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74926
为了向读者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为了帮助自己厘清头绪,许多研究者都绘制了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图解,特别是脊髓的反射弧的图解。这些图解没有被附加任何隐喻,它们不是“连线图”,这个隐喻要在几十年后才会出现。但这些图解上添加了一些箭头,用来表示不同的神经中枢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700674927
1700674928
例如,夏尔科在1886年展示了一幅图,图上是我们在听到、说出、看到或书写单词“cloche”(钟)时所涉及的各个中枢。不同中枢之间的联系,包括图顶部标注为“IC”的部分(意思是“智力中枢”),基本上都是凭空想象的。然而由于这种图解展示了某种特定的缺陷可能存在于哪个层次,因此它也可以作为或大胆或鲁莽的外科医生探究病人的脑的指南,指导医生在何处寻找肿瘤,以及在何处(或不该在何处)进行切除手术。在此十年前,费里尔曾用箭头表示过“向心或离心的方向”,分别指神经纤维从外周向中枢流动和从中枢向外周流动。[50] 然而归根结底,这只不过是一张高度简化的解剖图罢了。对于这些中枢中到底在发生什么,或者到底是什么在向心和离心神经中移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建立模型或者假说的东西。
1700674929
1700674930
谢灵顿的图解比费里尔的图解晚了30年。通过使用正号和负号,他在图解中引入了抑制,并试图用基本上是代数的术语来描述反射功能(在这里是膝跳反射):
1700674931
1700674932
1700674933
1700674934
1700674935
夏尔科在19世纪70年代绘制的脑的不同区域的连接图。不同的缩写代表的是夏尔科假设的不同的“中枢”。每个“中枢”都有一个功能(视觉、听觉、听觉记忆等)
1700674936
1700674937
如果我们用正号(+)来代表一个兴奋性的末端效应,用负号(-)来代表一个抑制性的末端效应,那么搔反射这样的反射就可以被称为“双符号反射”,因为即使是在施加兴奋性刺激的过程中,这个反射也会先产生兴奋性的末端效应,然后产生抑制性的末端效应。[51]
1700674938
1700674939
1700674940
1700674941
1700674942
费里尔(上)和谢灵顿(下)绘制的脊髓图解,可以看到对箭头和正负号的使用
1700674943
1700674944
想要把这个图示与实际的神经活动对应起来,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关脑功能的基础模型,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尽管电刺激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里众多发现的核心,但电刺激通常只是被看作一种更微妙、更精确的刺激方式,可以用来揭示脑的功能。要想让潜藏的奥秘变得明晰,要想正确地理解神经活动,要想在脑的工作机制的全景图上补上脑活动基础的空白,科学家必须首先搞清楚脑实际上是由什么组成的。
1700674945
1700674946
[1] Diamond, S., et al. (1963), Inhibition and Choice: A Neurobehavioral Approach to Problems of Plasticity in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Row); Smith. R. (1992a), Inhibition: History and Meaning in the Sciences of Mind and Brai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700674947
1700674948
[2] Smith (1992a), pp. 80–81.
1700674949
1700674950
[3] Ibid., p. 77.
1700674951
1700674952
[4] 克洛德·贝尔纳(1813—1878),法国生理学家,最早倡导用双盲实验来确保科学观察客观性的学者之一。——译者注
1700674953
1700674954
[5] 这些引述来自 Sechenov, I. (1965), Reflexes of the Brai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p. 19, 86。
1700674955
1700674956
[6] Young (1990), p. 205.
1700674957
1700674958
[7] Sechenov (1965), p. 89.
1700674959
1700674960
[8] Maudsley, H. (1867),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Mind (New York
:Appleton), p. 83.
1700674961
1700674962
[9] Ferrier (1876), p. 287.
1700674963
1700674964
[10] James, W. (1890),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2 vols. (New York: Holt), vol. 2, p. 68.
1700674965
1700674966
[11] Smith (1992a), pp. 132–3.
1700674967
1700674968
[12] Diamond et al. (1963), p. 41.
1700674969
1700674970
[13] Smith (1992a), p. 134.
1700674971
1700674972
[14] McDougall, W. (1905),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London: Dent), p. 103.
1700674973
1700674974
[15] Diamond et al. (1963), pp. 40, 45.
1700674975
[
上一页 ]
[ :1.7006749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