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6601
1700636602
以肌炎为主要表现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轻症和慢性病程应用(泼尼松0.5mg/d),急性起病和重症患者应用大剂量激素(泼尼松1mg/d),同时加用甲氨蝶呤。
1700636603
1700636604
4.肺动脉高压
1700636605
1700636606
肺动脉高压是MCTD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早期、积极治疗,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也可根据病情选用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前列腺素均有一定疗效。
1700636607
1700636608
5.其他
1700636609
1700636610
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干细胞移植及生物制剂等。
1700636611
1700636612
六、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 SSc)
1700636613
1700636614
系统性硬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萎缩和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除皮肤受累外,它也可以影响内脏(心、肺、肾脏和消化道等器官)。
1700636615
1700636616
(一)分类标准
1700636617
1700636618
1.主要诊断条件
1700636619
1700636620
指端到掌指关节或(拇指)关节近端皮肤对称性增厚、绷紧。类似病变也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部及躯干。
1700636621
1700636622
2.次要诊断条件
1700636623
1700636624
(1)指端硬化 以上皮肤改变仅出现在手指。
1700636625
1700636626
(2)指尖凹陷性疤痕,或指垫消失 由于缺血导致指尖凹陷性疤,或指垫消失。
1700636627
1700636628
(3)双肺基底部纤维化 在立位胸片上,可见条状或结节灶致密影,以双肺底为著,也可呈弥漫斑点或蜂窝状肺。要除外原发性肺病所致。
1700636629
1700636630
凡具有主要诊断条件或两个以上次要诊断条件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硬化。此外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道蠕动异常、皮肤活检示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血清有ANA(阳性)、抗Scl-70抗体(阳性)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均有助于诊断。
1700636631
1700636632
(二)治疗原则
1700636633
1700636634
1.一般治疗
1700636635
1700636636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以及物理治疗,注意保暖。
1700636637
1700636638
2.药物治疗
1700636639
1700636640
(1)抑制胶原合成 青霉胺、秋水仙碱等,连续用3个月至数年。
1700636641
1700636642
(2)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潘生丁、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1700636643
1700636644
(3)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对水肿期的皮肤损害有效,患者合并肌炎或间质性肺病的炎症期,可给泼尼松30~40mg/d,连用数周减至10~15mg/d维持。早期(2年内)的弥漫性SSc患者,可使用MTX治疗,剂量7.5~15mg,每周1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1年。
1700636645
1700636646
七、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
1700636647
1700636648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大类不明原因的,以血管炎性破坏为基本病变并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炎症和坏死的结缔组织病。
1700636649
1700636650
根据1993年Chapel Hill会议,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累及大血管的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和大动脉炎)、累及中等血管的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川崎病)、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包括韦格纳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和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受公认和通用的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方法。其中,韦格纳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均主要累及小血管,有相似的临床特点(具有肺、肾小球损害)和实验室检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因此又将这三种小血管炎合称为ANCA相关的小血管炎。
[
上一页 ]
[ :1.7006366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