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86294e+09
1700686294 两百年前,歌德把蓝色描述为一种“消退”的颜色,与之相对的红色则是“穿透器官”的颜色。黄色的波长相对较长,给人的基本感受是令人兴奋。多项心理研究表明,黄色的刺激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并因此能振奋精神。与之相对,绿色激活位于视网膜中央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的中波段光谱。12 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绿色光位于光谱的中央,所以看到绿色光时眼睛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调节,据此可以推论绿色光更容易让眼睛休息和放松。
1700686295
1700686296 此外,当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形成对比时,也会影响唤醒水平。红光的波长要比蓝光长,人们认为当涂有红色和蓝色的方格相邻放置时,由于两种颜色波长的差异 ,会使这两个方格看起来距离不同。13 因此,颜色本身就可以因其物理特性(以一种最抽象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意识,而不是因为在日后生活中可能产生的任何心理上的“认知”关联。
1700686297
1700686298 在神经元水平上,可能正发生着什么呢?不同的颜色通过直接对唤醒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改变大脑中心那些不同化学物质的释放水平。因此,这些遍布全身的化学物质最终通过改变“水潭的黏度”,对神经元集合形成的难易度进行调节。水潭中的水是否很容易就能产生涟漪是一个关键因素。相比于纯净、清澈的水,浓稠、污浊的液体作为传导介质其效率较低,会减缓涟漪扩散的速度。因此,产生于大脑中心,且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家族能够决定神经元集合招募的难易程度,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某个颜色所引发的兴奋或抑制的程度。
1700686299
1700686300 接下来是投掷石头的力度。波长固定的某种颜色依然可以在亮度上发生变化。尽管同样是红色,浅红色斑块所产生的刺激却无法比拟明亮耀眼的红色所产生的刺激。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颜色可以通过自身的心理物理特性,以两种方式激活意识:第一种方式是由波长通过不同的化学调节物质(水潭中水的黏度)决定唤醒水平,而第二种方式是颜色的明度(投掷石头的力度)。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是什么决定了石头的大小,即颜色的特殊意义?
1700686301
1700686302 毫不意外的是,人类对颜色的反应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反应完全不可能在关于“丰富环境”的动物研究中得到检验。举例来说,正如脑成像技术显示的那样,光的光谱特性能调节人类大脑的情绪反应。研究者将被试置于能引发情感的声音刺激中,在持续四十秒的蓝绿光交替照射条件下,对被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14 当被试接受绿光照射时,其大脑中与情感体验相关的脑区(杏仁核与下丘脑)表现出功能连接的增强,而在蓝光的照射下,另一片区域(海马体)则出现更强的反应。由于海马体对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蓝光促进情绪增强和记忆加工,以此促进大脑对情绪挑战的快速反应,进而帮助机体适应环境。这样一种解释有过于简化之嫌,毕竟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脑区并不是独立的微型大脑,但这项研究至少表明,不同的颜色能凭借其各自的认知作用,分别影响大脑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1700686303
1700686304 事实上,在实验室环境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提取出这种由纯色直接产生的效果(即投掷石头的力度和水潭中水的黏度)。从深层关联来看,每种特定的颜色都会影响神经元之石的大小。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后天神经元连接,将是决定最终意识程度的重要因素。颜色的许多作用将由颜色和个人环境间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关联进行中介。例如,如果人们普遍认为红色能提高人们的注意力,那是因为红色与人们看到交通信号灯后猛踩刹车之间有关联,或是它与其他禁止进入的标识以及各种危险情况或危险物有关。然而,如果人们最初选择红色作为警示信号,恰恰是因为红色对脉搏、心率等产生的直接生理影响,那么想把感觉从认知中区分出来便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调节物质提高了唤醒水平,所产生的效应与特定颜色关联又相互影响,二者是互相强化的关系。
1700686305
1700686306 在红色这个例子中,在颜色确实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这一前提假设下(不论这种提高是由于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学习因素),红色产生的总体效应是提高了人们在涉及对细节进行注意(集中性注意)的认知任务中的表现。然而,与此同时,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更加警觉、紧张以及风险厌恶倾向,并因此表现出更低的积极性。个体在任务中的表现水平也会随之下降。毕竟,我们不仅注意那些令我们感兴趣或能带来潜在好处的刺激,我们同时也会注意那些可能伤害我们的刺激;当这些威胁出现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对风险,而不是积极地主动出击。与此同时,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中包含有大量的绿色,它代表着我们在森林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着水的存在。从最原始的层面上讲,我们在看到绿色时会感到安心。此外,一种更负面的表达是,绿色可以传递乏味的感觉,因为绿色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颜色。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很容易把蓝色与海洋和天空联系在一起,因此蓝色唤起了人们开放、和平以及宁静的感觉。
