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09705e+09
1700709705
1700709706 [1] 万红娇、黄惠勇、朱文峰:《传染病中医病名诊断规范探讨》,载《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4),164页。
1700709707
1700709708 [2] 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转引自庞京周:《中国疟疾概史》,载《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1),37页。
1700709709
1700709710 [3] 参见南京中医学院编:《温病学》,107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700709711
1700709712 [4] Paul Ewald:Ewlution of Infections Disease,p.80,Oxford,1994,转引自[英]程恺礼:《霍乱在中国(1820—1930):传染病国际化的一面》,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786页。
1700709713
1700709714 [5] 参见[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2~4页。
1700709715
1700709716 [6] 比如巴西Yanoama部落中Yawarib村落的人,在1973—1975年中期北周公路修筑期间,死去了22%,主要就是由非印第安人带来的疟疾、肺炎等疾病造成的。参见国际土著事务工作小组:《1979年巴西的Yanoama》,13页,哥本哈根,1979。该资料由学友雷泳仁博士提供,谨致谢忱!
1700709717
1700709718 [7] 蒲辅周:《祖国医学在急性传染病方面的报告》,11页。
1700709719
1700709720 [8] 参见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16~17页;余:《急性传染病》,52~55页。
1700709721
1700709722 [9] 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06~110页。
1700709723
1700709724 [10] 参见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载《中华医史杂志》,1953(4),227页。
1700709725
1700709726 [11] 参见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见《国史释论》,239页。
1700709727
1700709728 [12] 郑梁:《寒村安庸集》,卷1,见《四库存日集部》,第256册,350页。
1700709729
1700709730 [13] 洪若皋:《南沙文集》,卷5,见《四库存目集部》,第225册,241~242页。
1700709731
1700709732 [14] 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46~47页,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1700709733
1700709734 [15] 王士雄:《王孟英医案》,卷1,125页,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1700709735
1700709736 [16] 王士雄:《王孟英医案》,卷1,125页。
1700709737
1700709738 [17] 谢玉琼辑:《麻科活人全书》,卷2,1a~2b页,光绪十六年重刊本。
1700709739
1700709740 [18] 参见南京中医学院编:《温病学》,115页。
1700709741
1700709742 [19] 参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151~152页。
1700709743
1700709744 [20] 参见陈方之:《急慢性传染病学》,368~369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1700709745
1700709746 [21] 参见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载《中华医史杂志》,1953(4),227页;陈方之:《急慢性传染病学》,368页。
1700709747
1700709748 [22] 谢玉琼辑:《麻科活人全书》,“乾隆五十七年刘齐珍序”,1a~2b页。
1700709749
1700709750 [23] 参见庄树藩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262~263、280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1700709751
1700709752 [24] 陈元益:《痧疹今昔不同,治法亦异说》,见唐笠山纂辑:《吴医汇讲》,卷8,103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700709753
1700709754 [25] 参见[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70页。
[ 上一页 ]  [ :1.7007097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