合功能严重受累,导致皮肤呈青紫色,也即“新生儿发绀”。要治疗这种疾病,医生必须切开心肌壁,看到心脏内部,但是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外科医生能想出一种“打开”心脏却不杀死病人的方法。法洛四联症等于死刑,而布莱洛克进行了一种姑息性手术——从心脏外部 接通大血管——这个权宜之计确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1700625240
1700625241 1952年9月2日,F. 约翰·刘易斯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心内直视手术,他通过全身降温和血流停滞的方法打开了一名五岁女孩的心脏。在手术室里,医护人员把这名儿童安置在盛满冰水的饮马箱中,将其体温降至28摄氏度,打开胸腔后,夹住流入心脏的血管,使血流停滞。他通过手术迅速封闭室间隔的病理性孔隙,再进行加温使患者复苏,从而平安渡过手术难关。50多名心室间通路异常的儿童接受了这种手术治疗。然而,由于担心加温复苏不一定能够恢复正常心率,明尼苏达的外科医生们开始思考另一种打开心脏的方法。
1700625242
1700625243 刘易斯所取得的进步鼓舞了费城杰斐逊医学院的约翰·吉本医生,他于1953年用人工设备为血液供氧,给一名同样患有这种心脏缺陷的18岁少女进行了手术。垂屏式氧合器(screen oxygenator)后来又叫“梅奥-吉本心肺机”(Mayo-Gibbon heart-lung machine),虽然大而笨重、结构复杂且造价昂贵,但首次应用确实取得了成功。这台机器的大小与一辆卖热狗的小货车相当,通过一系列塑料管与患者连接起来,用持续运转的德贝基滚轮泵实现血液的体外循环。患者不仅平安渡过了世界上首例使用心肺转流术的心内直视手术,她的人生又继续了47个年头,直至65岁才去世。[2] 不幸的是,吉本接下来的三位患者或死于手术室,或术后立即死亡。该设备的研发历经19年,其间有数不清的动物手术、数不尽的调查研究,然而,到了1954年,他决定暂停所有心内直视手术至少一年,同时试着改善结果。对于吉本医生来说,那一定是十分沉痛的打击;事实上,他再也没有做过心内直视手术。[3]
1700625244
1700625245 明尼阿波利斯的外科医生们也在研究自己的心肺机(进展甚微),他们还以生物学方案进行了创新。1954年初,在一次临床医师献计献策的讨论会上,一名年轻的外科医生说,自己怀孕的妻子能够以流入子宫的血液来支持胎儿的心肺功能,给出了另一种思考角度,于是“交叉循环”的概念诞生了。研究小组尝试以一只狗作为“外部生物性心血管设备”来为另一只狗做手术。在狗的身上做过几十次实验之后,明尼苏达大学的沃尔顿·李拉海(Walton Lillehei)医生为一名一岁男孩进行了手术,而作为“生物性氧合器”与患儿连接在一起的是他的父亲。我们只能想象,母亲痛苦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躺在病床上,被推往手术室去做交叉循环手术,勇敢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维持着幼子的生命。那一天,“对心内直视手术的普遍悲观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4] 尽管患儿在11天后死于肺炎。李拉海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带领着自己的医护组通过交叉循环的方法进行了45例手术,每次患儿都在父亲或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的支持下渡过难关,2/3的患者手术成功并出院。重大心脏缺陷得到了治疗,其中包括心房和心室缺损(心内孔隙),甚至还有法洛四联症。得这些病在一年前还等于死罪难逃。1955年,也就是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初次进行发绀婴儿手术的11年之后,李拉海医生积累了一年的手术经验,在费城的美国外科协会的会议上,就首批法洛四联症患者的数据做了报告,布莱洛克也在听众席中。
1700625246
1700625247 在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0名患者中,6例结果极好,4例死亡,死亡全部在术后几小时内发生。如今的我们是无法容忍这种失败率的,但在1955年,这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沃尔顿·李拉海读完文章之后,布莱洛克评论道:“作为一名保守的老外科医生,我可能不应该评论这篇论文。不得不说,我从未想过自己能见到这种手术操作得以实现的一天。我要赞扬李拉海医生、瓦尔科(Varco)医生及其同事们的想象力、勇气和事业上取得的成绩。”[5] 在科学领域,当朗读一篇开创性报告的声音在灯光幽暗的会议厅中回响,在座的每位同行都体会着那一历史时刻的分量。如同航空工程师在火箭发射成功后挥舞着旗帜相互拥抱,费城那间会议室中的外科医生们一定也擦着幸福的泪水,重获乐观的力量。30年后,在1985年的胸外科医师学会的会议上,李拉海医生介绍了45名患者的长期结果。惊人的是,在27例患有室间隔缺损的病人中,有17人还活着,如果没有手术,他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所以这一发现令人赞叹。丹顿·库利医生是心脏外科史上伟大的先驱之一,报告结束后,他在讲台上说道:“李拉海医生为胸外科医生能够遇到的最大规模的野餐提供了开罐器。”[6] 尽管交叉循环心肺支持这种方法使用的时间很短,但它打开了心内直视手术的大门。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都受到了启发,开始思考这种“不可能”的手术……或许,一切 皆有可能。
1700625248
1700625249 沃尔顿·李拉海及其医护组向世人证明,严重的心脏缺陷是可以是治疗的,这重新唤醒了研究人员继续完善人工心肺机的追求。大家都认为,经梅奥医学中心改装的吉本心肺机,实际使用起来过于昂贵。李拉海医生找到自己年轻的实验室研究团队,希望可以研制出一台更好的设备。设计负责人是理查德·德瓦尔,他刚从医学院毕业,准备一生与实验室研究设备为伴。德瓦尔从一块干净的石板开始,用弯弯曲曲的软管、泵、针和氧气罐组装出一台“鲁布·戈德堡”[7] 式的奇特装置,成为“机械设备领域的麦吉弗[8] ”。[9] 德瓦尔没有使用易碎的玻璃管,而是选择了聚乙烯塑料软管。与玻璃管相比,塑料软管具有双重优势:它更廉价,而且与血液发生反应的概率低得出奇。德瓦尔的小额预算实际上成了一种优势,促使他以开放的态度去看待聚合物革命。他使用的聚乙烯管来自附近一家工厂的泵蛋黄酱的管道。
[ 上一页 ]  [ :1.70062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