1700686307
1700686308 众所周知,颜色也会通过这种认知关联影响消费者的行为。15 在大公司的标志上,最常见的颜色是蓝色,例如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的图标,这种颜色相应地与可靠和能力相联系。16 由于蓝色与水相关,因此它最适用于那些功能性产品;而红色则与地位相关,是像跑车这样的奢侈商品常选用的颜色。17 英国医生哈维洛克·艾利斯(Havelock Ellis)在《红色心理学》(1900)一文中写道:“在所有的颜色中,毫无疑问,红色拥有最强烈的情感基调。”此后,红色这种单一的颜色成了迄今为止人们研究的最为深入的颜色。从包含了诸多生死含义的血液,到泄露了愤怒或尴尬之情的面红耳赤,再到水果成熟后的颜色,红色比其他大多数颜色都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可能具有更多的神经元连接)。18
1700686309
1700686310 但颜色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可能其更令人着迷的特征并非颜色是如何进入人们的意识的,而是颜色随后导致的某类 反应。例如,如果手头的任务需要个体保持高度警觉的注意,如记住某些重要的信息或是理解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那么红色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红色会激活某种回避反应,这种反应可能特别适合情境。19 但如果你是要在家里或办公室努力营造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以促进有创造力的行为表现,那选择红色就不合适了。
1700686311
1700686312 一项在温哥华尚德商学院开展的实验中,20 为了研究颜色对人类创造力的潜在影响,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的测试来评估不同的心理属性。其中一个简单的词语再现测试是在不同颜色的背景屏幕上显示词语,在红色背景上展示词语能促使被试在展示之后回忆起更多的词语。一项校对测试要求被试对比几段文本并指出它们是否相同。结果再次表明:在电脑中红色背景下显示的文本可以使被试在正确率上有更好的表现。然后,更重要的是,被试接受了一项测试,这项测试要求被试对一些日常用品尽可能多地列出用途,而主试会根据被试列出用途的数量和创新性对其进行打分:这是对创造力的评估。结果显示,测试中的背景色并不影响被试列举出物品用途的数量,却能 提高所列举用途的新颖程度,即被试所提供答案的“创新性”。这次是蓝色背景让被试产生了更有想象力的答案。
1700686313
1700686314 在远距离联想测验(在第三章中首次出现)中,首先给出三个词语,被试要写出第四个词,这个词必须和前三个词都产生关联。例如“架子”、“阅读”和“挡板”都与“书”有关。非常有趣的是,被试在蓝色背景下做出的回答又一次比在红色背景下的答案更具有创造性。正如这些研究所表明的,如果要完成一项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任务,如设计某项物品、提出有关新产品的创意,或是进行一场头脑风暴,那你需要寻找一个蓝色的房间;另一方面,红色的环境最适于对事物的细节进行回忆和注意。21
1700686315
1700686316 在颜色光谱上,蓝色与绿色接近,因此蓝色也可能是通过为个体的心灵提供在绿树和蓝天的环境中“自由漫步”的机会来提高创造力。在一项卓有成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绿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对创造力的影响。22 该研究要求被试进行多种不同的任务:首先是列出日常用品具有创造性的使用方式;然后进行被称为柏林智力结构的测试,在这项测试中,被试被要求根据某个几何图形,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物体;最后是实例任务,在这项测试中,被试被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四类不同种类的符合某描述的物体(如“圆的东西”)的例子。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红、白、灰三种颜色,绿色对非创造性的分析任务并没有促进作用,却能让被试在创造性测试中表现得更好。研究人员总结道:蓝色不是唯一具有创造性的颜色。他们认为三基色的亮度、饱和度或其他相互作用才是影响最终结果的真正原因。23
1700686317
1700686318 这些结论可能看上去都显得有些牵强或简单。但如果特定的颜色确实 与特定的反应相关联,可能是因为它们影响了三种独特而相互作用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决定了最终的意识水平——水潭中涟漪的广度。首先,石头的大小(预先存在的神经联系的程度);其次,投掷石头的力度(颜色的亮度和鲜艳度);以及再次,产生涟漪的难易程度,即水的黏度(调节因子是否可用及其数量,这与一般唤醒水平相关联)。
1700686319
1700686320 二、相互作用:开放的空间
1700686321
1700686322 除了颜色之外,还有一项环境特征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单独将其提出来谈论似乎是件愚蠢的事情,这个特征就是空的空间。虽然对颜色的感知可能是一种被动、单向的体验,但仅仅看到特定的颜色就能使我们变得更加警觉或更有创造力。我们周围的空间不只是让我们做出反应,而是与我们进行互动 :身体在环境中有着四处移动的可能性。在确定的空间中四处移动的体验会相应地反馈进入我们的大脑,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因此改变石头的大小,进而改变神经元集合的大小,并最终改变你的主导意识。那么,这个被称为办公室的特殊空间究竟是什么呢?
