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65979e+09
1700665979 其他的病毒感染因子也会触发一系列事件,导致胎儿在将来易感精神分裂症,包括疱疹病毒、弓形虫病,以及从猫身上传染来的一种原虫病。弓形虫会侵入孕妇胎盘,使胎儿变瞎或产生智力障碍。将来它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很久以来人们一直知道,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其他的一些入侵因素也可能带来胎儿将来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例如产时并发症。有一些事实很难解释,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生产过程中就更容易患产时并发症。胎儿若是由于先兆子痫而造成在子宫内缺氧,他们将来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正常情况的9倍。医学界同仁小心翼翼地将其称为出生过程中的缺氧性入侵——近乎窒息——这是一个确定的风险因素。再一次声明,它似乎与基因有所关联。如果你有合适的基因,也许你能度过这次缺氧;或者如果你出生顺利,你也可战胜基因带给你的命运。19
1700665980
1700665981 缺氧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说明这个事实,即使双胞胎有着相同的易感基因,也未必有同样的患病风险。在出生前或出生过程中,双胞胎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有可能经历缺氧。这可能说明了为何他们在后来没有都患上该病。
1700665982
1700665983 然而,还有另一个更加有趣的可能性。引起艾滋病的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意味着当你感染上艾滋病的时候,带有这个病毒的基因就会融合进你的一些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因为这是在血液细胞中发生,而不是在精子或卵子中,所以这样的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但是在遥远的过去,而且不止一次,一种类似的逆转录酶病毒曾感染了生殖细胞。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人类基因组包括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许多不同复本,它们形成了感染性病毒颗粒。它们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是寄生性的入侵者,我们会将其遗传给后代。事实上,这些病毒基因组的简化和缩减版,存在于我们基因组中最普遍的序列中;它们就是所谓的“跳跃基因”,几乎组成了我们DNA的1/4。从DNA层面看,我们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与病毒颇有渊源。
1700665984
1700665985 幸运的是,病毒DNA受到软禁,由一种称为甲基化的机制予以关闭。但是,这样的风险一直存在,一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逃脱出去,产生病毒并从内部入侵细胞。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那医疗效果就够糟糕了;但是这有助于考虑,它可能会对先天后天之争造成什么样的哲学上的损害。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就像其他任何病毒一样,但是它产生于基因内部,并以一套基因的方式由父母遗传给子女。它更像是一种遗传疾病,但表现得像是传染病。
1700665986
1700665987 几年前,证据得以显露,这样一个偶然事件还可以准确地解释多发性硬化症(MS)。MS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完全不同,但两者也有一些巧合之处。它们都暴发于成年早期;它们都更频繁地发生于出生在冬天的人身上。加拿大科学家帕罗米达·德布-林克(Paromita Deb-Rinker),对3对同卵双胞胎的DNA进行分析,这3对双胞胎全是其中一个患精神分裂症,另一个没有患病。通过比较患者和正常者提取出的DNA,她发现,在双胞胎患病者的体内,有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动更加频繁,或存在于更多的复本中。2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尤肯(Robert Yolken)和他的同事们也致力于找寻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活动迹象。他们检测了一些人的脑脊髓液,其中35例新近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自德国的海德堡,20例已患病多年的患者来自爱尔兰,以及30个来自两地的健康的人。10例德国海德堡的患者和1例爱尔兰患者体内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活动很活跃,而健康者的体内则没有该病毒基因活动迹象。此外,表现活跃的逆转录酶病毒和有关多发性硬化症的病毒,都来自同一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家族。21
1700665988
