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03254
1700703255
【实验步骤】
1700703256
1700703257
1.沿前正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翻起腹部皮肤。
1700703258
1700703259
2.观察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在脐以下分成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
1700703260
1700703261
3.在浅筋膜内剖查浅血管(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腹壁浅静脉)。
1700703262
1700703263
4.在离前正中线2~3cm处寻认肋间神经前皮支,在腋中线寻认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1700703264
1700703265
5.清理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观察皮下环,钝性分离精索(子宫圆韧带)内侧和外侧,暴露皮下环的内侧脚和外侧脚;提起精索(子宫圆韧带),清理翻转韧带。
1700703266
1700703267
6.在皮下环上方寻找髂腹下神经的末支,追踪至髂前上棘附近;在精索外侧寻找髂腹股沟神经,见其于皮下环浅出;生殖股神经随精索内侧下行至阴囊。
1700703268
1700703269
7.观察腹股沟管的位置和构成的四壁。
1700703270
1700703271
8.自腋中线切断腹外斜肌,翻向内侧,暴露并清理腹内斜肌,观察其形成的结构。
1700703272
1700703273
9.沿腹外斜肌切口内侧切断腹内斜肌,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将腹内斜肌翻向内侧,可见二肌间走行的肋间神经、肋间后血管和髂腹下神经等。
1700703274
1700703275
10.观察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形成的联合腱。提起精索,观察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上方一横指处形成的腹股沟管深(腹)环。
1700703276
1700703277
11.修洁前正中线上的浅筋膜,显露腹白线。观察对比腹白线在脐上、下的不同宽度,辨明腹白线两侧腹直肌鞘的范围,注意其外缘形成的弧形线(半月线)12.沿腹直肌鞘的中线纵行切开鞘前层,将腹直肌与鞘前层分离,观察腹直肌起止、形态。游离腹直肌内、外缘,确认腹直肌的腱划和鞘的后层并无愈着。
1700703278
1700703279
13.在腹直肌的后面,找出自上而下走行的腹壁上动脉及伴行静脉。在脐以下,找出腹壁下血管进入腹直肌鞘处。
1700703280
1700703281
14.在脐以下4~5cm处附近,仔细辨认腹直肌鞘后层厚薄不一的交界处,此缘称弓状线。确认弓状线以下为增厚的腹横筋膜。
1700703282
1700703283
15.在腹股沟深环内侧,分开腹横筋膜至其深面,找出腹壁下动脉,此时可看到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腹股沟三角。此三角的内侧区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1700703284
1700703285
【实验报告】
1700703286
1700703287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11)
1700703288
1700703289
1700703290
1700703291
1700703292
【实验应用】
1700703293
1700703294
1.腹前外侧壁常用的手术切口
1700703295
1700703296
(1)正中切口 在腹前正中线切开,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此切口损伤血管、神经少,层次简单,故常用。但血液供应差,尤其是上腹部正中切口缺乏肌肉保护,术后易发生切口疝或创口裂开。
1700703297
1700703298
(2)旁正中切口 离前正中线外侧1~2cm处纵行切开,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游离其内缘后拉向外侧)、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术中损伤血管、神经和肌肉少,切口血液供应好,且有肌肉保护。
1700703299
1700703300
(3)经腹直肌切口 在腹直肌鞘的中央纵行切开,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切口损伤血管、神经和肌肉较多。
1700703301
1700703302
(4)肋缘下切口 沿肋弓下方2~3cm处切开皮肤及各层扁肌。此切口损伤肌肉、血管和神经较多。
1700703303
[
上一页 ]
[ :1.7007032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