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3467
1700633468
4.色氨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1700633469
1700633470
色氨酸代谢产物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能引起或加重肾小球硬化。正常情况下,色氨酸在肠道中大肠杆菌的作用下代谢为吲哚,在大肠中吸收入血,在肝脏中转化为硫酸吲哚酚,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硫酸吲哚酚在体内积蓄,不仅作为一种尿毒症毒素引起一系列尿毒症症状,还能刺激肾组织产生转化生长因子(TGF-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和1α(Ⅳ)型胶原,促进肾脏纤维化。
1700633471
1700633472
5.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1700633473
1700633474
L-精氨酸在内皮细胞型NO合成酶作用下产生的NO, 产生量相对较少,可扩张血管,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L-精氨酸在组织诱生型NO合成酶作用下产生的NO, 在某些肾脏病如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则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然而,在其他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晚期,NO则起明显的保护作用。
1700633475
1700633476
(八)肾内低氧与慢性肾脏病进展
1700633477
1700633478
由肾小球损害引起的肾内低氧主要继发于肾小球损害导致的肾内血流动力学紊乱。一方面,残存的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常代偿性扩张,加上原来的系统性高血压,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向肾小管间质毛细血管发生压力性传递,引起球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另一方面,增生性肾小球疾病会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阻塞,也会间接地影响肾小管间质毛细血管网。
1700633479
1700633480
此外,由于继发于肾小球损害引起的蛋白尿,肾小管细胞重吸收尿蛋白增加,会相应地增加肾小管间质耗氧量,加重肾内低氧血症。
1700633481
1700633482
低氧可以诱导多种损伤介质,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胎盘生长因子(PGF)、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白介素-1、6、8(IL-1,6,8)等,损伤肾组织。
1700633483
1700633484
(九)尿毒症毒素学说
1700633485
1700633486
尿毒症毒素分为三类:
1700633487
1700633488
1.小分子物质
1700633489
1700633490
分子量<0.5kD, 包括无机磷、氢离子、某些酸根、尿素、肌酐、尿酸、胍类、酚类和胺类等。
1700633491
1700633492
尿素具有神经毒性,其神经毒性与其代谢产生氰酸盐有关。氰酸盐可以引起神经蛋白的氨甲酰化,干扰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功能。
1700633493
1700633494
低浓度的肌酐毒性不大,达到一定浓度时,肌酐能引起细胞寿命缩短,进而溶血,还可引起嗜睡、乏力等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异常。
1700633495
1700633496
尿酸主要是引起痛风。最近认为尿酸能干扰1,25(OH)2D3的产生和代谢,CRF患者给予别嘌呤醇后不仅能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且能提高1,25(OH)2D3水平。尿酸与CRF患者1,25(OH)2D3抵抗亦有一定的关系。
1700633497
1700633498
胍类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产生毒性作用。甲基胍带正电荷,易于与细胞膜系统的磷脂等结合,引起各器官系统损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皮肤瘙痒、贫血、抽搐、肺水肿、心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等。
1700633499
1700633500
酚类代谢生成假性神经递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酚类还可引起体内酶如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抑制。
1700633501
1700633502
胺类包括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和多胺。脂肪族胺可引起肌阵挛、扑翼样震颤及溶血作用,还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芳香族胺主要引起脑组织抑制作用。高浓度的多胺类物质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蛋白尿,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抑制作用,对Na+-K+-ATP酶、Mg2+-ATP酶有抑制作用。多胺物质还能增加微循环的通透性,与尿毒症肺水肿、腹水、脑水肿形成有关。
1700633503
1700633504
2.中分子物质
1700633505
1700633506
分子量0.5~5kD。主要是一些多肽类物质,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尿毒症脑病、糖耐量异常,还对细胞生成、白细胞吞噬、淋巴细胞与纤维细胞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700633507
1700633508
3.大分子物质
1700633509
1700633510
分子量>5kD。正常人肾(主要是近曲小管)具有降解清除多种肽和小分子蛋白(分子量<50kD)的作用。尿毒症时,肾脏清除这些物质的能力降低,体液中浓度增加。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岛素等。
1700633511
1700633512
甲状旁腺激素过高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无菌性骨坏死、转移性钙化、皮肤瘙痒、透析痴呆、周围神经病变、肾小管损害、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并降低其活性,还能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重尿毒症脂质代谢异常。
1700633513
1700633514
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红细胞膜Na+-K+-ATP酶、Mg2+-ATP酶活性下降,抑制肾小管Na+-H+交换,同尿毒症水钠潴留有一定关系。还可引起脂肪和肝细胞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异常,加重尿毒症糖代谢紊乱。
1700633515
1700633516
若干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如核糖核酸酶、β2-微球蛋白、溶菌酶、β2糖蛋白等。这些物质在体内浓度升高,均可能有毒性作用。其中β2-微球蛋白引起全身性淀粉样病变,已为人们所熟知。
[
上一页 ]
[ :1.7006334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