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95090
开始使用胶带的头三天晚上,我的打鼾时长从4个小时缩短到了仅仅10分钟。尽管布莱纳告诉我,对于睡眠呼吸暂停,这种胶带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经过亲身体验,我发现不但我的鼾症治愈了,呼吸暂停也消失了。
1700695091
1700695092
口呼吸试验阶段,我的呼吸暂停曾一度多达每晚20次,而就在昨晚,一次都没有出现。我不再被梦魇惊扰,也不再为古人或窗外的风移影动而辗转反侧。我不起夜了,因为我的脑下垂体能正常分泌血管升压素了。我终于得以睡个安稳觉。
1700695093
1700695094
与此同时,曾经一晚上打半晚上鼾的奥尔森,现在一分钟都不打了。曾经每晚发生53次的呼吸暂停,现在一次都没有了。这个目如炬、发如云的瑞典男子,我曾因为让他吃了些苦头而于心有愧,现在他的生命重启了,我也能释怀了。今天白天,被睡眠胶带的疗效深深打动的奥尔森,就让胶带一直贴在嘴上,开心得一上午都没舍得撕下来。
1700695095
1700695096
睡眠和活力重新回到了我和奥尔森的生活中。此刻我坐在床上,嘴上贴着一小块白色胶布,翻到了卡特林《生命的呼吸》最后一页,他毕生研究结晶的最后一段话:“如果我要把人类语言所能传达的至理箴言总结出来遗泽后世,我想会是这四个字:闭嘴呼吸(5)。我要把这四个字明明白白刷在每一个婴儿室、刻在全世界每一个床头。”
1700695097
1700695098
“一旦奉行,”他说,“便可旋即领悟其真谛。”
1700695099
1700695100
注释参见此处
1700695101
1700695102
1700695103
1700695104
1700695106
呼吸革命 第4章 呼气
1700695107
1700695108
每天早上9点,我和奥尔森做完各项测试后,就分头各忙各的。我在客厅地上铺开一张垫子,练习怎么“长生不老”。
1700695109
1700695110
生命的延展在很大程度上倚赖躯体的拉伸:屈背,屈颈,旋体,每一个动作都古老而神圣。我和奥尔森需要进行这样的拉伸,是因为尽管我们现在一天24小时用鼻呼吸,但如果肺部缺乏空间容纳空气的话,也无济于事。而每天几分钟的拉伸呼吸训练能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增加了,生命也延长了。
1700695111
1700695112
这组拉伸动作叫作“藏地五式”,由以“书籍、图书馆、文字和诗歌”痴迷者著称的作家彼得·凯德介绍到西方。
1700695113
1700695114
相传在20世纪30年代,凯德在南加州的公园碰到一位陌生长者,他们坐在长椅上聊了起来。这位被凯德称作“布拉德福德上校”的长者,曾随英军在印度生活了几十年。上校当时已经年迈——双肩瘫软,鬓如白霜,步履维艰——但他坚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某处寺院中深藏着返老还童的仙丹。传说中一切诡谲的神迹都曾在那种地方发生:久病得愈,久贫发迹,久衰回春。两人交往了一阵子,没过多久,上校蹒跚远行,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想在咽气之前找到这“香格里拉”。
1700695115
1700695116
四年后的一天,凯德住所的门卫打来电话,说上校在楼下等他。上校像是年轻了20岁,腰杆笔直,满面春风,原先谢顶的脑袋现在长着一头浓密的乌发。他找到了他要找的寺院,研究了古代的手稿,从僧侣那儿学了养生大法。上校逆转衰老的手段就是拉伸和呼吸。
1700695117
1700695118
为了介绍这些拉伸和呼吸技巧,1939年凯德出版了一本名为《启示之眼》(The Eye of Revelation)的小册子。小册子没什么人买,更没什么人信。凯德的故事有可能是子虚乌有,或者至少夸大其词了。不过,他在书里描述的扩肺拉伸法确有其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
1700695119
1700695120
★★★
1700695121
1700695122
近年来,人们开始用科学方法来验证这些拉伸与呼吸技巧的功效。20世纪80年代,跨越70年的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的学者为了证明肺活量同寿命是否存在联系,对20年间5200个样本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出人意料的是,影响寿命的最大因素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基因、饮食和运动,而是肺活量。肺活量越小呼吸效率越差,数据样本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
1700695123
1700695124
据这些专家称,我们呼吸的极限,“直接标志着生命的极限”。2000年,布法罗大学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将跨度为30年的一千多个样本的肺活量相互比较,结果与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论一致。
1700695125
1700695126
虽然这两项研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但都未涉及退化的肺部如何治疗和强化。病灶可以通过手术祛除,炎症可以通过药物消退,可对于怎样终身保持强健的肺活量、维护肺部健康,没有人提出过建议。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医普遍认为肺部和其他人体脏器一样,不具有可变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肺部生来什么样,一辈子就什么样。所有器官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我们只能坦然接受。
1700695127
1700695128
衰老的过程大抵如此:大约30岁之后,每老一岁,我们的记忆力就会变得更差一些,行动更迟缓一些,肌肉更松弛一些。与此同时,呼吸的能力也会削弱,胸骨疏松、变形,导致胸廓向内塌陷。包裹双肺的肌纤维失去弹性,令空气出入越来越困难。种种因素都会使肺活量下降。
1700695129
1700695130
30岁至50岁,肺部大约会丧失12%的容量,并随年龄增长持续加速衰退,尤以女性为甚。如果能活到80岁,那么我们吸进肺部的空气要比二十多岁时少30%。这样一来,我们的呼吸就会更急促、更沉重。这时,高血压、免疫紊乱、焦虑等慢性病症就会随之出现。
1700695131
1700695132
但现代西医发现,衰老不一定是一条不可逆转的下坡路。人体的内脏器官存在可塑性,甚至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重塑的可能性。
1700695133
1700695134
没有人比自由潜水者更有发言权,很多年前我遇到一群使自身肺活量陡增30%~40%的高手。赫伯特·尼特奇是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据说他的肺活量高达14升,是普通男性肺活量的三倍多。而尼特奇和其他自由潜水者一样,都不是天生巨肺,他们靠的是意志训练。正是通过学习呼吸技巧,他们的身体器官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1700695135
1700695136
好消息是,我们并不需要下潜到水下一百多米才能达此功效。只要通过规律的练习,让肺部得到拉伸并保持柔韧,肺活量就能恢复或者提高。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步行、骑车,也被证实能提高肺活量达15%之多。
1700695137
1700695138
★★★
1700695139
[
上一页 ]
[ :1.700695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