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9246
1.适应证
1700639247
1700639248
(1)超声发现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临床需确诊者。
1700639249
1700639250
(2)白血病伴弥漫性脾肿大,淤血性脾肿大与白血病脾浸润两者鉴别困难者。
1700639251
1700639252
(3)淋巴瘤可疑脾脏浸润。
1700639253
1700639254
(4)各类血液系统疾病,须明确其类型或了解其脾脏的病理改变。
1700639255
1700639256
(5)脾脏含液性病变,须活检或抽液化验检查确诊者。
1700639257
1700639258
(6)不明原因的发热伴脾肿大。
1700639259
1700639260
2.禁忌证
1700639261
1700639262
(1)脾脏组织极脆易破裂出血,因此有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者应禁止穿刺。
1700639263
1700639264
(2)原则上慎用粗针穿刺脾脏。
1700639265
1700639266
(3)位于脾表面的病变,各种影像学检查高度可疑脾海绵状血管瘤者穿刺应极慎重。
1700639267
1700639268
(4)大量腹水穿刺应慎重。
1700639269
1700639270
(三)器具和术前准备
1700639271
1700639272
针具:脾脏活检采用细针,一般用21G或22G, 单纯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抽吸+切割,同时做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1700639273
1700639274
(四)操作方法
1700639275
1700639276
穿刺前超声择点定位,脾脏穿刺一般选择右侧卧位,第9~11肋间隙进针,肋间隙较窄者应嘱病人左臂充分伸展举向头部,腰部垫高使肋间充分展开。脾脏弥漫性病变的穿刺,应经过一段脾实质后抽吸或抽吸切割,脾脏实质性病变的穿刺应使用较锋利的针,快速进针取材,不易在病灶中反复提拉切割,同时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脾组织。
1700639277
1700639278
(五)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1700639279
1700639280
1.注意事项
1700639281
1700639282
(1)脾脏受呼吸运动移动度较大,穿刺时应嘱病人屏住呼吸。
1700639283
1700639284
(2)脾脏高位病变穿刺,应避开肺底,防止发生气胸。
1700639285
1700639286
(3)实性肿物穿刺应在靠近肿物边缘处的低回声区取材,避开中心坏死区,回声复杂区应在不同回声区分别取样。
1700639287
1700639288
(4)活检一次进针尽可能少地提拉抽吸,如抽吸血量较多,应立即拔针。同时手指按压穿刺进针处5~10min。
1700639289
1700639290
(5)脾脏活检一般穿刺进针次数为2~3针。
1700639291
1700639292
(6)穿刺时可疑有出血的,穿刺后立即用止血药,同时嘱病人平卧,每1~2h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
1700639293
1700639294
2.并发症
1700639295
[
上一页 ]
[ :1.7006392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