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1200
(一)一般治疗
1700631201
1700631202
1.感染的防治
1700631203
1700631204
白血病患者易感染而发热,所以预防感染,尤其在强化疗期间显得尤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层流床,以降低感染率。一旦感染应行多种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各种的必要检查,并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
1700631205
1700631206
2.出血的防治
1700631207
1700631208
出血是另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循环中白细胞数过高,脑部血管白细胞淤积性出血,常是致命并发症,因此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可行白细胞分离术,设法降低白细胞。当血小板减少时出血,应予以输注单采血小板。
1700631209
1700631210
3.贫血的防治
1700631211
1700631212
应予以输少浆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提高抗病能力。
1700631213
1700631214
4.尿酸性肾病的防治
1700631215
1700631216
高尿酸血症者应给予别嘌呤醇口服,同时碱化尿液,并静脉补液。
1700631217
1700631218
5.DIC的防治
1700631219
1700631220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某些其他急性非淋巴(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诊断时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白血病细胞溶解释放促凝物质所致。对于M3白血病合并DIC者,主要应补充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
1700631221
1700631222
(二)联合化疗
1700631223
1700631224
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基本原则相同,但化疗方案不同。
1700631225
1700631226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700631227
1700631228
有利预后因素,包括年龄3~8岁、白细胞数低于25×109/L、FAB分型为L1型、染色体为高倍体(>50条染色体)和t(12;21)以及诊断时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不利预后因素,包括Ph染色体、白细胞数高于30×109/L,年龄>60岁以及伴有胞膜表面和胞浆免疫球蛋白的B细胞免疫表型(表4-7)。无论危险因素如何,儿童和成人患者首次缓解率分别为≥95%和70%~90%。约80%的儿童持续无病生存5年并可痊愈。几种治疗方案都强调早期应该用强烈的多药联合疗法。VDP(长春新碱、强的松、柔红霉素)或VLP(长春新碱、强的松、左旋冬酰胺酶)可使绝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可以早期应用的其他药物和联合应用的药物还有:阿糖胞苷和鬼臼乙叉甙,环磷酰胺和阿霉素。在有些治疗方案中,采用静脉给予中等和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同时用亚叶酸解毒。各种制剂的联合使用及其剂量大小可根据高危因素情况进行调整。白血病浸润的主要部位是脑膜,因此必须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防治,包括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皮质类固醇;颅神经和全头颅照射,尤其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高危患者(如白细胞数高,血清LDH高,B细胞表型)应该是基本的治疗措施;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大剂量的甲氨蝶呤静脉给药。
1700631229
1700631230
表4-7 ALL的预后影响因素
1700631231
1700631232
1700631233
1700631234
1700631235
大多数治疗方案中都包含维持疗法,疗程通常持续2.5~3年。有些方案在治疗早期阶段使用较强的化疗,总的疗程便可缩短。持续完全缓解达2.5年的患者停止治疗后的复发率约为20%复发通常出现在一年内。复发通常发生在骨髓,但也可单独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或与,骨髓一并发生。骨髓的复发是一个不祥的预兆。虽然80%~90%的患儿,30%~40%成人患者还可再次缓解,但随后的缓解期趋向于短暂。骨髓复发患者中虽有少数可获第二次缓解后的长期无病生存,甚至痊愈。但若有组织相容性抗原相配的同胞,则应力促大多数第二次缓解的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即使在那些积极地进行了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是复发的首要证据。治疗包括鞘内注射甲氨蝶呤(伴用或不伴用阿糖胞苷),每周2次,直至所有体征消失。持续应用鞘内药物疗法或中枢神经系统放射疗法的治疗价值仍然不清楚。睾丸持续性无痛性肿大可能是睾丸白血病复发的证据。临床症状表明单侧睾丸被累及时,应对看来未被累及的另侧睾丸进行活检。对其治疗可采用受累睾丸放疗以及如对单独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一样采取的全身再诱导疗法。
1700631236
1700631237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
1700631238
1700631239
1.诱导缓解治疗
1700631240
1700631241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开始治疗的目的在于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不同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基本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注射5~7d,同时使用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静注3d。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仍为成人AML诱导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有时会加用鬼臼乙叉甙。这些方案使年龄低于60岁的成人AML完全缓解(CR)率达到60%~80%。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高龄、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史、继发性白血病、出现提示预后差的染色体异常(表4-8)。单凭FAB分型不能预示疗效。约30%~50%患者可获长期无病生存。获得CR是长期无病生存的前提。因此,对于CR的评估是检测治疗效果的关键。CR传统上被定义为骨髓中原始细胞数≤5%,没有髓外白血病的表现,没有白血病的特殊分子生物学表现,中性粒细胞恢复(PMN≥1.5×109/L)和血小板恢复(PLT≥100×109/L)。由于各国对CR的定义有差别,因此目前有人提出将CR分为:骨髓CR、血液学CR(CRi)、细胞遗传学CR(CRc)和分子生物学CR(CRm)。
1700631242
1700631243
2.缓解后治疗
1700631244
1700631245
(1)巩固强化治疗:在过去的20年里,诱导缓解后治疗已由原来的1~2年的低剂量维持治疗转变为集中在4~6个月时间内的强化治疗。巩固强化治疗可以使获得CR的患者进一步根除微小残留病。这些强化疗往往使用高剂量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药物(如:高剂量的阿糖胞苷)或连用高剂量的细胞毒药物,或进行自体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1700631246
1700631247
表4-8 AML的预后影响因素
1700631248
1700631249
[
上一页 ]
[ :1.70063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