1700686323
1700686324 从罗马时代起,有关“办公室”(office)的松散概念便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官方的”行政业务通过个人或团体开展实施)。然而,这个词最初强调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职位,而不是其所在的地方(如部长是一个“职位”)。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社会不再受复杂官僚政府的控制和管理。直到18世纪,像东印度贸易公司这样的组织才恢复了“办公室”(office)的概念,但这一次指的是实际需要的物理空间。通过对当时多种技术发明的结合,真正意义上的办公室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全新电灯照明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是煤气灯照明和再多的窗户也无法比拟的;打字机和计算器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电话和电报的出现为自成一体的办公大楼提供了可靠的远程通信线路;最后,随着电梯和钢架建筑结构的发明,高层建筑占领城市天际线这一人们熟悉的画面也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办公室建筑学也自然而然地逐渐产生并成为设计实验的焦点。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起来的高层建筑中的隔断式办公场所,近来被认为增强了员工的疏离感,并使他们缺乏灵活性。
1700686325
1700686326 从本世纪初开始,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重新思考如何安排实际空间来满足人类的社交需求,希望以此促进新型工作方式的产生。杰里米·迈尔森(Jeremy Myerson)和菲利普·洛斯(Philip Ross)在《21世纪办公室》(Tee 21st-century Office ,2003)一书中指出,办公室的设计应当取决于四个关键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叙事性 。与老式办公室的单调外观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空间的设计应该能给人们讲述出一家公司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以果汁公司Innocent在伦敦的总部为例,其较低的楼层覆盖着人工草皮,中间的楼层有美式餐厅错落其间,甚至还有一个标志性的老式红色电话亭。第二个要素是节点 。新型办公空间通常包含着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满足着公司和员工各种各样的需要,像灵活的会议空间、公共休息区等。第三个要素是睦邻友好 。办公室应该是一种能促进员工间互动的环境。而第四个要素是灵活性 。办公室不再必须是一个固定的场所,工作也不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数字技术使得工作方式更具有灵活性。25 这些要素的总体思路,是使员工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自由的感觉。但这种新的方法是否能实现其预定的目标呢?
1700686327
1700686328 开放式办公室会对员工表现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一设计所进行的研究得出了差异巨大且相互矛盾的结论。一方认为由于隐私的丧失,开放的办公空间会破坏幸福感。而与之完全对立的另一方则声称,开放的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升员工的士气,增进信息的交流以及提高生产力。当然,财务因素也是要考虑在内的因素之一,开放式空间设计通常与财务压力有关——通过将更多的员工安排在更小的空间中来应对租金的不断增长。很有趣的是,即使在谷歌(常常被认为是“引领其他组织远离传统的灯塔”),26 开放式、休闲式的办公室也仅限于那些以创新 为主要目标的部门。那么,是不是只有当公司的意图是开拓员工的思路,进而使其变得更有创造力时,运用开放式空间才是最合适的呢?
