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1242e+09
1700712420 [85] 光绪《宝山县志》,卷2《营建志·善堂》,247页。
1700712421
1700712422 [86] 不著撰人:《杭俗怡情碎锦》,24页。
1700712423
1700712424 [87] 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824页。
1700712425
1700712426 [88] “该堂三十余年来,对于施药事业,始终不怠,且其规模日形发展。”(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824页)
1700712427
1700712428 [89] 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823页。
1700712429
1700712430 [90] 参见冯汉镛:《祖国中古时代的医院——安济坊》,载《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2)。
1700712431
1700712432 [91] 光绪《丹徒县志》,卷36《人物·尚义·义举附》,701页。
1700712433
1700712434 [92] 比如,杭州的广济医院,在同治八年建成后,每月的门诊数约为200人次。杭州为当时的大都市,常住和流动人口非川沙可比。又如,宣统二年建立慈溪保黎医院,第一年的门诊为1 000余人次。 (《慈溪卫生志》,30页,宁波,宁波出版社,1994)慈溪人口要比川沙多一倍。
1700712435
1700712436 [93] 参见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15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00712437
1700712438 [94]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第1本,235页;瘦鹤词人:《游沪笔记》,卷1,250页,光绪十四年刊本。
1700712439
1700712440 [95] 苏州市卫生局编:《苏州市卫生志》,78页。
1700712441
1700712442 [96] 苏州市卫生局编:《苏州市卫生志》,79页。
1700712443
1700712444 [97]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第1本,236页。
1700712445
1700712446 [98] 参见瘦鹤词人:《游沪笔记》,卷1,25a页。
1700712447
1700712448 [99] 参见张耀宗:《近代常熟医学志略》,载《中华医史杂志》,1985(3)。
1700712449
1700712450 [100] 参见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413~414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700712451
1700712452 [101] 上海“时疫医院,原无定所,光绪三十三年起,每年夏秋间,于租界内赁屋延西医疗治”(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第1本,238~239页)。
1700712453
1700712454 [102] 参见《杨君谋为设立疫病院来函》等,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苏州市档案馆合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1905年—1911年)》,第1辑,725~727页。原件未标注年代,编者亦不明,不过从文中所提“照上海去年情形”来看,谋建年代当为上海设立时疫医院的次年,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1700712455
1700712456 [103] 光绪《华亭县志》,卷23《杂志·风俗》,第3册,1732页。
1700712457
1700712458 [104] 光绪《嘉兴府志》,卷34《风俗》,第2册,824页。
1700712459
1700712460 [105] 雍正《淞南志》,卷2《风俗》,第4本,696页。
1700712461
1700712462 [106] 民国《新昌县志》,卷5《礼制·原风俗》,第1册,621页。
1700712463
1700712464 [107] 姚廷遵:《历年记》,见《清代日记汇抄》,34~85页。
1700712465
1700712466 [108]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26《人物·艺术》,第37本,674页。
1700712467
1700712468 [109] 咸丰《紫隄村志》,卷2《风俗》,第1本,238页。
1700712469
[ 上一页 ]  [ :1.70071242e+09 ]  [ 下一页 ]