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51180
1700651181
大多数危重患者会接受注射这些药物中的一种乃至多种。一排排高大闪光的药泵,通过细小的塑料管将药物推入病人体内。药物会通过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这些大血管在人体中穿梭。我们将一个电换能器植入患者大腿或手臂的动脉内,并用管子将之连接到显示屏,便可看到血压数值的波动,从而每分每秒监测药物产生的效果。
1700651182
1700651183
很明显,对露西而言,光用药是不够的。她的手脚冰凉,肾脏不再泌尿,肠道也不再工作。心脏衰竭导致她多个器官衰竭。尽管药物可以刺激她的心脏跳动,但她身体的各项需求仍得不到满足,别忘了她还怀有胎儿。随着露西的各个器官开始衰竭,她体内胎儿的心电轨迹也显出危险迹象。胎儿的心率很慢,随后又以每分钟超过300次的速度快速跳动。要救露西的命,就得先救她的孩子。我们把这位准妈妈和孩子一起送进了手术室,准备进行一次紧急剖腹产手术。她们是分别被送出手术室的。家人给这个新出生的小女孩取名叫小希(Hope),小希出生时极为虚弱,毫无气力,马上被送到新生儿团队接受照料。她和妈妈一样,都安上了生命维持器。
1700651184
1700651185
产下女儿后,露西的心脏要应对的需求减轻了,但这还不够。有迹象表明,她的心脏衰竭仍在恶化,而连接她的肝和正在衰竭的心脏之间的血管血压越来越高,导致肝脏变大。起初,我们希望植入她体内的气囊泵—这个装置曾帮助法官的心脏恢复跳动—能起作用,但该装置仅令她左半侧的心脏开始挤压,右半侧并无变化,肺部积液也未能缓解。治疗的下一步只能是给露西移植一个新心脏,但这个心脏是金属制成的。
1700651186
1700651187
自1628年威廉·哈维首次将心脏描述为“血液回路”以来,医学就一直被它的魅力所吸引。[95]心脏是天下最美妙的泵,它柔软,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反应,而且拥有完美的律动。尽管如今我们已能在皮下植入体积足够小的机械支持设备,但替换心脏功能的目标仍未达成。这些设备能让生命维持数年,甚至是在病人几乎失去心脏功能的情况下。新技术的发展让人能在完全没有心脏的情况下存活。捷克的一位前消防员雅各布·哈利克是世界上第二个“无心病人”,他的心脏功能被植入体内的两个机械泵所取代。[96]雅各布依靠塑料制成的心脏生活了六个月,尽管没有脉搏,但他甚至能去健身房。
1700651188
1700651189
在露西的病例中,给她做心脏移植手术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存在问题。想在露西逝去之前找到合适的组织配型十分困难。医院接收的捐献心脏少之又少,病人等待完全匹配的捐献心脏的平均时间长达三年。[97]对露西来说,哪怕多等几个小时也太长了。
1700651190
1700651191
1964年,人类实施了首例从猴到人的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在移植两小时后死亡。(事实上,这是第一次在人类身上实施心脏移植。[98])自此以后,人类在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其他动物的器官很有可能被成功移植到人类身上,这一过程即是异种移植。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2~5年,而且有可能是从转基因猪和人类之间的肾脏移植开始。[99]
1700651192
1700651193
即便露西获得了一颗匹配的可移植心脏,在这样的情形下实施手术也依旧困难重重。人们对移植手术多有误解,认为器官移植可以解决病人的一切问题。其实移植并非单一的干预手段。完成任何移植后,病人需要终生服用强效的免疫系统破坏药物,这种用药程度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引发罕见癌症。但是露西在产下宝宝后,其心脏功能有逐渐恢复的可能性,我们便给予她一些时间,看看在不做移植手术的情况下她能否康复。
1700651194
1700651195
人类第一例使用心脏搭桥机的手术出现在1951年,但病人在手术后不久便被宣告死亡。两年后,也就是1953年,在费城的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医生们使用一个叫作“铁心”的机器封闭了一名18岁女孩心脏上的创口,女孩幸存了下来。[100]这些心脏搭桥机尽管在理论上很简单,但在工程条件和操作上极其复杂。它们从静脉系统里吸取血液,在血液里注入氧气,再借用压力将之送回血管。这一激烈过程中的挑战是,在防止大型血液凝块出现的同时不损害脆弱的血红细胞。医生须使用药物稀释病人血液,以降低大型管子插入血管时可能会造成出血的风险。
1700651196
1700651197
时移世易,这些机器的尺寸、复杂程度和制作成本都降低了。我们现在有了可便携设备,仅通过两根大插管插入皮下血管便可替代心脏功能。这种被称作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技术,采用较温和的离心泵,利用表面积大的超薄膜来为血液添加氧气,同时保护血红细胞。将药物置于机器管道的内壁上,可以减少血液稀释药物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出血风险。
1700651198
1700651199
我们第一次给露西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器,是在一个炎热的周二。我们利用超声波机器将插管导入她的动静脉中。暗红色的血液很快就从机器干净而透明的管子中流过,再从另一侧排出,排出的血液已呈鲜红色,充满生命力。
1700651200
1700651201
你可以试着用食指和中指摁住脖子的一侧,感受心脏扑通扑通的震颤,这是心跳通过主动脉传递到了颈动脉。在体外膜肺氧合器完全替代了露西衰竭心脏的功能后,我们试着在她的颈部寻找这种震颤,但一无所获。人为制造的连续血流稳定地滑入了她的体内。她还活着,但没有脉搏。
1700651202
1700651203
体外膜肺氧合器往露西血液里注入了足量的氧气,她在产下宝宝两天后,终于醒了。我们关了呼吸机,拔掉插入她气管内的管子,很快她就能和我们说话了。她吃力地说出第一句话,我们则吃力地分辨她说了什么。她用手拍打覆在肚上的平坦床单,同时低头朝脚的方向看去,然后缓缓问:“我的孩子呢?”
