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09506
乾隆年间,黔中人多感异症。病发则立死。方书不载治法。有人于丹平山得神授奇方,分四十九痧,全活甚众。后此方传至关中,以治诸怪异急症,无不奇验。道光壬午(二)年,粤东奇症,多有相似者,偶得此方试之立效。当经刊布。今岁夏秋之间,浙中时疫俗名吊脚痧,亦颇类此。爰急重梓,以广流传。[50]
1700709507
1700709508
在这段话中,道光二年(1822年)的奇症和咸丰元年(1851年)名之曰吊脚痧的显系真霍乱,因此乾隆年间贵州的异症也应该有真霍乱的可能,贵州离南亚和东南亚较近真霍乱完全有可能从这些地区由陆路传入。由此可见,尽管这次大疫的霍乱并非传统的霍乱,但真霍乱的传入中国却可能在此之前,也就是说,就整个中国而言,真霍乱在嘉庆末出现时应该不算是什么新的疾病。不过,虽然它或许已传入,但由于缺乏适宜的条件,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流行。甚至自生自灭了。
1700709509
1700709510
这样的话,霍乱就包括两层含义:急性肠胃炎和食物中毒之类的假霍乱即类霍乱;从印度等地传入的真霍乱。
1700709511
1700709512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大都爆发、流行于夏秋湿热季节,主要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染,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密布的水网,以及当地人长期以来养成的某些生活和用水习惯,非常有利于其滋生流行,实际上,这类疾病也是清代江南最主要的急性传染病。真性霍乱在清代江南存在的时间虽还不到一百年,但却可以说是对当地社会危害最大的瘟疫,真霍乱的症状,除了前文所言外,还有就是它是众多急性传染病中唯一不发热的疾病,而且在吐泻的同时也基本没有腹痛。该疾病首先于嘉道之际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几乎传遍大半个中国。在江南地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首先通过海路在宁波和上海地区登陆,继而沿主要交通线、特别是水路迅速扩散,成为清代江南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瘟疫,对江南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51]此后,霍乱在江南不断肆虐。
1700709513
1700709514
真性霍乱自1817年在印度大流行后,曾在世界各地肆虐长达一个多世纪。世界医史学界一般认为有6~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其中伍连德认为是7次:1817—1823,1826—1837,1846—1862,1864—1875,1883—1887,1892—1895,1910—1925。[52]上官悟尘则列举了6次,前4次与伍相同,后两次为:1883—1896,1902。[53]很明显,上官实际上是把伍的第5和第6次合并为第5次,真正的区别只在于最后一次,伍没有注意到1902年的情况,而上官对清末以后的情况没有顾及。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霍乱的流行与上述流行时间虽有相合之处,也存在不小的出入,伍对1902年的忽视显然不符合江南的情况。除却第1次流行,清代江南可以确定的真霍乱流行情况如下:
1700709515
1700709516
道光十七年八九月间,杭州盛行霍乱转筋之症。
1700709517
1700709518
道光二十一年,宁波霍乱流行。
1700709519
1700709520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杭州霍乱流行。
1700709521
1700709522
咸丰元年秋,象山疫。宁波再现霍乱。
1700709523
1700709524
咸丰六年夏秋之交,杭州人患吊脚痧,吐泻腹痛,足筋拘急,不即救,一二时即死。
1700709525
1700709526
咸丰十一年秋,嘉兴濮院盛行霍乱转筋之症。
1700709527
1700709528
同治元年夏,石门大疫。嘉善正月大寒,人多冻死,夏大疫,秋米腾贵,斗米千钱。四月间,嘉兴有吐泻等病,不及一昼夜即死。娄县、上海、川沙、南汇夏五月大疫。金山夏秋之间,大疫。金山张堰夏五月大疫。青浦蒸里兵乱,田多不治,夏大疫。上海有数百人死于霍乱。秋八月既望,昆新道馑相望,疬疫大行,有全家病殁者,琐尾流离,至斯为极。夏秋之交,吴县大瘟疫。夏秋以来,常熟时疫流行,名子午痧,朝发夕死。无家不病,病必数人,数人中必有一二莫救者。吴江时疫流行,日死数十人,名吊脚痧,无方可治,不过周时。
1700709529
1700709530
同治二年,富阳大疫。海宁自四月下旬,旱灾严重,七八月,复遭潮灾,米价腾贵。又遭时疫(原注:吊脚痧),亦伤无计。六月常熟疫气大作,病者只半日不治。八月,吴江各处时疫流行,死者甚多。新阳信义,大乱初平,继以大疫,乡间无槥可售,尸骸枕藉。五月,嘉兴疫。时天热亢旱,酷热,盛川死疫者经掩埋局收管,三日间计死二百余,余镇亦每日各有数人,皆半日病而已。
1700709531
1700709532
同治三年,上海霍乱流行。
1700709533
1700709534
光绪三年,上海霍乱再度流行,有22位外国人死于霍乱。宁波被霍乱波及。
1700709535
1700709536
光绪七年十二月初三日,上海温如仲春,是岁疫且饥。有251位中国人及25位外国人死于霍乱。青浦疫且饥。
1700709537
1700709538
光绪八年,苏州被霍乱波及。
1700709539
1700709540
光绪十一年,夏秋间,嘉定屡次大风雨,潮溢,秋疫症流行。宝山夏四月淫雨,六月二十日飓风,秋疫。宝山罗店七八月疫,患者上吐下泻,手足挛急,子发午死,名曰子午痧,一家有毙三四人者。夏秋,湖州瘪螺痧盛行,死者日数十人。
1700709541
1700709542
光绪十二年,定海霍乱盛行。无锡金匮霍乱流行。
1700709543
1700709544
光绪十三年,吴门霍乱流行。夏秋之交,绍兴霍乱盛行。鄞县秋大疫,死者无算。慈溪秋七月大疫。奉化剡源七月大疫,至九月止,死者甚众,沙陧、公塘、康岭更甚。三村约死四百人,阖乡不下一千人。亲戚不通音问,此症名霍乱(俗名肚痛脚筋吊,又名绞肠痧)。不吐不泻者名干霍乱。奉化忠义乡六月大疫,死者相枕,至九月止。象山秋大疫。
1700709545
1700709546
光绪十四年春起,上海烂喉疫痧盛行,牵连沾染,夭亡不可胜计。同时有375人死于霍乱。宁波被霍乱波及。武进阳湖霍乱流行。
1700709547
1700709548
光绪十六年夏,上海时疫流行,霍乱症多,猝不及救。嘉定霍乱流行。宝山夏大疫,流行霍乱症,俗称瘪螺痧,染者多猝不及救,槥市为空。溧阳夏秋疫疠。夏秋之交,金坛盛行瘪螺痧,死无算。
1700709549
1700709550
光绪十七年夏秋之交,吴江黎里复大疫,初起或吐或泻,骤如霍乱,或足麻筋吊屈不能申,名脚麻痧,又名瘪螺痧,患此者甚至顷刻殒命,里人死者日数人,四乡尤甚,病者过七日,乃得无恙。长洲相城秋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即不治。溧阳夏秋复有疫。
1700709551
1700709552
光绪二十一年,常熟昭文夏疫(瘪螺痧),苏州霍乱流行。青浦秋大疫。夏,上海霍乱流行,在租界,有20名外国人和930名中国人死亡。奉化夏秋大水,有大疫。其症与十三年无异。
1700709553
1700709554
光绪二十五年,钱塘和仁和霍乱盛行。
1700709555
[
上一页 ]
[ :1.7007095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