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8235e+09
1700628235
1700628236 (1)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 SES) SES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DES。目前有Cordis, Johnson&Johnson公司研制的Cypher支架和我国上海微创公司生产的Firebird支架等。
1700628237
1700628238 (2)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itaxel-eluting stent, PES)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PES为Boston Scientific公司研制的Taxus支架。
1700628239
1700628240 (3)可降解多聚物支架 为解决聚合物载体(polymer)残留在血管内的问题研制,目前主要有Medtronic公司研制的Endeavor支架及我国吉威公司研制的Excel支架
1700628241
1700628242 (4)生物工程支架 目前主要有由Orbus Neich公司研制的CD34抗体涂层支架(Genous支架),该支架利用CD34抗体涂层吸引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到支架部位,加速血管再内皮化过程而减少再狭窄,并减少支架血栓形成。
1700628243
1700628244 虽然DES明显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再次靶血管重建的需要,然而DES也同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如DES再狭窄、血栓形成、聚合物载体(Polymer)残留在血管内等的问题。
1700628245
1700628246 4.适应证
1700628247
1700628248 (1)PTCA中急性闭塞并发症的处理 为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塞的补救措施之一,能有效地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紧急CABG和死亡。
1700628249
1700628250 (2)PTCA术后再狭窄。
1700628251
1700628252 (3)对未经治疗的(De nove)及PTCA术后不理想的(suboptimal)冠脉病变放置支架 用于预防PTCA术中的内膜撕裂、急性闭塞发生率高的病变及术后再狭窄的病例,如不稳定心绞痛、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CABG静脉桥及偏心、钙化、成角病变时,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1700628253
1700628254 5.操作步骤
1700628255
1700628256 (1)术前准备 同PTCA术前,加抵克力得0.25g,每日2次,术前两天及术日当天或波立维改为300~600mg术前顿服。
1700628257
1700628258 (2)操作步骤 同PTCA,先用小球囊(直径2~2.5mm)预扩张病变,然后将球囊预装支架送达病变部位,在造影确定位置后,迅速加压充盈球囊,可以高压(10~14个大气压)充盈,透视下见球囊完全撑开即可(15~20s),回抽造影剂,撤出球囊,重复造影。支架完全打开后,撤除导丝及导管,保留动脉鞘。
1700628259
1700628260 (3)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送CCU监护。术后动脉鞘拔除时间在2~24h,由术者决定。
1700628261
1700628262 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为:①抵克力得0.25g,每日2次,用1个月,改0.25g,每日1次,1个月后停药;目前抵克力得已少用,改用波立维300mg顿服,75mg,每日1次,1个月,如植入药物支架,则波立维75mg,每日1次,持续1年以上。②阿司匹林肠溶片150~300mg,3个月后改100~150mg。
1700628263
1700628264 6.并发症
1700628265
1700628266 冠脉内支架术后严重并发症(AMI, CABG和死亡)发生率较低。
1700628267
1700628268 药物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近来引起关注,在急性、亚急性及晚期均可发生。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尚不能证明其为DES特有的并发症,随机对照研究并未显示DES置入后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裸金属支架,但近年的确报道了一些DES置入后延迟晚发支架内血栓的病例。DES置入后再内皮化延迟或再内皮化不完全可能是导致晚发支架血栓的原因。延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减少晚发支架血栓发生有利,目前观点认为至少服用1年以上,但究竟需多少时间目前仍无依据。
1700628269
1700628270 三、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1700628271
1700628272 经导管消融治疗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技术,是近几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内的重要进展,它的原理是把维持心动过速的关键心肌作为靶点,经导管电极施加电能,使之破坏变性,从而破坏了维持心动过速所需的解剖—电生理基础,达到根治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的特点,现已成为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1700628273
1700628274 (一)射频消融(RFCA)的基本原理
1700628275
1700628276 射频电流通过特制的电极导管(称为大头电极)传送到与电极导管接触的心肌组织,使之产生局限性、均质性、凝固性坏死。损伤范围较小,约为5mm×3mm。这种病理变化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射频消融(RFCA)具有损伤范围小,输出能量可调和没有气压伤等优点。自1987年报道RFCA可在人体安全使用以来,一系列大样本研究也证实RFCA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FCA已成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某些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1700628277
1700628278 (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RFCA)
1700628279
1700628280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因为房室结传导系统有双重或多重径路,最典型的表现为有一条不应期短、传导缓慢的慢径路(SP)和一条不应期长、传导较快的快径路(FP)。近来报道除了典型的双径路外,房室结传导系统尚有多条径路存在,并引起不同的心动过速。
1700628281
1700628282 房室结改良方法: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在房室交界区消融阻断其折返运动,即阻断快径路或慢径路,保留房室之间的传导,称为房室结改良术。从理论上讲房室结改良可消融慢径路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快径路走行部位靠近希氏束,发生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大,且尚有血流动力学及其他电生理方面的不利影响,除极个别情况外,均采用消融慢径路的方法。
1700628283
1700628284 慢径路消融有三种方法:
[ 上一页 ]  [ :1.7006282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