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12330
[40] 当然,这类救疗设施大多面向所有疾病,不过从开办的时间基本是夏秋两季来看,应该仍以疫病为主。
1700712331
1700712332
[41]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26《人物·艺术》,第37本,673页。
1700712333
1700712334
[42] 民国《杭州府志》,卷143《义行》,第8册,2727页。
1700712335
1700712336
[43] 光绪《桐乡县志》,卷15《人物下·义行》,579页。
1700712337
1700712338
[44] 参见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载《安徽史学》,1998(4)。
1700712339
1700712340
[45] 余治:《得一录》,卷1,39b页。
1700712341
1700712342
[46] 《水木匠业兴修公所办理善举碑》,见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122页。
1700712343
1700712344
[47] 《四明长生同仁会条规及捐助花名碑》,见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辑》,268~26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700712345
1700712346
[48] 参见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20~26、249页。
1700712347
1700712348
[49] 参见民国《杭州府志》,卷73《恤政四》,第5册,1480页。
1700712349
1700712350
[50] 民国《杭州府志》,卷73《恤政四》,第5册,1480页。
1700712351
1700712352
[51] 同治《苏州府志》,卷24《公署四·善堂附》,578页。
1700712353
1700712354
[52] 光绪《常昭合志稿》,卷17《善举》,第3册,980~981页。
1700712355
1700712356
[53] 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369页。
1700712357
1700712358
[54] 同治《苏州府志》,卷24《公署四·善堂附》,575页。
1700712359
1700712360
[55] 同治《上海县志》,卷2《善堂》,第1册,193页。
1700712361
1700712362
[56] 同治《苏州府志》,卷24《公署四·善堂附》,583页。
1700712363
1700712364
[57] 光绪《丹徒县志》,卷36《人物·尚义·义举附》,第2册,700~701页。
1700712365
1700712366
[58] 光绪《丹徒县志》,卷36《人物·尚义·义举附》,第2册,702页。
1700712367
1700712368
[59] 黄蕴深编:《(民国)吴县城区特刊·慈善救济》,115页,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1700712369
1700712370
[60] 民国《岱山志》,卷9《廨舍志》,第25本,496页。
1700712371
1700712372
[61] 民国《杭州府志》,卷73《恤政四》,第5册,1495页。
1700712373
1700712374
[62] 光绪《娄县续志》,卷2《建置·义局》,第1册,84~85页。
1700712375
1700712376
[63] 同治《苏州府志》,卷24《公署四·善堂附》,578页。
1700712377
1700712378
[64] 同治《苏州府志》,卷24《公署四·善堂附》,575页。
1700712379
[
上一页 ]
[ :1.700712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