1700665989 这一切还不足以证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与疾病具有相关性,更不用说它是引发疾病的原因,但这的确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一种联系。如果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确实可以引发精神分裂症,那也许是因为它们受到子宫里流感病毒的触发,也许是因为在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过程中,它们干扰了其他基因,于是这便可以解释,精神分裂为何既具有很高的遗传度,又在不同人体内与不同的基因有明显关联。
1700665990
1700665991 发展的过错
1700665992
1700665993 第五位证人呈上一只小鼠。这不是一只普通的小鼠,1951年的某段时间里,它在笼中的行为异常古怪。小鼠以一种“摇摆”的方式移动,似乎在跳舞(但是请不要把它和我在第2章里提及的日本华尔兹鼠混淆)。一位科学家恰好注意到这个现象,并通过回交验证很快证实,它源于这只老鼠从其父母那里遗传的一个单基因。这只摇摆小鼠的大脑有一些混乱,主要是因为一些细胞层本应在内部,却来到了外部。1995年,研究者将这个“摇摆”基因定位在小鼠的5号染色体上;人类中的对等基因很快在1997年得以发现,它位于7号染色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与老鼠的那种蛋白质有94%的同源性。这个基因非常大,由超过12000个字母组成,可至少分为65个独立的“基因段落”,即外显子。后续实验显示,该摇摆蛋白质对小鼠胎儿和人类胎儿的大脑组织都十分重要。通过指示神经元哪里该长,什么时候该停,它指导大脑中各层结构的形成。
1700665994
1700665995 那么这一切与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关系呢?1998年,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测量了一些死亡不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摇摆蛋白量,并发现它是正常死者大脑中该蛋白量的一半。22一个新的潜在嫌疑犯登上了台。精神分裂的一个特征是紊乱的神经细胞迁移,摇摆蛋白便是神经细胞迁移的组织者之一。它还有助于维持突触形成所在的“神经树突棘”,因而一点儿不足便会导致突触出现问题。对于流感理论的信奉者来说,很显然,导致小鼠大脑中摇摆基因表达暂时减少50%的方式之一,就是用人类的流感病毒对它进行一次胎前感染。23换句话说,摇摆基因似乎与精神分裂的其他理论紧密相连。24
1700665996
1700665997 可怜的摇摆小鼠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许它可以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动物范例。只有当小鼠从父母双方那里都遗传到这个有问题的基因时,它的摇摆行为才显现出来。如果它只有一个有问题的基因,这只小鼠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它并非真的正常。它穿过迷宫的速度明显更慢,在任何任务中均比不上正常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它不太善于交际。
1700665998
1700665999 这很难说是啮齿目动物的精神分裂症,但也许有几分相似。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认为摇摆蛋白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的希望开始破灭,因为这时在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在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家庭中发现了人类的摇摆舞者。在这两个家庭里表亲通婚,这样的婚姻将摇摆基因的所有出错版本汇合到一起,因而导致了一种无脑回畸形伴小脑发育不全(LCH),它在人出生后的四年内通常是致命的。如果遗传的摇摆基因缺陷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那么你会推测,这些不幸孩子的一些未受感染的亲戚们将来也会患上该病,因为他们体内的基因产生了突变。但是迄今为止,这两个家庭内还没有任何精神分裂症患者史,尽管研究者对沙特阿拉伯的家庭还没有仔细研究。再一次声明,就如同精神分裂症研究中常出现的那样,一个有前景的开始最后以灭亡而告终。摇摆蛋白的减少是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也许是一个关键的部分,但可能不是它的一个主要原因。25
1700666000
1700666001 古怪的是,摇摆蛋白减少不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它在严重的两极型忧郁症和自闭症患者那里也很常见。摇摆蛋白的减少似乎会导致不同的大脑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取决于其在大脑中的位置,或在发育中具体什么时期发生。摇摆和流感都指向子宫里发生的事件,初看上去令人费解,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最典型特征就是成人疾病。虽然回过头来看,后来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会表现出焦虑、行动缓慢和语言理解能力差,26但大多数人是在青春期之后才发病的。一种疾病是如何由子宫内的因素导致,却到了成年以后才爆发呢?
