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3083
1700633084
(2)胰岛素作用中的基因缺陷:已发现几种少见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异常引起的。这种糖尿病存在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代谢异常,可以从仅有高胰岛素血症到中度高血糖及严重高血糖。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表现为黑棘皮病,女性男性化,多囊卵巢,以前被称为A型胰岛素抵抗。尚有两种见于儿童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小妖精貌综合征和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也存在胰岛素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受体功能改变,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小妖精貌综合征有特征性的面部表现,常在婴儿期夭折。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伴有牙齿和指甲异常以及松果体肥大。
1700633085
1700633086
在伴有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萎缩的DM中,未发现胰岛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因此推测病变部位可能存在于受体后胰岛素信号传递过程中。
1700633087
1700633088
(3)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创伤、胰腺切除、胰腺癌、胰腺囊性纤维化及血色病。
1700633089
1700633090
(4)全身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醛固酮瘤、胰高糖素瘤及生长抑素瘤。
1700633091
1700633092
(5)药物或化学品诱发的DM: Vacor(灭鼠剂)和静脉注射五月末(pentamidine)可以持续地破坏胰岛B细胞,烟酸及糖皮质激素可减少胰岛素分泌。有报道使用α-干扰素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并可检测出胰岛细胞抗体。
1700633093
1700633094
(6)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以发生T1DM, 如先天性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腮腺炎、呼吸肠道病毒等。
1700633095
1700633096
(7)免疫介导的少见型DM: 僵人综合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中枢性肌肉强直,并伴痉挛性疼痛,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滴度GAD抗体,大约有1/3患者发展为DM。
1700633097
1700633098
4.妊娠糖尿病(GDM)
1700633099
1700633100
妊娠期间发生的DM或妊娠期间首次确认的IGT均为GDM。分娩后6周或6周以后对这些患者应重新分类,大部分GDM患者分娩后IGT可恢复正常。
1700633101
1700633102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控制目标
1700633103
1700633104
(一)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700633105
1700633106
1.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1700633107
1700633108
2.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1700633109
1700633110
3.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1700633111
1700633112
(二)控制目标
1700633113
1700633114
见表5-7。
1700633115
1700633116
表5-7 糖尿病生化指标控制目标值
1700633117
1700633118
1700633119
1700633120
1700633121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1700633122
1700633123
(一)1型糖尿病
1700633124
1700633125
1.遗传学方面
1700633126
1700633127
多因素遗传,白人HLA DRW3、DRW及DR3、DR4频率增加;我国1型DM HLADR3频率也增加。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个可激发1型DM的发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9。美国ADA报告DM儿童的同胞中约10%可能在50岁左右发病。
1700633128
1700633129
目前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发现至少20个T1DM易感基因位点,已知有VitD受体(VDR)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IL-12β、淋巴酪氨酸磷酸酶(LYP)基因、PTPN22、小泛素样修饰分子(SUMO)-4基因、转录调控因子T-bet基因等。易感基因只能解释部分T1DM家族聚集性,易感基因只能赋予个体对该病的易感性,其发病率常依赖于多个基因的共同参与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1700633130
1700633131
对家族资料基因组筛查表明,10个不同染色体上至少17个位点(染色体片段)与1型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这些染色体片段10分摩尔大小。在对1型DM全基因组随机化标记的蛋白质组分分析中,通过已识别的蛋白基因的定位图,可以肯定地识别较大染色体片段上的有关基因,这比分子遗传学分析速度快且经济。
1700633132
[
上一页 ]
[ :1.7006330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