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7644e+09
1700627644 在2005年的研究会上,评估了CPR和除颤结合的两个重要问题:
1700627645
1700627646 1.CPR是否应在除颤前进行
1700627647
1700627648 目击者立即CPR并及时除颤,能使室颤型心脏骤停者的生存率提高2~3倍。同时,目击者立即CPR能使生存的成人患者保持完整的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突发骤停后5min内实施除颤者。CPR能延长室颤持续时间(延长除颤窗口期)使除颤成为可能,并为心、脑组织提供一定的血氧灌注。但是单纯依赖基础的CPR无法消除室颤并恢复灌注型节律,因此,为获得最佳的生存机会,对室颤型心脏骤停者应启动急救系统—开始CPR—使用AED/除颤仪。2005年新指南建议:
1700627649
1700627650 (1)对于室颤持续时间较短者如目击倒下的突发心脏骤停者,立即除颤是首选措施(Class Ⅰ)。
1700627651
1700627652 (2)对于室颤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心脏骤停者(未有目击者),先做5个循环的CPR,然后检查心律并考虑除颤(Class Ⅱb)。
1700627653
1700627654 (3)在院内环境下或专业人员目击倒下的情况应尽可能早地获取除颤仪实施除颤(Class Ⅱa)。
1700627655
1700627656 2.连续除颤的次数
1700627657
1700627658 连续除颤浪费时间,导致有效胸外按压中断时间的延长。双相波除颤仪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效能,1次放电终止室颤的成功率高;如首次除颤未成功,往往因为室颤的振幅低;而对此类病人立即进行有效的CPR,其价值大于给第2次的电击。室颤终止后,患者大多会出现几分钟的非灌注型节律(PEA或停搏),恰当的措施是立即进行CPR。专家建议:
1700627659
1700627660 (1)复苏者应在除颤后立即开始进行CPR,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做(Class Ⅱa)。不应因评估心律或脉搏而中断有效的胸外按压。应先行5个循环(约2min)的CPR后再评估节律,并按需要再次除颤(Class Ⅱb),随后则每2min一次检查节律。
1700627661
1700627662 (2)除颤剂量:成人: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200J(双相截顶指数波)或120J(直线双相波)不明确为何类型的双相波机器时用200J;儿童:单相和双相波均为:初次2J/kg,随后建议用2~4J/kg(与初次相同或更高剂量),建议使用儿童电极片,如无条件,也可用成人电极片替代。
1700627663
1700627664 (五)AED可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
1700627665
1700627666 (1)AED可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无足够证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是否可以或禁止使用(不确定级别)。
1700627667
1700627668 (2)有目击倒下的儿童应尽早使用AED;院前非目击倒下者,先进行5个循环(大约2min)的CPR,再使用AED。
1700627669
1700627670 (3)如没有儿童专用电极片或无法提供较小能量的电击,可使用常规AED和成人电极片。
1700627671
1700627672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
1700627673
1700627674 没有证据显示在心脏骤停时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增加出院生存率。
1700627675
1700627676 (1)胺碘酮 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VF/无脉性VT的治疗(Class Ⅱb),初始剂量300mg IV/IO,可再用1剂150mg IV/IO。
1700627677
1700627678 (2)利多卡因 作为胺碘酮外的另一选择(不确定级别);初始剂量1~1.5mg/kg静推,如VF/无脉性VT持续,可再给0.50~0.75kg/mg,可每5~10min1次直至总量达3mg/kg。
1700627679
1700627680 (3)硫酸镁 VF/无脉性VT型心脏骤停伴尖端扭转型室速时,可考虑用1~2g稀释至10ml的5%GS中IV/IO,5~20min推完(Class Ⅱa)。
1700627681
1700627682 (七)不受研究证据支持的一些措施
1700627683
1700627684 (1)起搏 对停搏性的心脏骤停目前不推荐。
1700627685
1700627686 (2)去甲肾上腺素 研究显示其使用无益处且有恶化神经功能预后的趋势。
1700627687
1700627688 (3)心前区叩击用于VF/无脉性VT 不推荐在BLS中使用;无法推荐或反对在ACLS提供者中应用(不确定级别)。
1700627689
1700627690 三、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存活后的长期处理
1700627691
1700627692 发生于医院外的心脏停搏患者在复苏成活后,心脏骤停的复发在第1年内高达30%,在2年内高达45%,总死亡率在2年内高达60%。因此,对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存活者,在血流动力学达到稳定后,应予找出引起心脏骤停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因素,从而针对性采用适当的干预。
1700627693
[ 上一页 ]  [ :1.7006276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