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37861e+09
1700637861 慢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炎症,纠正免疫异常,以减轻关节的疼痛、畸形和强直等。
1700637862
1700637863 1.疾病概念
1700637864
1700637865 RA是以关节滑膜增生性炎症性改变为主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受累关节进行性损害造成功能障碍,好发于30~50岁女性,男女比例为1:3,也可见小儿和高龄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关节面部,如晨僵、关节疼痛、肿胀,急性期有面部发热发红等。大部分为慢性进行性,逐渐发展至软骨、骨破坏、变形、强直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另外,尚可见皮肤溃疡、坏死、多发性单神经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是由于各个部位的血管炎造成的,表现为关节外症状的病态,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恶性类风湿关节炎(MRA)。
1700637866
1700637867 2.病因与发病机制
1700637868
1700637869 RA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其发展过程中有巨噬细胞、T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滑膜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参与,涉及细胞因子、黏附因子、蛋白酶、前列腺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各种因子。
1700637870
1700637871 3.治疗
1700637872
1700637873 治疗目标是纠正免疫异常、抑制炎症以减轻痉挛和关节破坏,维持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强直和提高生活质量。实际治疗手段有基础疗法、理疗、药物治疗、血浆净化和细胞净化疗法以及外科治疗等。其中以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NSAIDs)、肾上腺皮质激素、疾病修饰性抗风湿药(DMARDs)、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近年DMARDs的大力发展使药物疗法有了急速的进步,但是,由于RA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DMARDs及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性也不十分肯定,而且以上药物均有短期或长期的副作用,无法长期充分地使用,对于药物不敏感的RA, 由于副作用造成药物使用困难或合并有关节外症状的MRA, 血浆净化治疗的意义非常大。
1700637874
1700637875 4.血浆净化治疗机制
1700637876
1700637877 血浆净化可清除与补体激活,嗜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损伤有关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可影响细胞免疫及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清除疗法可以清除与细胞免疫有关的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以及参与骨破坏的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颗粒细胞清除疗法主要清除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对疾病起到治疗效果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1700637878
1700637879 5.血浆净化指征
1700637880
1700637881 可根据以下疾病状态选择血浆净化治疗。
1700637882
1700637883 (1)对药物疗法抵抗,处于进展期的活动性病例。
1700637884
1700637885 (2)由于过敏或副作用,使药物无法继续使用的病例。
1700637886
1700637887 (3)类风湿因子、免疫复合物升高的病例。
1700637888
1700637889 (4)合并高球蛋白血症造成的血液过黏稠状态。
1700637890
1700637891 (5)MRA。
1700637892
1700637893 6.血浆净化方法
1700637894
1700637895 根据临床病态不同可选择PE、DFPP、冷却过滤、免疫吸附法(蛋白A)、白细胞(颗粒细胞)清除法等。置换量一般1次1个PV左右,但应根据体重、年龄、全身状况等进行调整。临床导入初期每周2~3次,见效后逐渐延长间隔,以每月2~4次的维持治疗为宜。
1700637896
1700637897 7.疗效判断标准
1700637898
1700637899 (1)关节病、晨僵、握力、步行时间及高黏稠综合征伴随症状改善。
1700637900
1700637901 (2)皮肤溃疡、坏死、多发性单神经炎、皮下结节等关节外症状改善。
1700637902
1700637903 (3)实验室检查血沉、血黏稠度、高球蛋白血症、免疫复合物、类风湿因子等下降。
1700637904
1700637905 (4)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DMARDs、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剂量减少。
1700637906
1700637907 8.注意事项
1700637908
1700637909 (1)由于单次治疗效果是一过性,所以需反复维持治疗,原则上与药物疗法合用;
1700637910
[ 上一页 ]  [ :1.7006378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