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8135e+09
1700628135 相对于外科边—边缝合法,钳夹法修补二尖瓣的优点包括:无需开胸和体外循环;能够在完全生理状态下通过影像设备评价左房室瓣修补的效果,如果效果不满意,夹合器可重新进行定位和释放。
1700628136
1700628137 二、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
1700628138
1700628139 (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1700628140
170062814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c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是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动脉,将球囊导管送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冠心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一种导管治疗技术。Gruentzig于1977年9月成功地完成世界上首例PTCA。如今PTCA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2年已超过冠脉搭桥术(CABG)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它具有血管再通完全、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1700628142
1700628143 1.PTCA的作用机制
1700628144
1700628145 (1)粥样硬化斑块压缩及重建,粥样物质和水分被挤出,但被认为不占主要地位。
1700628146
1700628147 (2)局部动脉瘤形成:当持久过度扩张时,斑块与动脉壁一致性地向外移位,形成医源性动脉瘤。减压后粥样硬化的动脉壁可保持其扩张状态,血管腔因此而扩大。此为PTCA的重要机制。
1700628148
1700628149 (3)内膜撕裂和斑块碎裂:为PTCA的主要机制,属“有控制的损伤”。
1700628150
1700628151 2.PTCA的设备要求需要一个装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至少应具备:
1700628152
1700628153 (1)影像设备:要求影像设备高。
1700628154
1700628155 (2)心电监护及压力监测系统。
1700628156
1700628157 (3)导管系统,如各种类型导引导管、球囊导管、导引导丝等。
1700628158
1700628159 (4)急救设备,包括心肺复苏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1ABP)及各种急救药品等。
1700628160
1700628161 3.PTC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700628162
1700628163 (1)适应证 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特征以及手术成功把握和危险性的利弊权衡。
1700628164
1700628165 理想的适应证是从技术上能成功扩张所有病变而风险又较低者,患者术后能显著缓解症状和改善心功能,并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以及设备的改进,PTCA适应证已显著拓宽,早期的有些禁忌证如今也可进行PTCA。1998年美国ACC/AHA PTCA专家组总结了过去10年的经验,将病变分为A、B、C三型,并提出了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PTCA成功和危险性的相互关系,作为PTCA适应证选择的指南(见表1-3)。
1700628166
1700628167 表1-3 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ACC/AHA PTCA专家组,1988年)
1700628168
1700628169
1700628170
1700628171
1700628172 目前的主要适应证有:①临床适应证:各种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CABG术后及高龄者等),药物难以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或急诊PCI);高危性,即在左室功能明显受损时(LVEF<30%)。②血管适应证:无禁忌证的冠状动脉病变;CABG术后血管桥及被搭桥后的冠状动脉病变。③病变适应证:除早期认为的近端、孤立、短(<10mm)、向心性等病变外,远端病变长(>10mm)、偏心性、钙化、不规则、位于血管分叉处、一支多处、完全闭塞病变及冠脉口病变等均可考虑PCI。
1700628173
1700628174 (2)禁忌证 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50%者,后加上考虑病变斑块不稳定除外。②左冠状动脉主干有>50%狭窄而未被保护者为相对禁忌证。③凝血机制障碍,包括出血性疾病和高凝状态者。④无心肌缺血临床依据者。
1700628175
1700628176 4.PTCA的步骤和方法
1700628177
1700628178 (1)术前准备 术前晚上及当日清晨口服阿司匹林300mg,继续服硝酸盐类药物。
1700628179
1700628180 (2)操作步骤 ①局麻后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留置动脉鞘,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以及扩张较大的右优势冠状动脉或左优势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时,可预先放置临时起搏导管至右心室备用。经静脉注入肝素75~100mg。②经动脉鞘插入Judkins导引导管至病变冠状动脉口,行多方位冠状动脉造影,选病变显示最佳的体位为“工作位”。③将导引钢丝缓慢送入病变部位并达其远端,再沿导引钢丝将球囊导管送到狭窄部,使球囊中点恰好位于狭窄中点。然后连接压力泵注入稀释的(1:1)造影剂充盈球囊,由4个大气压开始,每次持续30~60s,回抽造影剂。最后逐渐增加压力,适当延长充盈时间,可反复数次。一般压力<10个大气压,时间<90s较安全。④每次扩张后均由导引导管注射造影剂观察狭窄程度,如狭窄消失则撤出球囊导管,保留导引钢丝,行冠状动脉造影。如狭窄扩张达到成功标准而又无明显撕裂,则可保留导丝观察5min后重复造影,如理想则撤除导丝及导引导管,保留动脉鞘12~14h,患者送到ICU监护。
1700628181
1700628182 5.成功标准
1700628183
1700628184 (1)冠脉狭窄程度较术前减少20%以上,且术后残余狭窄<50%(在支架应用时PCI后残余狭窄应小于20%)。
[ 上一页 ]  [ :1.7006281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