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75119e+09
1700675119 卡哈尔绘制的视网膜图解。光线从顶部进入视网膜,到达标记为“A”的视网膜细胞
1700675120
1700675121 通路都是单向的,即从“感觉”(sensory)细胞到“运动”(motor)细胞,再从运动细胞到肌肉,方向绝不会与此相反。例如,运动细胞永远不会直接唤醒感觉细胞,而是通过放电产生身体的动作,由身体动作产生流入电流,通过这些电流来激活感觉细胞。感觉细胞总是或通常倾向于向运动区放电。让我们把这个方向称为“正方向”。我把这个规律称为假说,但实际上它是不容置疑的真理。[25]
1700675122
1700675123 为了强调他的观点,詹姆斯用了一些图示来说明不同细胞类型的组织结构。在这些图中,细胞与细胞间都形成了连接,就像在一个网络中一样。和卡哈尔一样(但比卡哈尔早一年),威廉·詹姆斯也使用了箭头来表示假设的神经电流的方向。
1700675124
1700675125 虽然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但卡哈尔有关整个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的观点却远远不是机械的。树突复杂的分支模式表明,其功能可能涉及多个可供选择的通路,这取决于卡哈尔所谓的“敏感印象”(sensitive impression)的强度。卡哈尔认为,弱兴奋将直接传递到网络中,而强兴奋则可能通过树突分支传播到邻近的细胞,结果是“整个对侧短分支系统都将受到影响”。[26]
1700675126
1700675127 尽管卡哈尔强调了神经元不同部分的功能与电报系统的工作方式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接收→传输→发布),但他认为电报并不是研究脑工作机制的一个好模型。[27] 他对胚胎发育的研究告诉他,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不仅来自它所包含的单元的数量,还来自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而这些连接会随着经验(experience)[28] 而改变。卡哈尔认为,经验会使“原生质体和附属的神经分支系统发育得更完善”。这不仅适用于加强现有的联系,也适用于“创造全新的细胞间的连接”。[29] 卡哈尔声称,学习可以使连接得到加强,并且揭示了比利时科学家让·迪莫尔(Jean Demoor)所谓的“大脑神经元的可塑性”(plasticity of cerebral neuron)。[30] 卡哈尔意识到,这种可塑性意味着如果只把脑看作一种电报系统,那么能够获得的理解将十分有限:
1700675128
1700675129 电报系统是事先建立的一个连续的网络,在这种电报线组成的网络中,既不能创建新的节点,也不能创建新的线路,因此这个网络是刚性的、不可变的,不能被更改。而人们普遍认为,通过精确的心智锻炼,思想的器官在一定限度内是能够被塑造并变得完美的,至少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如此。这与电报网络的特征是相冲突的。
1700675130
1700675131 卡哈尔无法找到任何更复杂的技术隐喻,因此只好退回到用其他形式的生命物质来描述脑:
1700675132
1700675133 冒着做牵强比较的风险,我提出以下想法:大脑皮层就像一个拥有无数树木的花园,锥体细胞就是树木,通过精心栽培,树木可以形成更多的枝丫并扎根更深,产生更多样、更美的花和果实。[31]
1700675134
1700675135 其他思想家则不怯于使用更现代的技术隐喻来解释脑能够做什么。在他为卡哈尔1894年出版的《神经系统结构的新概念》撰写的前言中,法国解剖学家马蒂亚斯·杜瓦尔(Matthias Duval)指出,神经细胞的独立性意味着神经系统及其所体现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被塑造的:
1700675136
1700675137 在它们的路径中,传导和联系的神经通路似乎被赋予了无数的转换开关,因此我们看到,练习能够加强某些更具体的神经通路的传导,这些神经通路与那些我们习得的技能相对应。[32]
1700675138
1700675139 杜瓦尔的想法是,具有转换开关功能的有机结构可以使解剖学上固定不变的结构在功能上具有可塑性:根据经验的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切换到不同的通路上去。这是在神经系统的组织方式这个话题上,我发现的最早的涉及转换开关的说法,尽管这个词在电学领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
1700675140
1700675141 两年后,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他的文章《物质与记忆》中使用了一个类似的现代隐喻来解释脑可能的功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柏格森此举主要是为了淡化脑的重要性,因为他对心智的本质持唯心主义的立场,拒绝承认思想和脑活动是一回事。但他认为脑功能和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技术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似性,这一点很有启发性。柏格森写道:
1700675142
1700675143 脑只不过是一种中央电话交换机:它的职责是允许或延迟通信……它的确构成了一个中枢,在那里,来自外部的兴奋与某一个运动机制产生联系,这个过程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被规定好的。[33]
1700675144
1700675145 当柏格森使用这个类比时,电话交换机已经被应用了大约20年,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呼叫人拿起电话时,交换机上代表呼叫人号码的插槽上的一盏灯就会亮起来。操作员会手动将电缆的一端插入插槽中,并要求呼叫人报出想要拨打的号码,然后将电缆的另一端插入对应的插槽中。如果被呼叫号码位于该交换区域内,那么就插入对应于呼叫号码的插槽中,如果被呼叫号码位于更远的交换区域,就插入对应于更远交换区域的插槽中,并重复以上操作。
1700675146
1700675147 通过英国最完善的公众科学讲坛——英国皇家研究所圣诞讲座,电话交换机和脑之间的相似性在公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亚瑟·基思(Arthur Keith)教授就“人体的引擎”这一主题做了一系列演讲。这些讲座的听众主要是孩子,所以基思的讲解相对简单。在关于神经系统的演讲中,基思将脑中的细胞与电话交换机操作员进行了类比,认为两者都是“中继单元”。[34] 在更进一步的比较中,基思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射活动或反应上,包括挠痒痒的效果,以及眼睛通过流泪去除灰尘颗粒所涉及的一系列反应。当基思试图揭开随意行为的神秘面纱时,他使用了一个脚被石头硌痛的人把石头从鞋中移去的例子。但他并没有真正解释任何事情。在描述了疼痛信息如何到达脑之后,他继续讲道:
1700675148
1700675149 为了缓解疼痛,大脑皮层的“驱动细胞”必须启动……它们控制着局部交换系统中的驱动单元并把它们的活动集中到一起,使肌肉发动机执行由皮层交换系统内的操作所决定的动作。[35]
1700675150
1700675151
1700675152
1700675153
1700675154 基思对脊髓(右)和电话交换机(左)的比较
1700675155
1700675156 这些叙述并没有解释清楚驱动细胞是怎么知道该如何缓解疼痛的,它们是如何在众多可能的活动模式中进行选择的,或者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它们的疼痛缓解行为。此外,尽管脑将信息传递到合适的目的地这一观点似乎很有说服力,但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这意味着每个细胞只与另一个细胞形成连接,而且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线性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这种看法非常幼稚。
1700675157
1700675158 然而,基思这些更进一步的隐喻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比较,他讲清楚了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它们分别扮演着电话话筒、输入和输出信息、中继单元或转换开关的作用。这个科普传播的例子表明,随着解剖学知识的增加和更复杂的当代技术的出现,人们对脑功能的看法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1700675159
1700675160 1899年,卡哈尔大胆地提出了人脑中那难以描述的复杂细胞网络可能是如何产生意识的,他没有使用任何技术隐喻:
1700675161
1700675162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的树状分支中引发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接下来以理化刺激的形式作用于其他神经元的原生质,从而在这些神经元中产生新的电流。因此,意识状态和这些神经末梢在神经元中引起的化学变化存在精确的联系。[36]
1700675163
1700675164 尽管这种说法如今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但对卡哈尔来说,它更像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科学解释。他无法提出任何机制或类比来帮助说明化学变化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坦率地说,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太多进展。
1700675165
1700675166
1700675167
1700675168
[ 上一页 ]  [ :1.7006751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