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80806
也就是说,没有杏仁核的人就会不知道什么是恐惧。这个案例一出来,神经科学界就沸腾了。做表情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研究杏仁核了(因为公认负责表情识别的区域还有其他部分),即使以前不是搞这块儿的,也摩拳擦掌想去沾个边。2013年2月的时候,S.M.恰好在伦敦大学学院做实验。当时我们上课恰好学到她,简直像大明星一样,好想去“追星”。
1700680807
1700680808
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什么是“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具体来讲,病人可以识别其他的表情,如这五个基础表情,但唯独不能理解、不能识别、不能解释什么是恐惧。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让S.M.画六个基础情绪的表情,在表达“恐惧”时,她表示不知道如何表达,最后决定画一个在爬的婴儿。这说明S.M.对恐惧的理解和表达都有问题。而在画其他五个基础表情(高兴、悲伤、惊讶、愤怒、厌恶)的时候,她的理解和表达都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1700680809
1700680810
人们老是说恐惧才是我们自身最大的敌人,这样不知何为畏惧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1700680811
1700680812
实际上,失去恐惧的本能的人,往往无法识别危险、恶人。这些病人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一看就是坏人的人,也会非常信任。虽然这么说很泼冷水,但是现在的社会,如果随便相信陌生人,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
1700680813
1700680814
1700680815
1700680816
1700680818
大脑使用指南:其实你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FIVE 加上神经科学的光环,是科幻,还是未来?
1700680819
1700680820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神经科学在过去不到一百年里已有了不少发展。
1700680821
1700680822
当今大众认为如同科幻的技术,读心术、预知未来,甚至近两年被媒体炒的很热的换头术。
1700680823
1700680824
这些类似于科幻的技术,到底离我们多远,媒体的报道又有哪些真真假假?
1700680825
1700680826
1700680827
1700680828
1700680830
大脑使用指南:其实你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读心术真的可以实现吗?
1700680831
1700680832
难易程度
1700680833
1700680834
当然可以。
1700680835
1700680836
这本小书你已经读到这里,不觉得神经科学中很多工作都是在给“知道一个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做铺垫吗?
1700680837
1700680838
之前有出版社问我,神经科学这么厉害,那你能不能写一本专门讲微表情的书呢?毫无冒犯之意,不过我当时真的没忍住笑。别老想着什么《FBI教你读心术》《别对我说谎》啦。那真的不算什么读心术,只是些通过一些固定的行为规律让你稍微对别人的话语和表情更加关注,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表达罢了。虽然这么说听起来很狂妄,但我觉得,从某个程度来讲,人心并不难懂,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共同的。只是大多数人平时不注意观察,也来不及总结罢了。
1700680839
1700680840
1700680841
1700680842
1700680843
而真正的读心术,不仅仅是一台测谎仪,而是跨过容易控制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直接从大脑里看到你那些飞逝的思绪:每一刻你在想什么,脑海里在想象怎样的画面,甚至记录下你的梦境,你醒来之后还能看看自己遗忘的梦境……
1700680844
1700680845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开始尝试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科学家想要试试,能否找出一张图片,将一个人看着这张图片时所得到的大脑扫描图与这张图片之间的关联找出来98(见下图)。详细一点说,你看着一张图时,大脑视觉皮层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被激活,即使隔天你再来看,相关的区域应该基本是稳定的。而看另一张图时,就会扫描出一些不一样的活动。那有没有可能,通过解读大脑扫描图,来解析你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呢?
1700680846
1700680847
1700680848
1700680849
1700680850
2008年的时候,来自日本京都的一些科学家尝试通过分析脑电波来解析梦境 99。他们让志愿者睡3个小时,因为梦很容易被遗忘。他们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志愿者唤醒,问他们有没有做梦,做了什么梦。每小时里每个志愿者大概会被叫醒10次,大概有6~7次会有关于梦的特征。这样重复一两周,最后科学家就得到了大概200个梦的片段以及相对应的脑电波。(吐槽:没睡几分钟,就被叫醒,3个小时里就有30次。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痛苦的实验了。这些志愿者都是勇者!)
1700680851
1700680852
通过分析志愿者的描述,他们将所得到的梦大致分为20个种类,像是“女人”“电脑”“车”——这些都是比较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之后,当这些志愿者醒着的时候,再给他们看和这些种类相关的图片,从而采集到相对应的视觉活动。通过分析和对比睡梦时和实际看到时的大脑活动,他们建立了一个模型,并通过这个模型去预测在叫醒志愿者的9秒钟之前,这名志愿者到底有没有在做梦。准确率还不算太低,有75%~80%。
1700680853
1700680854
同年,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的Jack Gallant(杰克·加兰特)的团队做了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视觉信号解析器,能够通过分析大脑扫描图,推测出当时志愿者在看120张图中的哪一张。之后甚至还能够通过大脑扫描图,勾勒出当时看着的图像的轮廓。
1700680855
[
上一页 ]
[ :1.700680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