1700651204
1700651205
露西问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一小时后,她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小希宝宝的求生过程要比露西的短,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她仅用了一晚上生命维持器。当小希的头紧贴着露西的胸口时,她听不到过去九个月中如此熟悉的妈妈的心跳声。她妈妈的心脏五天后才恢复正常,再次自主挤压,这样露西就能逐渐摆脱体外膜肺氧合器。五周后,露西出院了,她在家里照顾女儿,憧憬着她们往后共度的岁月。
1700651206
1700651207
我所在医院的大门入口处有一片满是商店、咖啡馆、病人、亲眷、医院护工有时甚至还有鸽子的穹顶空间。在这儿,好消息和坏消息会在家属之间流传,外科医生们坐下来讨论一天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疲乏的夜班护工们在回家之前先喝点价格过高的咖啡。许多事都发生在这里。
1700651208
1700651209
在某次非常繁忙的夜班结束后,我正往医院出口的自动门走去,这时一张熟悉的脸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法官的妻子脚步轻快,面带微笑。距我初次见到法官差不多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当时我担心他的妻子可能还需要来医院照顾他。我清楚法官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可以转出重症监护室,但他的脑部情况并不乐观。他能否认得自己的亲人?能否自己进食、回家,甚至返回工作岗位?
1700651210
1700651211
“他非常感激你们团队付出的艰苦努力,”法官的妻子对我说,“手术过后,我就准备接他回家了,很快他就能上班了!”
1700651212
1700651213
不知道是刚上完夜班的缘故,还是为了熬到回家而摄入大量咖啡因,抑或二者都有,我一时哽咽。眼前这位女士,听到过我太多次的警告,每次我都告诉她,她的丈夫也许熬不过来。如今,他们一家人可以期盼未来了。法官做了一个安装特殊起搏器的小手术,一旦他再次出现异常心律,起搏器就会自动发起电击。这样一来,没有必要从外部进行心肺复苏,也能阻止心脏病复发的恶性循环。
1700651214
1700651215
数周后,我与法官夫妇畅聊了几个小时,谈了谈他发病前后的惊心动魄。当时我们正用救护车将他转移到附近的一间康复医院,法官看着车窗外枝叶葱郁的春树,陷入回忆之中。他上次看到的树还是光秃秃的,冬天的树枝在凛冽寒风下嘎吱作响。而现在,树木繁盛又多彩。法官的生命和记忆都丢失了好几周,这对他的世界观和未来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生命里原先看似理所当然的简单事物中重新发现了美好。光是活着,就足够幸福了。他与一位老朋友重新取得联系,再次去听歌剧,而且决定不让工作占满生命的每一条细缝。在康复医院里,他找回了儿时在寄宿学校才会感受到的事物:想家。法官已经准备好出院了,他也需要出院。一天早晨,在快速做完物理治疗后,他将拐杖靠墙放着,发病以来第一次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行走。然后,他爬上了楼梯的台阶,这些台阶在过去几天里一直是他的劲敌。几个小时后,他已经到家了,祝福卡片环绕在他身边,其中一张是那次庭审中的被告人寄来的。
1700651216
1700651217
1700651218
1700651219
1700651221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第五章 肺
1700651222
1700651223
敞向世界的窗
1700651224
1700651225
“化金为烟之人,寡人见识良多,然你是第一个化烟为金的。”[101]
1700651226
1700651227
这句话是400年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沃尔特·雷利爵士说的,当时雷利将一种叫作烟草的奇异新植物引入了英格兰。这种现代烟草,即红花烟草(N. tabacum),源自公元前6000年的安第斯高地,很可能是在现在的玻利维亚或阿根廷北部。最早在公元前5000年,玛雅人就已经开始出于宗教仪式目的抽食、咀嚼烟草,甚至将其作为灌肠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大陆,但他对这些烟草不感兴趣,直到1492年另一位探险家罗德里戈·德·杰雷兹登陆古巴,烟草的效用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现今我们所熟知的香烟是1830年引入的,当时法国人极爱吸食南美人的“纸烟”。现在我们与香烟之间的关系,和古玛雅人颇有几分相似。抽烟几乎是一种信仰,俨然是一个仪式,又或仅仅是对无聊生活的逃离。
1700651228
1700651229
烟草是世上最危险的植物。从全世界来看,吸烟一直是导致可预防性死亡的祸首。它每年杀死近800万人,其中10%是由于吸入“二手烟”。[102]每5例死亡中就有一例与吸烟相关,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短10年。[103]总的来说,三分之一的重症监护室病人的住院费都与物质滥用有关,占所有费用的40%,而这些被滥用的物质中有15%跟烟草脱不了干系,要知道酒精也就占9%,违禁毒品只占5%。[104]
[
上一页 ]
[ :1.700651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