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39446e+09
1700639446 (5)抗血管效应 HIFU可使微血管栓塞、凝固性坏死。1993年Yang等的实验表明,HIFU破坏<0.2mm的肿瘤血管,可造成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对大血管是相对安全的。同时由于HIFU造成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阻止肿瘤产生血管再生因子,或使血管再生因子失去活性,破坏再生的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环节阻断血管再生,从而可更有效地抑制肿瘤再生、转移。
1700639447
1700639448 (6)对放、化疗的增强作用 吴刚报道采用HIFU与MTX联合作用对T24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HIFU或单用MTX。另一位学者Thomas也证实HIFU与阿霉素联合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小鼠的无瘤率明显增高。其作用原理可能是HIFU使局部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加,影响肿瘤组织血流使药物清除下降。另外,Overgaard等报告HIFU与放疗有协同作用。考虑机理为热疗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和直接细胞毒作用,可杀灭对放疗无效的耐酸、耐营养不良和乏氧的肿瘤细胞。热疗和放疗均可使肿瘤血运减少。应先放疗再热疗,以避免早期热疗致肿瘤乏氧而使其对放疗敏感性下降。
1700639449
1700639450 然而,作为一项新技术,HIFU用于肿瘤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解决。如:①仅在动物试验中证实靶区组织可以达到50℃~100℃温度,致凝固性坏死,而无法进行人体实时测温;②超声定位和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尚不完善;③对于整个肿瘤瘤体组织(包括周围浸润病灶)尚难以进行整体杀灭;④国内有的仪器定位和功率难以操作,医师经验不足,已经有医院应用HIFU治疗引起病人的胃肠穿孔、血管损伤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和防范。
1700639451
1700639452 1.适应证
1700639453
1700639454 HIFU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概括为:凡是腹腔、盆腔内用B超可观察全貌的实体肿瘤均可进行HIFU治疗。可以对肝脏、肾脏、胰腺、肾上腺、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后腹膜等29种腹腔、盆腔深层脏器的肿瘤进行有效治疗。
1700639455
1700639456 2.不良反应
1700639457
1700639458 (1)超声发射时的感觉:少数病人存在伴随聚焦超声发射的轻微刺感、痛感或灸感,或者以上两种或多种感觉同时存在,下调节输出功率后可基本缓解。
1700639459
1700639460 (2)表面的损伤:表面损伤有两种情况:①界面反射,皮肤当时为苍白色,第二日出现水疱,10天左右结痂愈合。②治疗过浅、过量,皮肤当时为苍白色,但无破溃,10天后在皮下脂肪组织见有一硬结,不需处理。
1700639461
1700639462 3.禁忌证
1700639463
1700639464 (1)超声入射通道有骨骼阻挡和含气组织的阻挡,如肺、食道、颅内、纵膈区肿瘤及肋骨后肝癌不能治疗。
1700639465
1700639466 (2)治疗靶区距皮肤应>2cm,避免皮肤灼伤。
1700639467
1700639468 (3)热杀灭要注意人体重要脏器剩余正常组织能否维持生命。
1700639469
1700639470 (4)下腔静脉、肾静脉癌栓禁忌使用HIFU治疗。
1700639471
1700639472 (5)血肿、囊肿治疗无效。
1700639473
1700639474 恶性肿瘤的治疗必须是综合性治疗,热疗只是在肿瘤治疗中又多了个手段,只是局部治疗,疗效也受许多因素影响。由于热疗在临床上有突出的良好疗效,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已在热放疗、细胞凋亡、热反应的基因基础、热休克蛋白、热增敏等新的学科和研究中蓬勃发展。
1700639475
1700639476
1700639477
1700639478
1700639479 内科学新进展 [:1700627054]
1700639480 内科学新进展 第四节 介入性超声治疗肝癌的综合运用
1700639481
1700639482 肝癌是世界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肝癌的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目前根治方法仍认为是手术切除,但其切除率仅占20%左右,即使手术切除后复发和转移也很常见,据报道1、2、3、4、5年的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12%~23.7%、33.7%~48.5%、57.2%~64.5%、65.1%~69.3%、67.6%~76.1%。因此,研究肝癌的非手术疗法,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肝癌的介入性超声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技术也日趋成熟,已从一种辅助性、姑息性治疗方法发展成一种以追求根治性疗效为目的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超声引导细针注射疗法和超声引导能量导入法。
1700639483
1700639484 一、超声引导细针注射疗法
1700639485
1700639486 细针是指21G(其外径0.8mm,内径0.6mm)或更细(22G、23G)的穿刺针,注射剂为液性制剂,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或剖腹术中将其注入肿瘤间质内,造成肿瘤细胞及间质组织溶解、变性、凝固坏死,达到原位灭活肿瘤的目的。细针穿刺安全,并发症少,现已得到广泛普及,依其液性制剂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700639487
1700639488 1.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T)
1700639489
1700639490 1983年由杉甫等最先报道,现已得到广泛应用。PEIT的机理是促使肿瘤细胞及其间质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和凝固坏死。无水乙醇可经皮或术中注射,但术中可一次注入更大剂量的无水乙醇,有效减少治疗次数。适应证主要是小肝癌(直径≤3cm),尤适用于因肝硬化或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或肿瘤位置不当等,或是因病灶多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对>3cm以上的肝癌,具有较完整的包膜者,可作为相对适应证。其1、3、5年生存率可达95%、70%和50%左右。与肝动脉栓塞加化疗结合使用已成为5~10cm肝癌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剂量、次数和疗效依病灶的大小、数目、肿瘤复发情况、病灶对治疗的反应、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程度和治疗随访状况而定。无水乙醇治疗的不足之处是它的弥散范围有限。一次治疗难以杀死全部的癌细胞,必须增加治疗次数。而且,也存在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另外,治疗时乙醇可由局部血管进入正常肝脏组织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引发酒精性肝硬化。
1700639491
1700639492 2.经皮瘤内乙醇注射疗法(PAIT)
1700639493
1700639494 PAIT是近年来出现的经皮癌内液性制剂注射的一种新方法。高浓度醋酸溶液具有很强的溶解脂质和胶原的能力,其在组织中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和毁坏细胞的作用。而且低浓度的醋酸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无害。因此,乙酸对肝功能损伤明显小于乙醇。一组采用PAIT(50%乙酸)与PEIT治疗小肝癌(SHCC)的对比研究结果证实,PAIT组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PEIT组。目前,PAIT还被用于直径<3cm HCC的治疗。其1、3、5年生存率可达90%、81%、61%。国内也有PAIT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疗效的报道。但是,与PEIT相比,PAIT的确切疗效仍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加以证实。
1700639495
[ 上一页 ]  [ :1.7006394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