1700686329
1700686330 两项有关公司试图利用办公空间提高员工创造性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些启示。27 第一项研究在瑞典养老金经纪人的总部进行,整个组织从一个传统的小办公室中搬到了一个空间利用率更高的场所中,这一场所采用“办公桌轮用制”,每个工作位置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时使用。近来,英国广播公司也采用了“办公桌轮用制”,据报道,这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的不满。28
1700686331
1700686332 在瑞典的这项案例研究中,所有的员工都在开放式办公场所中工作,包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总经理。每层楼都配备了舒适的厨房,厨房中有沙发和现代化家用电器。正如一位经理乐观地总结道:“当员工们共同坐在一个共享的空间里时,他们正处在信息流的中心。他们不断地接触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可以更加自由地相互交谈。”
1700686333
1700686334 然而,从访谈和客观观察中人们发现,自发交流互动、创造力和学习并非新型开放式空间设计必然导致的结果。虽然员工承认这样的方式确实让你更容易见到你想要与之交谈的人,但环境中大声的讨论着实令人分心。很快,会议室就被预订一空。开放式办公场所不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雇员感到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其他同事和管理者的监督之下,由于缺乏隐私,一些员工认为他们不得不用虚假的工作身份伪装自己。最终,许多员工会利用弹性工作的机会,更多地在家里工作。开放式办公场所想要促进的“自发交流互动和创造性”也就到此为止了。
1700686335
1700686336 第二项研究在英国电话服务中心开展,他们将员工集中在一个绰号为“圆顶”的开放式设施中,并立志要将“休闲、创造性和活力”结合在一起。这一设计将活动室纳入其中,以体育为主题的房间内摆放着弹球台、桌上足球等,当然还配备了“地中海”咖啡。缺乏固定的边界是空间设计的关键。尽管鼓励办公桌轮用制,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却并不常见,这是因为互相竞争的团队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团队成员聚拢在一起,甚至会通过将空间变得具有个性化以及移动家具来更加清晰地标记出他们的领地。一些员工为了寻找工作场所而“疲惫不堪”,并且反对只拥有如此之小的个人空间。其他人则感到这样的方式使组织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组织内部集团间的界限和差异甚至比他们曾工作过的其他组织更加明显。
1700686337
1700686338 这两项研究表明,开放式办公空间这一设计通常会让员工感受到更多的监管和被控制的感觉。这种设计最终导致了一种自动监管,即员工自我约束,并通过多种方式挫败自发式交流活动、娱乐和学习,而不是促进。这一设计没有使员工感到更有创造力、更灵活,而是使员工变得更局促不安了。
1700686339
1700686340 开放空间不单单意味着没有杂乱,其本身的空旷可能会令人感到恐惧:一个评估老鼠焦虑水平的成熟模型,就是要看看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里老鼠们会有多乐意来回走动。29 当然,老鼠不会担忧自己的工作表现如何,但有一项更加基本的元素可能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身上都很常见:无遮蔽的空间会使这两个物种感到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在办公室中的人类来说,这种容易受到伤害的脆弱性可能转变为对监管的恐惧以及隐私的丧失感——这两者都与个体的身份相关。毕竟,隐私概念中固有的含义是封闭,即拉上了内心的窗帘,将其他人关在外面。一旦你在心中树立起这道防火墙,作为个体的你就以一种方式被保护了起来;而当你可以无限地接受他人的思想和感受时,是不会出现这种方式的。如果这些来自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是构成你是谁(即你的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产生的隐私性缺乏,则可能会削弱你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因此,这样的办公室并没有带来“做真实的自己”的自由,反而产生了令人不安的反作用。当我们思考周围的空间和环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意识时,我们需要探索的内容已不只是空间环境的物理特性,而更多的是其心理特性。
1700686341
1700686342 早在1927年,位于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进行了一项对未来具有重大意义的调查。这项调查在他们的一间工厂中进行,研究了改善照明对两万名员工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的影响。30 在更加明亮的工作场所进行工作的实验组,其生产效率提高了,这或许不足为奇,但有趣且令人困惑的发现是,对照组在与之前照明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工作,他们的表现同样有所改善。这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对照组被告知他们正在参与一项心理学研究,由于知道自己处在主试的监督之下,他们工作得更加努力了。这项研究表明,与其说员工是被他们所处的物理条件或经济因素所激励,倒不如说他们是被“情感”因素所激励,如感到有参与感或感到自己被倾听。
1700686343
[ 上一页 ]  [ :1.7006862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