1700666002
1700666003 神经发育模式试图来解答这个谜题。1987年,丹尼尔·温伯格(Daniel Weinberger)提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大脑功能紊乱不同,因为它的症状出现之时原因已经不在那儿了。很早的时候损害便已经发生,但直到后来大脑成熟发育后,病症才得以显现;这就是说,早先影响的“面具”在后来成年期发育后才得以揭开。与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氏舞蹈症不同,精神分裂症不是脑部功能退化,而是一种大脑发育疾病。27例如,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大脑发生广泛的改变。它的许多线路首次遭到隔离,许多联结则被“修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减少,只留下最强的突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也许由于多年前突触发育不良,结果在前额叶皮层发生了太多的修剪;也许是因为只有极少的神经元迁移或延伸到目的地。这将会导致很多基因减轻或加重这种效果,或仅仅是对此做出回应,也许它们因而被定名为“精神分裂基因”,但它们更像是症状而非基因。在影响人类早期发育的基因中,我们必须要找到引发精神分裂症的“真正原因”。28(也许这不是巧合,精神分裂症暴发之时,恰逢年轻的男男女女之间展开激烈竞争,以求在一个陌生的成人世界里争到立足之地,并赢得配偶的时候。)
1700666004
1700666005 大多数科学家们同意,在这层意义上,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器质型疾病,一种发育疾病,一种第四维度的疾病——时间的维度。这是由于大脑的正常生长过程和分化过程中出了差错。它还有力地提醒人们,和飞机模型不同,身体和大脑不是制造出来的。它们是长成的,这个生长过程受到基因的指导。但是那些基因彼此回应,对环境因素和偶然事件也做出回应。说基因是先天性的,余下的是后天性的,这样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基因是后天表达自己的手段,就如同基因也是先天表达自己的手段一样。
1700666006
1700666007 饮食的过错
1700666008
1700666009 当一切意见趋于一致时,没有哪个热爱科学的人会觉得高兴。第六位证人的出现扰乱了这种一致性。他相信基因、发育、病毒和神经传递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作都起了一定作用,但没有哪一个可以解释其根本原因。这一切都是症状而已。他主张,理解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在于我们的饮食。尤其是人类大脑发育极其需要一些脂肪,也就是必需脂肪酸;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大脑比平常人更需要这些脂肪酸。如果他们的饮食中这些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足,他们就会患上该病。
1700666010
1700666011 1977年2月一个非常寒冷却晴朗的日子里,一位英国医学研究者走在蒙特利尔,忽然灵感一现。大卫·霍罗宾(David Horrobin)一直试图找出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奇怪事实,将这些碎片组合并拼成这张心理拼图。这些碎片全都涉及该病的一些常被人们所遗忘的而且是非精神性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少得关节炎;第二,他们对疼痛极度不敏感;第三,他们的精神错乱有时出现暂时性的好转,那是在他们发烧的时候(令人惊讶的是,疟疾曾被用来治疗过精神分裂者。的确有效果,但只是暂时的)。在霍罗宾的头脑里,该拼图的第四块碎片是新的。他不久前注意到,一种名为烟酸的化学物质,它被用于治疗高胆固醇。此种物质会引起平常人皮肤发红,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却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9
1700666012
1700666013 忽然之间,这些碎片各就各位,完成了一幅拼图。皮肤发红、关节发炎和疼痛反应都取决于从细胞膜释放的脂肪分子,该分子称作花生四烯酸(AA)。它们被转化为前列腺素,因而导致发炎、发红及疼痛等现象。同样,发烧也可以释放出AA。因此,也许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从细胞膜释放出正常的AA,于是这引发了他们的精神问题,同时也对疼痛、发炎和发红具有抵抗力。只要给患者打一剂发烧药,将他们体内的AA浓度提高至正常人一样,那么他们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大脑功能。霍罗宾适时地将这一假说发表在《柳叶刀》(Lancet)上,坐等赞美和掌声,结果却迎来鸦雀无声。当时,精神分裂症方面的专家过于沉浸在多巴胺假说里,压根无视任何别的理论,更不用说去思考它是否正确。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大脑疾病,那么它与脂肪之类的又能有什么关联呢?
1700666014
1700666015 霍罗宾喜欢挑战传统智慧,有着大无畏的勇气。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证据可以用来支持他的预想。很快,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AA不足的报道问世,同时报道的还有AA氧化速率的提高。具体的细节渐渐从无知之雾中浮现出来,告诉人们,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也许是AA从细胞膜轻易漏掉了,也许是曾释放出的AA难以再次融合到细胞膜里,也许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酶出了问题,酶是由基因合成的;因而霍罗宾也乐于给基因安排一个角色,认为其使一些人易于患上精神分裂症。但是在描述该病以及治疗方面,他坚信,饮食发挥了作用。
1700666016
1700666017 这时有必要写一篇冗长的学术专题论文,来解释脂肪和脂肪酸的本性和功能。但我担心读者们不会买这本书了,因为读者可能会喜欢生物化学。因此我打算将有关脂肪的一些重要事实浓缩成简单的几句话。一个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由一个外膜包裹在一起,这层膜大体上由富含脂肪的分子即磷脂构成。一个磷脂分子就像一只三齿餐叉,每个齿代表一个长脂肪酸。从饱和脂肪酸到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几千种不同的脂肪酸可供选择,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特征就在于它们会形成更灵活的齿。这一点在大脑中尤其重要,因为大脑中每个细胞的外膜不仅形状复杂,而且要随着细胞间联结的增加或减少迅速变化。因而,大脑比其他组织需要更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脑干重的大约1/4由四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它们被称为必需脂肪酸(EFAs),因为我们那粗心大意的祖先从未发展出一种从头制造它们的能力;必需脂肪酸源于食物,由简单的藻类和细菌构成的食物链一步步发展而来,然后再制造出它们。如果一个人的饮食富含饱和脂肪酸,却匮乏多不饱和脂肪酸,最终他的大脑细胞膜会比那些食用许多富含脂肪酸的鱼类的人的大脑细胞膜缺乏灵活性(这并不能解释为何挪威人和日本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少,尽管那里人们的传统饮食以鱼类为主)。
1700666018
1700666019 让精神分裂症患者摄入必需脂肪酸,这可以检测对霍罗宾的观点是否正确。他的同事马尔科姆·皮特(Malcolm Peet)和其他人开始着手做这个实验。实验结果虽未造成轰动,但也鼓舞了人心。每天摄入大量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确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在印度新近诊断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让他们摄入4种主要必需脂肪酸之一的EPA,进行的双盲实验效果显著(在实验未结束之前,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到底哪些病人服用了药)。这些患者中有10个人不再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疾病了;有29个测试对象服用了无效对照剂,他们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EPA抑制了从神经细胞膜中移除花生四烯酸的酶;因而它保留了细胞膜中的AA。由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许多可怕的副作用,从精神萎靡和体重增加到帕金森症表现出的症状,这个新发现无疑令人兴奋。
1700666020
1700666021 脂肪酸理论并不是各种基因假说的对手。精神分裂症的许多神经症状都与脂肪酸有所关联。我们知道,必需脂肪酸用于调节青春期神经元联结的修剪。女性善于从饮食中摄入相关物质来制造必需脂肪酸,因而患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比男性少。怀孕过程中的饥饿,胎儿出生过程中的缺氧,压力以及流感传染,都会降低大脑发育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摄入量。流感病毒确实抑制了AA的形成,也许是因为AA是身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
1700666022
1700666023 脂肪酸理论还有更多的直接证据,来自涉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实际存在的基因,其中包括磷脂酶A2基因,这种蛋白负责移除磷脂叉中间的齿,它通常是一种必需脂肪酸;还有apoD基因,类似于一台运载卡车,将脂肪酸输送到大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涉及该病最多的大脑区域即前额叶皮层里,这种基因的活跃程度是正常人的3倍,但在大脑中其他区域或身体中却不是这样。这似乎是前额叶皮层知道自己缺少脂肪酸,于是刺激apoD基因的表达,以求补偿。(顺便提一句,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联结研究认为该染色体上没有“精神分裂基因”。)氯氮平成为抗精神分裂症有效药物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激发apoD基因的表达。霍罗宾的假说是,若要患上精神分裂症,你需要有两种遗传缺陷:一个减弱了将必需脂肪酸融入细胞膜的能力;另一个则轻易漏掉必需脂肪酸(每种缺陷都需受到若干基因的影响)。即便有了这些遗传缺陷,一个外在的事件也是触发精神崩溃的必要因素;而且其他基因可以改变或禁止其带来的影响。30
1700666024
1700666025 疯狂自有道理
1700666026
1700666027 精神分裂症近乎同样普遍地存在于全世界各地以及各个民族中,大约每100人中就有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是在澳大利亚土著中还是在因纽特人中,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形式都完全相同。31这一点并不寻常;许多受到遗传影响的疾病,要么为一些特定民族所特有,要么在一个种群中比另一个种群中更为普遍。因此这意味着,也许预先决定一些人将来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突变早在远古时期便发生了,远在非非洲人(non-Africans)离开非洲之前,然后扩散至全世界。由于患精神分裂症并不利于生存,更别提成功地养育子女了,因此这样的普遍性才令人困惑:为什么这类基因突变没有消亡呢?
1700666028
[ 上一页 ]  [ :1.7006659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